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主創簡介

時間:2010-11-04 02:37   來源:台灣網

 

  賴聲川

  
  被《亞洲週刊》譽為“亞洲劇場導演之翹楚”,賴聲川是中文世界最著名的劇場工作者之一。從1984以來,以強烈的創意吸引觀眾涌入劇場,帶給臺灣劇場新生命,從此持續為中國語文劇場開拓新的領域與境界。在余秋雨的觀點中,賴聲川和他領導的【表演工作坊】“總能彈撥到無數觀眾的心弦”。

  
  2007年入選中國話劇百年名人堂的賴聲川被日本NHK電視臺稱為“臺灣劇場最燦爛的一顆星”;美國橘郡紀事報稱他為“臺灣現代劇場的創造者……世界上很少劇場藝術家有賴聲川如此廣遠的成就。” 遠東經濟評論曾稱他的作品為“中國語文世界中最精彩的戲劇”;  美國新聞週刊説他的作品“是最新的印證,臺灣正創造著亞洲最大膽的中國藝術”  新加坡聯合早報説賴聲川的戲“為世界華語劇場創造了一種嶄新的悲喜劇經驗。”

  
  賴聲川的創舉在於他創造出新而有深度、厚度及高度的作品,進而創造新市場,新觀眾,以及新文化創意産業。他近三十部原創舞臺劇包括臺灣現代劇場開拓作品《那一夜,我們説相聲》,以及被紐約時報評為“應該是當代中國最受歡迎的舞臺劇”的《暗戀桃花源》,多部曾做國際巡迴,獲得廣大迴響,創造出“精緻藝術”與“大眾文化”的稀有結合,包括《回頭是彼岸》、《這一夜,誰來説相聲?》、《紅色的天空》、《我和我和他和他》、《十三角關係》、《千禧夜,我們説相聲》、《在那遙遠的星球,一粒沙》、《如影隨行》、《寶島一村》等。他的八小時劇場史詩《如夢之夢》被譽為現代中文劇場的經典作品。他的純導演作品,如《落腳聲——古厝中的貝克特》、《一夫二主》、《等待狗頭》,以及莫札特歌劇《唐?喬望尼》、《女人皆如此》、《費加洛的婚禮》也獨具一格,深獲好評。

  
  賴聲川的電影作品也深具影響力,包括《暗戀桃花源》與《飛俠阿達》;他創造的另類當日電視情景喜劇《我們一家都是人》更是獨特創造力的表現。

  
  賴聲川是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戲劇藝術博士,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教授及前院長,美國史丹佛大學客座教授及駐校藝術家,曾二度榮獲中華民國國家文藝獎,也曾獲選為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舞臺劇《暗戀桃花源》獲選為中國話劇百年十大名著之一,電影《暗戀桃花源》獲東京影展銀櫻獎、柏林影展卡里加裏獎、金馬獎、新加坡影展最佳影片等;《那一夜,我們説相聲》于1999年獲選為聯合報選出之“臺灣文學經典作品”;《如夢之夢》與《暗戀桃花源》分別于2003與 2008年榮獲香港舞臺劇獎“最佳整體演出”等多項獎項。2007年,賴聲川獲頒創意中國盛典最具創意人物獎、EY年度創業家大獎、風尚大典年度戲劇貢獻獎,也代表【表坊】接受郝龍斌市長頒發的第十一屆“臺北文化獎”。

  
  目前有三部賴聲川編導的舞臺劇在大陸巡迴演出。從2006年開始在大陸巡迴的《暗戀桃花源》已經演出上百場。去年,《這一夜,Women説相聲》加入巡迴行列,而今年九月,賴聲川為中央電視臺創作的《陪我看電視》是他第一次嘗試在大陸做新戲創作。這些作品,正在針對當代大陸劇場創意及市場經營發揮深厚的影響力。

  
  2006年出版的《賴聲川的創意學》(臺北:天下雜誌出版社;北京:中信出版)一書是創意論述中的新貢獻,融合了賴聲川多年的實際創意和教學經驗。在兩岸都成為暢銷書,許多大企業把它當高級幹部必讀之書。其他出版包括《賴聲川:劇場》一至四冊(元尊,1999)、《如夢之夢》(遠流,2001)、《世紀之音》、《兩夜情》、《魔幻都市》、《對照》、及《拼貼》(群聲,2005)以及北京東方出版社出版的《賴聲川劇場》系列。《剎那中——賴聲川的劇場藝術》(臺北:時報,2003)是研究賴聲川的專書。除了劇場著作之外,賴聲川多年來也從事哲學及佛法書籍的翻譯工作,包括《僧侶與哲學家》、《頂果法王傳》、《證悟的勇氣》以及《快樂學》。

  

 

  王偉忠

  
  臺灣知名電視節目製作人,現任金星娛樂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節目內容向以創意著稱。所製作或監製的電視節目與媒體,包括1980年代的華視《連環炮》、《週末派》、《嘎嘎嗚啦啦》,其中《嘎嘎嗚啦啦》以兒童節目項目拿下紐約電視獎銀牌。90年代創立重啟廣播熱潮的「臺北之音」,讓臺灣的廣播媒體市場重新洗牌,正式開啟廣播分眾與專業化的時代。2000年與中天電視合作《2100全民亂講》、《全民大悶鍋》,特殊的政治模倣秀,不但獨具風格引發兩岸熱烈討論,更獲得國際媒體CNN注意與報道。2003年《康熙來了》造成談話性節目百家爭鳴,2007《超級星光大道》、2008《舞林大道》陸續掀起選秀節目熱潮。

  
  戲劇作品方面,2004年與公共電視、三立都會臺合作陸續推出情境喜劇《住左邊住右邊》,2008年在中視打造武俠情境喜劇《江湖.com》、描繪四五年級生成長歷程的八點檔檔連續劇《光陰的故事》,以及訴説中年三明治世代的《老王同學會》,這些戲劇無不引領著觀眾一同體會臺灣的社會脈動,和共用極具創新與創作力的娛樂文化。

  
  出生於嘉義眷國二村,近年來對於保存眷村文化不遺餘力,除拍攝《偉忠媽媽的眷村》記錄片,也與桃園縣政府合作《想我眷村的媽媽》記錄片拍攝,以眷村為背景的電視連續劇《光陰的故事》自播出後,在老百姓需要溫暖的時刻,引起了觀眾廣大的迴響。2008年更與賴聲川導演合作眷村舞臺《寶島一村》。

  
  王偉忠自文化大學新聞系就讀時期,即進入電視臺打工,廿四歲成為節目製作人,歷經電視臺副總經理、國際唱片公司副總監、電臺創辦人等工作後,再回到電視製作,目前自認在最舒服的位子上自由發揮。

  
  王偉忠相關著作出版有《我是康樂股長》、《偉忠姐姐的眷村菜》、《歡迎大家收看》、《吃喝也可以玩樂2:不回家吃飯的八十個理由》、《吃喝也可以玩樂:八十家吃喝玩樂Live Show》、《臺北大開懷》(有聲書)、《王偉忠的小婦人》《王偉忠的小婦人2》。

編輯:于斯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