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病人及相關人群的心理應激與心理干預

時間:2003-06-19 14:36   來源:

叢中、呂秋雲、閻俊、黃薛冰
  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
  摘要:本文描述了SARS確診和疑似病人、從事SARS治療的醫護人員相關人群及社會公眾的心理應激反應特徵,並分別提出了心理干預的要點和原則。
  關鍵詞:急性嚴重呼吸道綜合徵應激干預



  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徵(SARS)的流行,給處於隔離狀態中的SARS確診病人、疑似病人、醫護人員、SARS接觸者以及社會公眾,都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影響,有些人甚至處於急性應激狀態。了解他們的心理特徵,並給予有效的心理干預,對於促進病人康復、協助全面控制SARS流行,具有積極作用。


  一、醫護人員


1、心理特點


醫護人員在隔離病房工作,由於長期離開家人,冒著生命危險每天與SARS病人生活在一起,自然會出現一些心理反應。他們最常見的反應是害怕家人親屬為自己擔心,因此他們總會想找時間與家人聯絡,報個平安;當聽説家人遇到困難時,也會感到自己沒有能為家人多做些事情而難過自責。同時,由於每天忙於大量的臨床工作,對於社會上整個SARS流行情況不夠了解,會對自己的工作前景感到茫然,認為病房的工作漫長無期,對每天所從事臨床工作會有一些悲觀厭惡情緒。當看到病人非常痛苦,自己雖已竭盡全力仍不能挽回其生命的時候,又會在心理上出現自我挫敗感,認為自己不是一個好醫生、好護士,強烈地自責和內疚。同時,看到病房裏的其他醫護人員都在忙著治療病人,就會感到別人都比自己堅強,認為自己是最脆弱的人,進而不接納自己的脆弱,不敢承認和表達自己的痛苦情緒,更不想與他人交流,擔心説出自己的心情後,會被別人瞧不起,而經常是獨自一個人來承擔痛苦,靠理智和意志來壓抑、控制自己的情緒,結果更加感到痛苦和無助。在這種情況下,醫護人員也會變得焦慮不安,控制不住地常因小事而大發脾氣,對病人和同事變得缺乏耐心。當遇到病人抱怨時,會感到自己很委屈,不被理解。這些心理反應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醫護人員的相互配合和工作效率。因此,應該得到心理的輔導與幫助。


  2、干預要點


  (1)為了幫助醫護人員預減輕應激反應的影響,建議在上崗前進行業務培訓的同時,進行應激的預防性晤談(詳細程式見集體晤談)。集體晤談目的是:公開討論內心感受;支援和安慰;資源動員;幫助當事人在心理上(認知上和感情上)對應激有所準備。
  (2)讓他們了解對於災難事件的正常反應。沒有一個人面對象SARS這樣的重大事件會無動於衷;強烈的悲傷、哀痛和憤怒是對於異常事件的正常反應;如果工作沒有結束你可能並不願意離開現場;你可能會用你的奉獻精神和責任感來克服應激和疲勞;你可能認為不需要休息和恢復的時間。
  (3)提示需要幫助的徵象:交流思想出現困難;難以記住指令;維持平衡出現困難;為小事發生爭執;難以做決定;注意笵圍狹窄;不必要的冒險行為;震顫/頭痛/噁心;視野局限/聽力模糊;感冒或流感樣症狀;定向障礙或精神混亂;注意集中困難;無目的動作;容易受挫折;難於解決問題;下班時難以平靜下來;拒絕執行命令;拒絕離開現場;增加使用藥物/酒精;比平時顯得笨拙。
  (4)積極應對應激的方式--限制工作時間,每天不超過12小時;轉換工作崗位:由高應激崗位轉換到低應激崗位,如果行得通的話,從現場轉到常規崗位;通過單位進行諮詢尋求幫助。喝充足的水,並進食有益健康的食品如新鮮的水果;有可能的話經常離開現場進行短暫的休息;談論你對所見所聞和從事工作的感受;與你的家人和朋友保持聯繫;參加紀念活動、典禮及使用一些物品作為表達情感的方式;與另一同事結伴,這樣可以互相監督經受的應激。
  (5)如果遇到緊急情況,如突然調動崗位,重大人員傷亡事故,某同事死亡,病人死亡,病人自殺等等。應請專業人員進行嚴重事件集體晤談。


