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表演工作坊賴聲川話劇《彈琴説愛》

時間:2010-11-02 00:27   來源:深圳之窗

  兩位音樂家、兩台鋼琴、加上五位合音天使,丁乃箏編導的「彈琴説愛」乍看起來是個音樂演出。一步步看下去,這個製作卻掌握了跨領域表演的破格精神。

  兩位主角都是業餘的演員、卻是專業的音樂家。他們展現琴藝可以出神入化,開口講話卻讓人捏把冷汗──美國的鋼琴老師範德騰説一口「藍調」「爛掉」不分的中文;臺灣的視障學生許哲誠是個冷面笑匠,需要感性時他卻有點生澀、怯于投入。他們的一搭一唱,有點像電臺的古典音樂入門,主持人拚命插科打諢,希望拉近觀眾和古典音樂間的距離。

  一方面,這場演出是獻給大眾的示範導聆。他們以活潑的姿態,為大家引介從古典到藍調、音樂劇到流行搖滾各種類型的音樂,例如帕格尼尼的五個音竟同時出現在「國父紀念歌」、「修女也瘋狂」、以及「捍衛戰士」的電影主題曲當中,用以證明音樂的大同世界。觀眾還必須跟著作五指練習,體會肖邦有多難演奏。

  炫技的高潮,在於兩人以四首聯彈的方式,像猴子一樣搶著合奏柴可夫斯基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最後范德騰還脫下鞋子,在鋼琴上大步踩出和弦,令人嘆為觀止。

  然而另一方面,這場演出也是關於個人的戲劇。許哲誠追憶他在異鄉聆聽莫札特美妙的豎笛協奏曲,卻感到在茫茫大海漂流的孤獨;范德騰聽到垃圾車的音樂,卻想起小時候曾經迷戀彈奏「給艾麗斯」的學姊。這些獨特的回憶,令人神思遠揚。

  音樂對於每個人,都可能産生不同的意涵。於是,當我們用許哲誠的耳朵聽莫札特、用范德騰的耳朵聽垃圾車,耳朵像是重新被打開,聽到了以往聽不到的感受。

  音樂會和戲劇不同,比較像是紀錄片,讓我們面對表演者的真實身份。導演巧妙借重兩位音樂家的個人經歷與生理現實,跳過了戲劇善用的「虛構」,直接切入主題。最動人的一場,當屬范德騰背向觀眾,詢問許哲誠如何想像顏色,讓我們理解到「看得見」、「看不見」同樣是一種殘缺。「音樂」這個全場最重要的主角,這時突然轉變成巨大的隱喻。

  整個演出像組曲,不同片段的場次銜接,有時比較生硬。例如劈頭就問「什麼音樂最難彈?」「顏色是什麼?」很像是節目題綱直接念出來。投影有時也太看圖説故事了些,有點綜藝化。不過五位合音天使除了歌舞全才,還能展現獨奏的專業水準,楊蕙萱的豎笛演奏之飽滿流暢,更讓人聽出耳油。

  到最後,雖然不見那些我們熟悉的演員,這還是一齣不折不扣表演工作坊的作品,足以和兼具實驗性與娛樂價值的成熟之作(如「亂民全講」)並列。

  用音樂和音樂家當主角,得失互見,但所得之處已千金難買。至少「彈琴説愛」證實,音樂和劇場的親密結盟,不見得只能靠臃腫的音樂劇。勇於開發表演新品種,創作企圖不小的小品,還能獲得被冒犯的觀眾認同,不冒點險嘗試恐怕永遠無法發現,這怎麼可能做得到。

編輯:于斯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