本網首頁 | 專題首頁 | 最新動態本網一線報道要聞視頻報道各界反應分析評論線路報價赴臺遊必讀景點推薦美食推薦
購物推薦 | 臺灣遊記民俗風情圖片記錄兩岸包機歷程大陸居民赴臺遊大事記兩岸周末包機安排兩岸“三通”進程新聞背景
 
 
 
“道地”的臺灣魯肉飯 肥美而不油膩
 
  來源:      日期: 2007-03-13 10:21

 
 

  “鹵肉”,在臺灣被“道地”地稱之為“魯肉”,而把“地道”說成“道地”,卻是當地人最愛的一種表述方式。

  記者發現,從臺北的星級酒樓、到臺灣的鄉村角落,只要是飯店,就有“魯肉飯”吃。

  後來基隆的遊大哥告訴記者,過去祖先從大陸來臺後,因為節省把肉切成小肉塊鹵後攪拌飯中,既省錢又省事,比吃白飯強。如今,傳統的“鹵肉飯”已了臺灣知名的傳統“小食”之一。

  把“鹵肉”說成“魯肉”,可能是祖先的“口誤”。臺北的張老板與記者閒聊時說。

  據張老板介紹,傳統的“魯肉”由豬腿肉、豬皮、紹酒、醬油、湯汁等原料鹵成。

  在臺北林森路一家“便當”里,老板娘告訴記者,傳統的“魯肉”是把豬肉、豬皮剁細成肉燥後,用多種配料“鹵”,好吃不好吃,“工夫”全在配料上。

  記者初到臺北時,發現“魯肉飯”就像平時在家里用“扣肉汁”淋在白米飯上吃。兩者明顯的區別是:“魯肉飯”以“魯肉”攪拌吃飯為主,而家里是用“扣肉”汁下飯,二者同取之味。

  在車上,開“的士”的江大哥對“魯肉飯”有自己的看法。他稱,他家也曾開過“便當”,剁細豬瘦肉、豬皮是手工活,而“配料”是各家的“秘方”從不外傳。他說,臺南一帶的“魯肉飯”偏甜,沒勁,而臺北這邊的“魯肉飯”又少了豬肉的鮮味。

  江大哥說,現在的“魯肉”都是用攪肉機打肉,全都是肉碎,不見肉塊。他說他喜歡吃家里太太做的“道地”“魯肉飯”,手藝是家里的祖傳。

  有臺灣朋友曾告訴記者,在花樣繁多的臺灣飯食小吃中,一碗正宗的魯肉飯要具備飯又香又韌,魯肉多汁,肥美而不油膩的特點,外加鮮脆可口的腌制醬菜。

  但好吃的魯肉飯,關鍵就在于肉要先汆去腥味,再鹵得入味,每個環節都要做到位,魯肉飯才“道地”。

  記者在臺駐點採訪即將結束,卻仍無緣于臺南的“魯肉飯”,只領教了臺南一帶喜歡在佐料里加糖的飲食方法,由于怕油膩,也沒品嘗好稱臺北小食之一的“魯肉飯”。

  記者不經意吃的一碗“魯肉飯”,是在離臺北二十多公里的基隆市。當時採訪結束後,記者在當地一家“便當”里遇見了正在吃“便當”的遊大哥。

  得知記者是從大陸來的,遊大哥很是熱情,說,“魯肉飯”要多吃耶,這可是傳統小食,蠻“道地”呢。

  記者仔細嚼了嚼,的確別有一番風味。 
 
(來源:中國新聞社 記者:黃耀輝 陳立宇)

編輯:輕晨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