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 專題首頁 | 最新動態本網一線報道要聞視頻報道各界反應分析評論線路報價赴臺遊必讀景點推薦美食推薦
購物推薦 | 臺灣遊記民俗風情圖片記錄兩岸包機歷程大陸居民赴臺遊大事記兩岸週末包機安排兩岸“三通”進程新聞背景
 
 
 
大陸游客看臺灣:彼此的心會越來越近
 
  來源: --中國新聞網      日期: 2008-07-08 08:10

 
 


 

    大陸居民赴臺旅遊成行後,阿里山地區陸續迎來大陸游客。當地鄒族人見到大陸游客格外高興。圖中左為身著鄒族傳統服飾的大陸游客,右為當地鄒族人士。 中新社發 徐長安 攝

  “我曾經到過世界上的很多地方,唯獨沒有來過臺灣。”七十歲的朱歧新終於踏上自己心嚮往之的寶島臺灣,言談中流露出一種滿足。

  朱歧新老人是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北京首發團的一員,搭乘兩岸週末包機,他和老伴兒蔣益群一起第一次踏上臺灣的土地。

  “我們和臺灣隔閡了將近六十年,臺灣同胞對我們不了解,我們對臺灣同胞也缺少了解。”朱歧新説:“隔了這麼久,我們彼此沒有相見,對於這第一次的相見,我之前並不知道見面後的情況會是怎麼樣。”

  到臺灣的兩天時間,朱歧新老人心中的疑慮已經全被打消了。“從到達臺灣的那一刻起,我們到處都能感受到臺灣同胞的熱情、友好、親善。”他説,“來到臺灣後才發現,臺灣同胞與我們是那麼的親近,我們好像很久沒有相見的親戚。”

  “飯店裏的服務員、帶隊的導遊、景點的工作人員,幾乎每一個人對我們都非常親和,對我們的服務無微不至,絲毫沒有陌生的感覺。”老人對這些細節很滿意。

  朱歧新老人這次來臺灣有一個特殊的任務——為自己未曾完成的書尋找資料。

  退休前的朱歧新曾經主要做外事接待和旅遊服務工作,是旅遊領域的一名老兵。“五大洲的很多國家和大陸幾乎所有的省區,我都去過,臺灣是唯一的遺憾。”

  退休後的朱歧新開始在家中整理自己一生旅行的故事,收集資料,做筆記,準備出版一些介紹旅遊的英文書籍。他的《中國名勝》、《北京名勝遊覽》、《英語導遊必讀》等書已撰寫多年,但有一部分資料一直欠缺。

  “《中國名勝》這本書中,包含了我到大陸各地旅遊的感受和資料,也有香港、澳門的資料,但一直缺臺灣的部分。”因為這一點,朱老此次來臺灣的任務之一便是親身體會寶島風光和臺灣的風土人情,收集臺灣各地的資料,彌補書中的一個缺憾。

  已經參觀過的地方包括“國父紀念館”和臺北故宮,還感受過阿里山的風情,這些地方留給朱老的回憶各不相同——“國父紀念館”莊嚴肅穆,故宮珍寶雲集,阿里山有濃濃的少數民族風味。這些體會都將會成為他的《中國名勝》的內容。

  朱老的老伴兒蔣益群今年六十八歲,曾經是國旅總社的退休員工,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她就開始接觸臺灣來的同胞。“那時候,很多臺灣同胞開始回大陸探親,我們是負責接待的。經常聽他們説臺灣之美,但我一直沒有機會,很遺憾。”

  多年一直關注臺灣的這對老兩口,對寶島的事情並不陌生。“六月十三日,海協會和海基會簽署協議,大陸居民可以到臺灣旅遊,我們當時就決定報名參加首發團。”

  蔣益群説:“從八十年代接待臺灣同胞的時候開始,我就一直期待有朝一日能親自到臺灣看看我們的寶島,看看阿里山、日月潭。這一次,終於見到了。”

  作為兩位旅遊領域的行家,朱歧新和蔣益群對於臺灣的旅遊服務有不錯的評價。“臺灣的服務員態度非常謙和,對我們的照料非常精心,而且很有禮貌,非常客氣。”

  兩位老人説,走進臺灣、了解臺灣、促進和諧。“這次見面了,大家的心會越來越近!”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