  二、病人與疑似病人


1、心理特點


一旦進入隔離狀態,病人和疑似病人經常會出現以下心理反應。
  首先,當病人一旦得知自己被確診為SARS或被診斷為疑似病人,最初的反應往往是茫然失措,惶惶不可終日,不知該做什麼,不知如何面對現實;出現一些無目的、下意識的動作和行為。常會否認患病,如懷疑診斷是否正確,以此來減輕內心恐懼。有時還可出現與現實的分離感,覺得一切都好像是發生在夢中,自己像是一個旁觀者。緊接著,會出現思維雜亂,無法集中注意力,出現焦慮、懊惱、急躁等情緒,認為自己倒楣,不該得這病;容易發怒,常因小事發脾氣,強烈地對他人指責和抱怨,衝著醫護人員發脾氣等。事後又懊悔不已。
  當反覆詢問醫生,最終確認自己得了SARS後,會感到沮喪、無助、絕望,擔心被親人和朋友嫌棄,覺得沒有人真正關心理解自己,沒有人能夠救自己,後悔自己當初沒有注意防護,出現抑鬱情緒,對自己的未來灰心喪氣,對治療沒有信心,不努力克服困難配合治療。同時,變得自卑感加重,不相信自己,特別依賴他人,要求別人關心自己,生活被動,行為幼稚,出現類似小孩的行為。主觀感覺異常,對身體內部各器官的活動特別關注,有多種不適感覺。害怕孤獨,患病後特別思念親人,總希望有人陪伴。情緒不穩,易於哭泣。猜疑心加重,對醫護人員察言觀色,推斷病情是否正在加重,醫護人員是否在隱瞞自己的病情。
  經過一段較長時間的抑鬱折磨之後,大部分病人能夠接受自己患SARS這一事實,逐漸開始冷靜地考慮自己的病情和生活現實,會出現一些積極主動的行為,對醫護人員的抱怨減少、理解增多,對治療護理比較配合,開始想在疾病治療期間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當然,有少部分病人會長期陷於抑鬱之中,無力自拔,特別需要他人的關心和情感支援。否則就會較長時間地抑鬱下去,影響治療和康復。
  在此過程中,個別SARS病人,儘管其病情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於處於心理應激狀態,病人會出現攻擊、破壞、拒絕接受治療、逃跑、衝動、傷人毀物、自傷等行為,甚至可能會因自殺而死亡。
  由於患者性格不同,在接受治療中心理反應和行為也各有差異。依賴型人格的患者主要害怕被拋棄、無人幫助,焦慮情緒明顯,對醫務人員要求繁多;強迫型的患者害怕疾病威脅自己的控制力,並且感到不再能像以前那樣嚴格控制生活,出現無名的煩躁;表演型的患者面對疾病的侵襲,多不願正視現實,採用否認、回避或索性以遺忘的手段來保護自己,容易受病友的影響,也容易接受醫務人員的暗示;偏執型的患者患病後,容易對他人懷有憤怒情緒,指責外界,認為自己是受害者、犧牲者,在治療中,對醫務人員不信任,對治療措施不放心,不滿意,挑剔較多;而孤僻型的患者病後更加沉默寡言,逃避別人,逃避醫務人員,即使有不適也不願告訴醫生,因為他們主訴少,很少給醫護添“麻煩”,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病人。
  當出現呼吸窘迫時,大腦處於缺氧狀態,病人會出現煩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在用呼吸機進行人工呼吸時,病人難以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病人會出現各種不適感,更加擔心自己會死去,感到極度恐懼,出現瀕死感和絕望情緒,使呼吸困難加劇,導致病情惡化。


  2、干預要點


(1)理解病人出現的情緒反應屬於應激反應,作到事先有準備,不被病人的攻擊和悲傷行為所激怒而失去醫生的立場如放棄治療、與病人爭吵、過度悲傷等。
  (2)在理解病人的前提下,除了藥物的支援治療之外應給予心理支援,如避開攻擊性的話題、不與病人正面衝突、安排就診和轉診。
  (3)強調隔離手段是為了更好地觀察治療,同時也是保護最親近人的方式。向病人解釋,隔離的目的是隔離病毒,而不是隔離他本人。説明目前的治療是有力的、SARS的病死率並不高、干預是有效的。
  (4)針對呼吸窘迫、極度不安、表達困難的病人,在他有瀕死感、極度恐慌或感到絕望時,醫護人員應在鎮定、安撫的同時,加強治療。治療要有序,避免慌亂。   (5)不同人格特徵SARS病人的心理特點與干預
  在與依賴型與表演型的患者接觸時,注意誇獎他們的優點,承認他們的價值,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儘量讓患者講出其內在的擔心和憂慮,仔細傾聽,幫助他們疏泄情緒。可向他們保證醫務人員會給予他們盡可能週全的照顧;對於不能滿足其要求的方面進行客觀合理的解釋;給與他們足夠的關注。與其交談時,保持專業性的權威,會使他們對治療更有信心。對於同為表演性人格的SARS病人最好分房間居住,避免相互間不良情緒的傳染。
  對於強迫型和偏執型的患者,注意提供關於疾病的資訊,可以讓他們閱讀宣傳手冊,學習一些醫療方面的知識。可以就檢查結果,治療計劃與他們交談,讓他們相信並沒有被隱瞞病情,建立彼此信任的關係。對強迫性的患者要充分發揮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可以徵詢他們自己對醫療康復的意見,以便積極參與到治療中,轉移緊張情緒。對偏執型的患者,耐心傾聽他們的主訴,承認患病與住院滋味不好受,對此表示充分理解,避免與其爭論。
  孤僻型的患者由於很被動,更需要醫務人員主動地詢問其內心感受。同時尊重他們的習慣和行為方式,不去過多打擾其嚴加防護的私人空間。
  原則:寬容對待病人,儘快穩定病人的情緒,使病人能夠服從治療大局,支援、安撫病人,使之能儘快安靜下來;不同人格特徵的病人在干預時也要注意其特點;並特別注意情感交流(眼神,手勢)。以正性的言語鼓勵病人:如“你不孤單”,“不能放棄治療”,“生存的可能性極大”,“你能挺過來”,“明天會更好!”……


