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孔子後裔聯誼會長講述辛酸尋根歷程

時間:2006-12-06 10:16   來源:

  台灣網9月28日曲阜消息  少小離家老大回,為見雙親寧隱退。在山東省曲阜市,現年74歲的臺灣孔子後裔聯誼會會長、著名書畫家孔祥玉先生含淚向記者講述了他19歲離家,幾經週折,48歲始得回鄉探望雙親的辛酸尋根歷程。 

  孔祥玉祖籍湖北,係孔子第75代孫,現年74歲,但孔老先生面色紅潤,精力充沛,看上去只有約60歲左右的年紀。老先生是兩岸著名的書畫家,現任臺北江漢書畫會會長、臺北中國畫學會理事長、中華書畫學會理事長。今年2月,世界孔子後裔聯誼會臺灣分會成立,德高望重的他被推舉為會長。他告訴記者,他來曲阜已是第四次了,此行他帶領臺灣19位孔氏宗親,回來參加世界孔子後裔聯誼總會2006年會和在先祖孔子故里舉行的海峽兩岸同祭孔子大典。 

  三十餘年辛酸尋親路 家書抵萬金 

  採訪前記者就了解到,孔老先生30餘年辛酸尋根、極盡孝道的經歷感人至深,在臺北和湖北兩地廣為流傳。 

  孔祥玉1933年出生在湖北宜都洋溪官當村。1948年,因家庭貧寒,年僅15歲的他輟學從軍,參加了國民黨部隊,16歲便隨部隊去了臺灣。在部隊服役3年後,他憑不懈的努力考取了臺北師範學校、臺灣藝術學院,並以其濃厚的書畫功底走上了美術教育的講壇。 

  若干年後,他在書畫界已頗有名氣,並已結婚生子。由於當時兩岸尚未通郵,親人音訊皆無,孝順的他不知多少次夢回故里見慈母,醒來卻只有窗前明月、淚濕枕衾! 

  30載思鄉歲月後,1979年終於可以通過香港向故鄉寄信了,孔老先生急切托香港友人寄回家書,苦苦期待大陸家人的音訊。這一等就是半年,香港友人專程赴臺為他送達了家書:“雙親健在,弟妹均好!”孔祥玉頓時悲喜交集,熱淚長流。30多年鬱結在心裏的思念終於有了結果,他當即回信託友人寄回大陸,並利用經常率團出訪的便利條件分別從日、美、韓等國給雙親寄回美金與書信聊表孝心。 

  為探雙親提前退休 相逢雖晚喜淚縱橫 

  1983年,臺灣赴大陸探親的政策雖有所放寬,但臺灣公務人員卻仍不許赴大陸。此時,又有家書説父母年事已高,健康堪憂,孔祥玉焦急萬分,常常從有生之年不得再見雙親的惡夢中驚醒。一個巧然的機緣,他從老鄉口中得知若提前辦理退休手續卸掉公務人員的身份,可繞道國外再經香港回大陸。孔祥玉便毫不猶豫作出了提前退休的決定。那一年,他才48歲。 

  這一年的農曆臘月二十,孔先生從臺灣繞道漢城、香港,再飛廣州、長沙回湖北宜都。原計劃正可以趕在老父生日當天抵達,可到達長沙時,恰逢大雪紛飛、氣溫驟降、滴水成冰。幾經週折急行,孔祥玉還是在父親生日的第二天才趕回魂牽夢縈30幾年的“家”,見到了離別30幾年的親人。 

  “當時,我們一家人約好的,久別重逢是喜事,要笑,誰都不準哭,但當晚,我們全家還是忍不住抱在一起,失聲痛哭……”

  説起漂泊半生,終與家人相見的情境,26年後的今天,孔老先生仍是辛酸難抑,眼圈一紅,淚水盈眶而出。觀之,眼神中是難以形容的酸楚!。

   從此,他頻繁往返于臺北與故鄉之間,並在故鄉為父母購置了舒適的住房。每年的春節和父母的生日他必回家與父母共度。每次他都要做為父母洗腳修腳這些盡孝的小事。

   綿綿之力 蔭澤孔氏子孫

   而今,孔老先生在兩岸書畫界已享有德藝雙馨的聲譽。身為世界孔子後裔聯誼會臺灣分會會長,孔老先生告訴記者,臺灣孔氏子孫有7000余人,1700余戶家庭。主要分佈在新竹、屏東等地,其餘散居各地。世界孔子後裔聯誼總會臺灣分會於今年2月成立後,積極在臺灣屏東、桃園等地對孔子後裔進行了尋訪工作,調查了三百多年前由福建上杭和永定遷至臺灣屏東等地的孔子後裔情況。這次,他們也是兩岸聯合實現首次同祭孔子的推手,期望由分會的服務,增強臺灣孔氏宗親的凝聚力。

   提到28日將親率臺灣孔氏宗親代表祭祀其先祖孔聖人,孔老先生非常欣慰。他説,這是兩岸第一次同祭孔子,也是臺灣孔氏宗親第一次在先祖故里對先祖進行家祭,所以非常有意義。

   談起儒家文化,老先生説,孔子不只是孔姓一家的,他是全中國的。儒家文化發展到今天,也是全國炎黃子孫所共有的。我們這一代人,尤其是身為孔氏後人,我非常樂意為儒學的傳承和光大及其在兩岸間的交流略盡綿薄之力,希望大家的共同努力,使儒家文化為整個中華民族的興盛發揮最大助力,蔭澤子孫。(文萃)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