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孫子

時間:2010-05-12 14:28   來源:史海煙雲

 

孫武,字長卿,後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他出生於西元前535年左右的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具體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孫武的曾祖父、祖父都是齊國名將,在對內對外戰爭中立過赫赫戰功。家學的熏陶使孫武從小就喜愛兵法,渴望探求戰爭制勝之道,以備將來登壇拜將,沙場點兵,在戰爭舞臺上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來。可惜當時齊國內亂不止,幾大家族爭權奪利紛爭不休。

孫武無意捲入到無謂的家族鬥爭之中,大約在齊景公三十一年(西元前517年)左右,正值18歲青春年華的孫武毅然離開齊國,長途跋涉,投奔吳國,孫武一生事業就在吳國展開,死後亦葬在吳國,因此《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就把孫武稱為“吳人”。

 

孫武的一生,除了赫赫戰功外,更主要的是他給後人留下了不少珍貴的論兵、論政的篇章,其中以《孫子兵法》最著名。 這短短的13篇5000字,體現了孫武完整的軍事思想體系,確立了他在春秋末期思想界中與孔子、老子的並列地位,被並稱為春秋末期思想界上空的三顆明亮的星體。

 

孫武的軍事理論深深影響了後世,被古今中外的軍事家一致尊崇為“兵家之祖”。戰國時代的吳起、孫臏、尉繚等眾多的軍事家推崇孫武的軍事藝術首屈一指。三國時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曹操盛讚《孫子兵法》,他親自整理前人對《孫子兵法》的研究,作成簡明的“略解”,為後人學習運用《孫子兵法》提供方便。同時,《孫子兵法》也向越南、朝鮮、日本、以色列乃至英、德、俄等國流傳。近現代的戰爭使用許多新式武器,與古代戰爭的條件大不相同,但《孫子兵法》所論述的戰爭的基本原理和原則都沒有因戰爭條件的改變而改變,所以仍然受到軍事家們的普遍推崇。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毛澤東曾高度評價説:“孫子的規律,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仍是科學的真理。”在1990年的海灣戰爭中,美國將軍斯瓦茨科夫使用最古老的《孫子兵法》中“重將治兵”的原則及名種謀略思想來驅動裝備著最現代化的戰爭武器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斯瓦茨科夫也由此被譽為“將星奇才”。英國著名戰略家利德爾.哈特在《孫子兵法》英譯本序言中説:“2500多年前中國這位古代兵法家的思想、對於研究核時代的戰爭是很有幫助的”。

編輯:宿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