  三、SARS接觸者


  1、心理特點


對於因有接觸史而被隔離的人員,他們一般是被隔離在特定的社區內。當被隔離後,他們一方面可能會有僥倖心理,認為自己不可能感染上SARS;認為自己身體好、有抵抗力,即使染上了,也會抗得過去。這就會使他們不注意遵守隔離制度和管理規定,不注意隔離和自我防護而到處亂串。另有一些人,在隔離期間,會出現嚴重恐慌情緒,似乎是自己已經患上了SARS,急於出去想出去看病,想讓自己儘快確診,一天到晚緊張不安,不服從隔離管理規定,甚至逃離隔離區。他們無法讓自己靜靜地休息,而是到處打聽“誰是否已經發病了?”感到自己大難臨頭,整日哭泣、想念家人、精神不振,自己也開始輕信謠言,尋偏方,胡亂吃藥,過量使用消毒劑。少數人也會抱怨別人對他不夠關心,要求別人給予更多的照顧,一旦不順心則大發脾氣。同時,他們還會擔心在隔離區之外的親人的安危。個別人會出現猜疑,如擔心配偶在隔離區外會另有新歡等。


  2、干預要點


  (1)宣傳疾病的正確知識,及早觀察治療是最好的時機。
  (2)為人為己,採取必要的保護措施。
  (3)服從大局的安排。
  (4)以適應性的行為和非破壞性的行為減少應激。
  (5)換一種心態生活,對隔離狀態的生活進行新的意義解釋和理解,如當成一次休息的好機會等。
  原則:疏解壓力、理解、支援、安慰。正確宣教、服從大局、必要的防護。


  四、社會公眾


1、心理特點


面對“SARS”,社會公眾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心理反應。在SARS流行的開始階段,人們不太重視SARS傳染的嚴重性;並且,有的人心存僥倖,認為自己的身體很強壯,不會染上SARS,表現得滿不在乎,甚至充大膽,不做認真的防護,有的青年學生則寧願染上SARS,這樣可以不去上學,可以暫時躲避學校的學習壓力。結果導致他們不太注意認真做好個人防護。隨著事態的進一步發展,更多的人認識到了SARS的嚴重性,開始出現普遍的恐懼心理,神經過敏,不敢與人交談,走在大街上,放眼望去,看誰都是“SARS”,別人一咳嗽,就嚇得趕緊離開;騎自行車也戴上口罩。有一些人過分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時刻注意自己的身體變化,看自己是否出現了異常的感覺,甚至對正常的呼吸心跳也感到有些不對頭、跟平時不一樣,懷疑自己已經染上了“SARS”,每天反覆洗手多次,每次洗三遍以上還是不放心,覺得自己的健康不可把握,生活不可控制,感到活著太不安全,覺得生活充滿了不確定性,對自己、對社會都缺乏信心;感到自己沒有力量應對危險,這時就會變得容易輕信他人、輕信謠言,跟從他人到商店搶購東西;不信任正規醫療機構,不相信醫生,到處尋求偏方、秘方,無病也亂投醫、亂吃藥。一旦出現軀體症狀,無論是否真的染上“SARS”,一律採取逃避的辦法,不積極主動去醫院就醫,擔心到醫院看病會染上“SARS”,或者擔心把自己隔離起來不讓出來,與真正的“SARS”病人同住一個病房;要求家人都照顧他、順著他,稍不順心就大發脾氣,對家人指責、抱怨,為了躲避“SARS”,整日閉門不出,過量使用消毒劑,過量吸煙飲酒等。個別人因懷疑自己染上“SARS”,而做出如跳樓自殺這樣的不理智的行為,死亡後經檢驗確認並未感染“SARS”。還有一些人,在感到絕望無助的同時,會去燒香磕頭,信奉迷信。
  2、干預要點


