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遼東半島磁石般吸引臺灣媒體眼球

時間:2010-07-06 15:21   來源:華夏經緯網

  華夏經緯網11月2日訊:今年以來,遼寧以它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以及伴隨著振興老工業基地所煥發出的勃勃生機,成為臺灣媒體關注的熱點,包括臺灣報紙、電視、雜誌等20多家媒體60多位記者相繼來遼寧採訪,島內再掀 “遼寧熱”。

  滿清文化臺灣媒體最愛

  遼寧,滿族語祈願遼河流域安寧。28萬年前,人類即棲息於此。努爾哈赤新賓嘯聚,八旗軍鐵馬金戈,彎弓射日,經九門口長城血戰,清王朝的發祥,被這片龍興之地穩穩托起。今佇立瀋陽故宮、“清初三陵”永陵、福陵、昭陵(現已申報成為世界文化遺産),聽松濤陣陣,猶聞鼓角聲聲。每一次臺灣記者朋友來遼寧,總要去這些文化古跡去走一走,看一看,將這些古老而神奇的滿清文化透過電視、網路、報刊向島內觀眾娓娓講述當年的故事。3月末至4月初,臺灣東森電視臺專程來此拍攝滿清古跡,6月,臺灣包括中華電視公司、中廣公司、中國時報、中華日報等11家媒體記者參訪了昭陵和故宮。9月,臺灣電視公司也到故宮拍攝。11月中旬,中天電視“臺灣腳大陸行”專題採訪組還將到此製作專題片。

  滿族的風俗也是臺灣媒體聚焦的內容之一。“滿漢全席”在清代飲食文化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既是滿漢飲食的融合,更是滿漢文化大融合的具體體現。因清代帝王對“滿漢全席”的格外推崇,又為“滿漢全席”增添了幾分高貴、奢華和神秘。多年來,以“滿漢全席”為題材的著作及影視作品不斷出現,人們對此更是興趣大增。10月24日,臺灣東森電視記者來沈,就“滿漢全席”進行專訪,滿足了島內民眾對“滿漢全席”的好奇心。此外,東森電視臺還做了專題尋訪努爾哈赤的後代,採訪傳統的滿族人家,讓島內觀眾有機會與滿人面對面的接觸一番。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令臺灣記者流連忘返

  展北國之雄奇,藏江南之毓秀,富名山、秀水、奇石、異洞,兼火辣辣的關東風情,令多少臺灣記者沉醉不知歸路。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今年1月,臺灣東森、TVBS、中天三大電視媒體專題採訪“瀋陽冰雪節”活動。一座座別具匠心的雪雕,加上冰雪場上熱鬧的滑雪表演,為冬日的沈城平添幾多生機與活力。臺灣記者對雪的確情有獨鍾,在緊張拍攝的同時,也不忘了與遊人們一起嬉雪,一同享受大自然的感賜。

  奇觀異景醉流連

  鞍山的玉佛苑珍藏著世界上最大的雙面玉佛。今年2月剛過春節,三立電視臺“中國那麼大”專題組的記者專程赴鞍山一睹它的尊容。在鞍山的玉石村,記者通過鏡頭向臺灣觀眾展示整個玉器的製作過程。著名的湯崗子溫泉和泥療、祖國最大邊境城市丹東的鴨綠江、虎山長城、九門口水上長城、本溪水洞、鶴鄉盤錦紅海灘蘆葦蕩同樣令臺灣記者流連忘返。雖然已經採訪過多次,但遼寧的這些奇觀異景、民俗風情還是吸引臺灣記者一次又一次踏上遼寧這塊土地。11月中下旬,臺灣中天電視臺“臺灣腳逛大陸”攝製組一行五人將到遼寧采風。此次活動,他們的足跡將由西至東遍及大半個遼寧,包括瀋陽、大連、鞍山、撫順、本溪、丹東、錦州、葫蘆島等市。還將對遼寧的奇觀異景、風土人情、名勝古跡、民族特色等進行深入採訪報道。

  遼臺經貿合作成關注亮點

  去年底中央提出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戰略決策以來,遼寧作為東北中心地區加快了它振興的步伐。振興東北成為全國的熱點,亦吸引了臺灣媒體的眼球。繼去年底臺灣工商時報、經濟日報採訪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後,今年六月,由臺灣7家主流媒體組成的採訪團對這一專題進行了深入的採訪。此次來訪的包括中華日報、中央日報、中國時報、聯合報、新生日報、投資中國雜誌、中華電視公司、八大電視臺、中國廣播公司等媒體共17人來遼。記者們對遼寧振興的有關方略及政策、臺商在遼的機遇與遼臺合作等問題作了深入的報道,使廣大臺灣同胞看到了遼寧的發展,看到了在遼創業發展的無限商機。

  已經連續舉辦三屆的“遼寧臺灣周”,每年都吸引大批臺灣記者到會參訪,今年是遼寧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開局之年,9月24日至29日的“第三屆遼寧臺灣周”為此特地舉辦遼臺經濟合作論壇,兩岸專家學者共商遼臺合作振興老工業基地。此次活動同樣吸引了臺灣媒體的視線。臺視TTV、臺灣《聯合報》、《投資中國》雜誌、《天下》雜誌等10多家臺灣媒體到會參訪。一路上的採訪報道是記者們最感興趣的內容。臺視記者是第一次來遼寧,他們説:“我們以前對遼寧的印象僅僅停留在嚴寒北風,以及東北三寶這些東西。這次到遼寧來才體會到,遼寧也是那樣的秀美、那樣的多姿多彩。”在鞍鋼,臺灣記者為鋼花四濺,鐵水奔流的壯觀景象所驚嘆,又為這裡花園式廠區的整潔、美麗而感慨,他們第一次親身感受到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鏗鏘有力的腳步;臺灣《投資中國》雜誌社長李孟洲是第二次來到遼寧,他同時作為研究經濟問題的專家,談到這次遼寧之旅的感受時説:“十幾年前我來過這裡,完全不是這樣的情況。這裡的老工業基礎雄厚,發展潛力很大。這次我見到了更加充滿活力和機遇的遼寧。”;臺灣自由撰稿人佟光英曾多次來遼寧,回臺後寫了很多關於遼寧滿族文化、綠色農業等方面的專題文章,在臺灣《人間福報》、《鄉間小路》、《中國通》、《兩岸雙贏》等報刊上發表。這次他再次踏上遼寧,還特別踏上遼西北等地,繼續關注他眼中的遼寧。他對遼寧的綠色農業情有獨鍾,對兩岸發展相關農業産業有著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遼寧的綠色農業與臺灣相關産業是有很大合作空間的。(廖苔軒)

編輯:石宏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