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趵突泉

時間:2010-05-12 13:22   來源:山東旅遊資訊網

  

 

  趵突泉公園位於濟南市中心,趵突泉南路和濼源大街中段,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趵突泉公園是以泉為主的特色園林。趵突泉又名檻泉,為濼水之源,至今已有二千七百年的歷史。


  趵突泉,三窟併發,聲如隱雷,“泉源上奮,水涌若輪”。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攝氏18度左右,嚴冬,水面上水氣嫋嫋,像一層薄薄的煙霧,一邊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邊是樓閣彩繪,雕梁畫棟,構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歷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詩人諸如曾鞏、蘇軾、張養浩、王守仁、蒲松齡等都有吟泉佳作和美文。


  泉池西側伸入水中的“觀瀾亭”建於明朝天順五年,亭內設有石桌、石凳,供遊人休憩賞泉。亭西墻壁上嵌刻的“觀瀾”為明代書法家的墨跡,“第一泉”石刻,是清朝同治年間書法家王鐘霖手筆,亭西“趵突泉”石碑,由明代山東巡府胡纘宗所書。趵突泉東池北岸,依水而築,窗明几淨的建築就是有名的蓬萊社,又稱望鶴亭茶社,當年康熙、乾隆兩位皇帝都曾在這裡臨水靜坐,品茗賞泉,領略趵突泉的萬般風韻,當品嘗到趵突泉水後竟將南巡中攜飲的北京玉泉水全部換成趵突泉水,故有“潤澤春茶味更真”,不飲趵突水,空負濟南遊之説。


  趵突泉北岸有一組較大的古建築群,通稱三大殿。最南大殿“濼源堂”,三間兩層,歇山飛檐,古色古香,建於北宋年間,挹廈柱上,刻著元代文學家趙孟頫的著名詩句:“雲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字體雄渾有力,詩句生動傳神,恰與眼前的波光水影交相輝映。殿堂後面還有兩座大殿,原寫“娥姜祠”,現寫“娥英祠”,後人為讚頌舜的兩位妃子娥皇、女英而建祠,以志紀念。在三大殿院內的花格透墻上,鑲嵌著30余方石刻,都是歷代名人的佳作詩篇。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院內的那尊罕見的“雙禦碑”,記載著康熙三臨、乾隆二臨趵突泉的題詞詩文,標示著趵突泉的地位。趵突泉以南石灣泉處的白雪樓,是為紀念明朝文學家、後七子領袖李攀龍所建,原樓毀於一旦,1996年在原址重新修建與白雪樓連為一體的戲劇大舞臺,于同年建成。這裡常年舉辦以京劇為主的各種戲劇演出,已成為全國乃至世界知名的演出活動中心。趵突泉東南處的滄園據説是李攀龍曾讀書的地方,院內三廳兩院,外廊環繞,曲廊相圍,院中奇花異木,蒼松滴翠,當代著名花鳥畫家王雪濤紀念館1987年建於此處,200余件繪畫常年陳列展出。步出滄園,跨過楓溪島小橋,東北方向不遠處一泓碧水,從地面涌出似一面明鏡,這便是七十二名泉中的漱玉泉,泉邊緣柳成蔭,泉水清澈見底,水石相激,淙淙有聲,猶如漱玉。


  由漱玉泉向西,柳絮泉、黃華泉、趴牛泉如一方碧玉,各展秀姿,並肩媲美。在柳絮泉邊和柳絮泉西北方,各有一石砌方池,這便是著名的金線泉和老金線泉。泉水中有兩道來自不同方向的泉水相撞,激起一道水紋,經過陽光一照,金光閃閃,故曰“金線”,因在一定氣候和條件下才能出現“金線”,故有誰能看到金線,誰交好運的傳説。

 

  登上趵突泉北假山,腳下蒼松翠柏,雜花爛漫,綠草如蔭,怪石林立,向下一看,假山石壁上便是馬跑泉。在假山以南綠樹掩蔭下,有一方挺拔露骨,筋絡明顯,高近4米的太湖石,其形如龜,是元代著名散曲家張養浩之藏寶。喻為濟南第一名石。坐落在漱玉泉北岸的李清照紀念堂按照民族風格建成,院內溪泉、溪亭、疊翠軒、回廊,奇峰聳立,松竹掩映,院落靜雅素樸,當代文豪郭沫若先生“一代詞人”、“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柳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裏文采有後主遺風”的墨寶刻立於紀念堂正亭和報柱上。室內,除陳列著女詞人著作、塑像外,還有歷代名家對詞人的生平論述和作品評價的書刊及古今名人的書畫題咏等.李清照紀念堂以西有一個三面小溪環抱,泉水淙淙,沿屋穿廊的小院,便是同治九年山東巡撫丁寶禎在此建的培養科舉人才的“尚志書院”,又名“尚志堂”。


  位於濼源大街的趵突泉南門,古今結合,造型別致,具有傳統風格和地方特色,堪稱中國園林第一門,是遊人賞景留影的好去處。位於公園西鄰,環境清幽,景色宜人的園林勝景萬竹園是趵突泉公園的園中園,佔地18畝,以13個不同院落組成,園內有望水、白雲、東高等名泉,是一處獨具風格的私人庭園,始建於元朝,明代宰相殷士儋、清朝詩人王蘋都曾是此園主人,後軍閥張懷芝佔據該園,歷經數年修建方成今日規模。1984年正式對外開放。1986年著名國畫大師李苦禪紀念館設在園內。18個展室中共陳列字畫、文物200余件,是迄今為止,全國最大的書畫紀念館。園內還長年陳列著200余件明清古傢具和文物。萬竹園是在北方四合院的基礎上,揉合了江南古典園林的特點和風格,曲廊環繞,院院相通,樓、堂、亭、廡參差錯落,園內木雕、石雕、磚雕堪稱三絕,1993年被收入《中國傳統民居圖集》,無論從園林藝術還是從歷史文物來説都是一份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産。
   

編輯:宿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