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兩岸農業合作論壇閉幕 大陸購臺香蕉

時間:2006-12-11 15:23   來源:

        10月大事回顧

        10月3日,滿載17.5噸廈門産新鮮蔬菜的臺灣金門船“金吉興”號,3日中午順利返回金門碼頭。這批蔬菜于4日投放金門市場,將緩解金門中秋市場蔬菜的緊缺。

        10月4日,閩南東山港臺輪碼頭呈現一派繁忙景象。三艘臺灣漁船裝上二百多噸東山島的魚、蝦、貝等活海鮮産品啟航赴臺。至此,“十一”黃金周以來,東山島已有一千多噸鮮活海産品從東山島直運臺灣,豐富中秋節日市場。

        10月,順德對臺農業合作又有新進展,5大合作項目將於本月中旬在廈門舉辦的“海峽兩岸農業合作成果展”上舉行簽約儀式。

        10月11日,國臺辦今天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新聞發言人李維一首先請國臺辦經濟局局長何世忠介紹了即將舉行的兩岸農業合作論壇系列活動的有關情況。

        10月11日,福建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和福建省臺灣事務辦公室十一日在此聯合舉行新聞發佈會,對外展示了“福建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充分發揮職能優勢,推進閩臺農業合作加速發展”的一系列服務舉措。

        10月16日至20日,農業部舉行新聞發佈會稱,第四屆中國國際農産品交易會將在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舉辦。

        10月17日,國共兩黨“兩岸農業論壇”明天(十七日)在海南博鰲揭幕,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預定今天抵達海南,率領國民黨二百多位代表與會。

        10月12日,旨在建成臺灣水産品加工、交易、集散、轉机中心的福建霞浦臺灣水産品集散中心,12日晚通過專家組對其總體規劃的論證、審查。福建計劃投資一百億元人民幣建設該中心,以進一步推動閩臺水産業的合作。

     10月17日起,在海南和廈門舉辦的兩岸農業合作系列活動,備受兩岸同胞關注。這是繼“兩岸經貿論壇”後又一次國共兩黨共同舉辦的大型交流活動,體現了兩黨繼續開展政黨交流與對話的誠意,對加強兩岸農業發展與合作,造福兩岸人民,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深具意義。

       10月17日,兩岸農業合作論壇今日(17日)上午9時在海南博鰲國際會議中心舉行開幕式。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在開幕式上致詞時,對今後兩岸農業合作共創亮麗願景提出兩個主要議題。

       10月17日從成都市新津縣獲悉,國家農業部、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已于日前批復在新津縣設立“臺灣農民創業園”。該園是農業部在全國布點的第四家、西部首家“臺灣農民創業園”。

        10月17日,兩岸農業合作論壇於今天下午圓滿落下帷幕,為了擴大和深化兩岸農業合作,為了把這次論壇的成果儘快落到實處,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主任陳雲林受財政部、農業部、商務部、交通部、國土資源部、海關總署、工商總局、稅務總局、質檢總局、國家林業局等部門的委託,宣佈了一系列有關兩岸農業交流的新政策措施。

        10月17日,中臺辦主任陳雲林在今日(17日)下午閉幕的兩岸農業合作論壇閉幕式上宣佈,四川新津、重慶北碚臺灣農業創業園,上海郊區、江蘇昆山和揚州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正式投入運作。

        10月18日,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和前來大陸博鰲出席兩岸農業合作論壇的國親新三黨、農業界、學界等臺灣代表兩百餘人,十八日下午搭乘包機從三亞飛抵廈門,參加將於十九日在此間開幕的“海峽兩岸農業合作成果展覽暨項目推介會”。

       10月18日,從上海市政府相關部門獲悉,國務院相關部門已批復同意上海在郊區設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

        10月18日,又有二艘臺灣活水船從臺灣運載七點九噸活石斑魚抵達東山港臺輪碼頭;卸完活魚後,它們又從東山灣一家網箱養魚場裝載六點八噸活師魚、包公魚等直接運銷臺灣。今年來,東山與臺灣兩地活魚運輸往來熱絡,繁榮了東臺兩地水産品市場。

        10月19日到20日,在海峽兩岸農業合作成果展覽暨項目推介會上,703種臺灣農産品將在廈門亮相。目前,所有參展的臺灣農産深加工産品,已經先期運抵廈門。屆時冠軍米、發芽玄米、古早蛋、水果酵素、小麥酥、雲農花粉等近百種臺灣土特産將首次亮相廈門,並和名揚大陸的臺灣水果一道展示臺灣農産品的魅力。

        10月19日,針對中國臺灣水果進入大陸市場銷售後,在一些地區出現了以非原産于臺灣的水果假冒臺灣水果進行銷售的現象,中國工商總局今天上午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工商制止和查處假冒臺灣水果行為。

        10月19日,兩岸農業合作論壇在昨天圓滿閉幕。在今天海峽兩岸農業合作成果展覽暨推介會開幕式之後,簽約儀式會場傳來了捷報。由山東省棲霞市招商引資促進局和大中華國際投資管理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就成立山東百佳(暫定)國際農産品交易物流中心達成協定,今天早上9:50雙方正式簽約。該項目主要包括農産品物流項目、中華農學村項目、桔桿發電項目、香草種植加工業務四項。其中,農産品交易中心項目總投資約2.8億美元,項目公司註冊資金5000萬美金。

        10月19日,中臺辦主任陳雲林在廈門宣佈,經認真研究,將由中華供銷合作總社和超大集團循既有機制,迅速和臺灣方面聯繫,根據需要和可能採購部分臺灣滯銷香蕉。

        10月20日下午,海峽兩岸農業合作成果展覽暨項目推介會圓滿落幕,展介會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有近500個兩岸農業合作項目找到滿意的合作方,實際簽約額近186億元人民幣,不到兩天的展會吸引了海內外近6萬人參觀。

        10月22日,福建農林大學“海峽研究院”22日舉行揭牌儀式,研究院將作為兩岸農業學術交流、技術合作和人才培訓的專門平臺,推動閩臺農業的深入發展。

        10月23日,廣東湛江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迎來了成立5個多月以來的首個臺灣農業考察團。

        10月24日,大閘蟹風波發生後,臺“衛生署”現又定出新的檢驗辦法,未來大陸大閘蟹要再登臺,除了檢驗會更嚴格,業者還得先簽下具結書,一旦查出問題蟹,所有問題業者要全盤負責。

        10月25日,據香港媒體報道,為協助臺灣農民解決香蕉生産過剩價格暴跌的困境,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促成大陸緊急採購臺灣香蕉兩千噸,其中第一批20噸,24日已經完成采收包裝,預訂25日裝船運往大陸。

        10月29日,大陸緊急採購的一批臺灣香蕉29日運抵上海。上海市果品有限公司相關人士表示,入滬銷售的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通關手續完成後,經過一週左右的烘制加工,這批臺灣香蕉就將通過上海各大超市上櫃與市民見面。

        10月31日,大陸緊急採購的首批臺灣豐産滯銷香蕉共七十五噸,今天下午在上海外高橋順利“過關”。本地承銷商透露,為滿足上海民眾首度“嘗鮮”的好奇心,預計將定出適中的零售價,這也有助臺灣香蕉今後在大陸市場“打響”品牌。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