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臺商吳文彬情定大連

時間:2010-07-06 15:44   來源:華夏經緯網

  中國的土地浩翰無疆,一南一北往來差異,風土民情,環境氣候,全部一省一個樣。就有這麼一位逆向思考的臺灣人。放著氣候相近的東南沿海不去,直奔天寒地凍的東北大連。而且一待就是十多年。不但事業有成,還娶了大連老婆,成了半個東北漢。他就是吳文彬。一個大連臺灣人。

  有人説,到大陸投資,是有錢人的玩意兒。不過,你若是問吳文彬,他會告訴你那可不一定。當初吳文彬隻身一人,帶著一百萬台幣,破釜沉舟來到酷寒大東北,他設定三年虧損期,前三年每年只花三十萬台幣。一舉創立了現在這個外銷日本韓國的禮品工廠。

  談到創業之初的艱難,他的感慨良多。“最早我們這個生産,我們都沒有機器的,最早來的一百萬台幣,只是一個組裝的車間,而現在這些機器設備都是後來慢慢獲利以來增加的。原來我們的産品都是在外面加工的。慢慢的自己從臺灣買來機器,現在我們每年的産值大概在四百萬美元左右。”一百萬台幣的投資,到現在每年四百萬美元的産值,足足相差超過一百二十倍。這種投資報酬率真是太神奇了。不過一年只花三十萬,既要衣食住行,生活打理,還兼創辦工廠,這究竟是怎麼辦到的?“因為我們的開銷可能是人家十個二十個人的開銷,把自己的開銷壓低到跟他們一樣的水準的時候,經濟上就很好算了。因為睡覺睡在工廠,光是吃飯的話,大概人民幣十塊錢吧。”每天只花十元人民幣,以當地人的水準不能説是拮據,但也絕不寬裕。調整自己的心態,將個人慾望降到最低。把錢開銷到企業經營上,成功機會才大。不過生活上省,經營上更是得省。有句話説,省下來的就是賺的。這方面吳文彬也有一套。“一般臺灣人都不敢想像的,為了要節省開銷,我租的工廠也是全世界最便宜的。工廠就是一個山洞,這裡可能早期是跟俄羅斯打仗,所以挖了很多很大的山洞,地面都是水泥地面,裏面冬暖夏涼,所以最早期維持工廠的開銷,山洞是最理想的。因為開銷很少,所以工廠就很快的建立起來。”

  每天花十塊錢,而且住在防空洞,別人開廠房花一千萬,吳文彬一百萬就搞定。連續三年這樣生活,一般人早就卷鋪蓋回臺灣享福了,他卻撐了下來。也就在這時,他遇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張秀芳,兩人齊心協力,事業一飛沖天。談到自己的另一半,吳文彬面顯自豪。“我想,她完完全全是彌補我個性上的弱點。兩個人變一個人,變成一個全能的人。我們碰到很多大的困難,但不管多困難我們都齊心協力把它們一一擺平。”張秀芳説,“當時企業還在起步時期,企業經歷的磨難到最困難的時候,吳先生也曾很傷心的,但我跟他講,沒有關係,錯就錯了,輸就輸了,都沒有關係,如果我們企業真的到了輸定的那天,我們兩個重新開始,從賣羊肉串開始,我説我喊你賣就好了。人生怎樣都是活,只要你努力就一定會過關。”張秀芳原本在日本企業工作,當初來只是答應接待日本客戶,在她細心安排下,工廠順利取得訂單。吳文彬也順理成章的將她留在了企業裏面。據吳文彬透露,當初他就對張秀芳一見鍾情,一年後,有情人終成眷屬,吳文彬順利娶得美嬌娘,並且兒女雙全,有了兩個可愛的孩子。張秀芳果決堅毅,加上吳文彬刻苦勤儉,相輔相成,事業蒸蒸日上。成功男人背後,一定有一個不平凡的女人,這話一點也不假。在吳文彬的家中更是處處充滿了溫馨。墻壁上,挂滿了用鏡框鑲起來的一家人在臺灣的合影,其中更有一張特別的,是吳文彬小女兒寫給爸爸的一封信,也許這封女兒天真無邪又充滿對爸爸無限眷戀的家信更令吳文彬值得好好珍藏吧。

  房子、金子、車子、妻子、孩子,臺灣人吳文彬在大連可謂是五子登科,回臺灣是探親和考察,這裡才是他生活的重心。(廖苔軒)

編輯:石宏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