面對公眾出現的種種心理反應,醫護人員應該積極利用各種渠道進行關於SARS和心理知識的科普宣傳,指導公眾調整心態,使他們能相信科學、相信自己,用科學的方法做好防護,度過心理難關。
  (1)了解“SARS”性質,掌握流行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引導公眾要認真看電視節目和正規媒體關於“SARS”的報道,不輕信傳言。在“SARS”的報道越來越多的情況下,不要因為報道的頻繁就認為這個病有多麼可怕。要知道,無論媒體報道説多少遍,它的實際嚴重程度都不會因為報道的頻繁而加重,頻繁的報道應能引起我們的重視,但沒有必要因報道的頻繁而産生恐慌心理。
  (2)採取積極有效的預防措施
  由於病毒是微小的,肉眼是看不見的,感染病毒者是誰,也是無法分辨的。這使得大家對躲避SARS感到困難,這更增加了人們的恐懼感。在這種情況下,心理指導的要點是,化恐慌為認真、科學、適度的個人防護。只要認真做好防護,就可以避免感染SARS;只要認真做好防護了,我們就不必再有更多的擔心。而有的人,不敢去超市,不敢去市場買菜,在家泡速食麵。要讓大家知道,這樣太多的逃避,這些不適切的行為,會導致我們吃不好,睡不好,使身體抵抗力下降,對身體健康和預防SARS是不利的。
  (3)有症狀及時就醫
  提示公眾,只要出現咳嗽、發熱等症狀,無論是否染上“SARS”,都要積極到醫院就醫。因為,目前醫院都是經過嚴格消毒處理的,不會因為去醫院看病而感染SARS的;相反,即使真的患有SARS,如果諱疾忌醫,不去看病,就可能失去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機會,更可能傳染給身邊的人,特別是家人。
  (4)若確定與“SARS”病人有過接觸,一定要注意自我隔離和防護
  要公眾了解,如果他身邊的朋友和親人被確診為“SARS”,別管他現在是否能夠確定已經染上“SARS”與否,不要存僥倖心理,一定要先戴上口罩,主動與其他人隔離。一旦發現自己出現症狀,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
  (5)接納恐懼、緊張、焦慮情緒
  面對“SARS”,當出現恐懼、緊張、焦慮情緒的時候,經常會認為自己是軟弱、意志不堅強的,認為這些情緒是不應該出現的,對自己的情緒進行克制和壓抑,這樣不利於心身健康。要使公眾學會接納自己的這些情緒反應,並當出現這些情緒反應時,要注意多與他人交流,能夠把這些情緒表達出來,看別人是否也有同樣的情緒反應,這樣做能使這些情緒反應很快減弱下來。
  (6)與他人多交流、積極尋求心理支援
  在SARS流行的時期,人們經常會感到自己孤立無援。這時建議多與朋友交流,相互鼓勵,溝通感情,加強心理上的相互支援。同時也要注意避免無防護的面談,鼓勵通過電話、網際網路、手機短信等方式進行交流,這樣完全可以避免傳播SARS。 (7)發現生活的積極意義,積極行動,避免消極行為
  SARS流行期間,要積極地看待生活,要善於發現生活的積極意義,並積極行動起來,該學習就學習,該工作就工作,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並注意放鬆自己,注意休閒和娛樂。用積極的行動使自己從恐慌中走出來。要特別注意不要採取否認、回避退縮、過分依賴他人、指責抱怨、轉移情緒等不良應對方式。特別注意要建立良好的生活和衛生習慣,注意良好的飲食,保證睡眠,不要試圖通過使用煙酒來緩解緊張情緒。更要注意不要出現發脾氣、衝動傷人、自傷自殺等行為。在SARS疫情蔓延勢頭得到有效遏制時,也不能盲目樂觀、放鬆警惕、疏于防護。
  (8)尋求心理治療師幫助
  當因SARS而出現恐懼、緊張、焦慮等嚴重應激障礙,或者是因親人在SARS流行中病逝而出現創傷後應激障礙時,建議到精神專科醫院找心理治療師或心理諮詢師獲取幫助。
  原則:提供關於SARS流行的客觀資料、正確的防護手段,及有關心理應激的知識,使之接納自己的不良情緒反應,利用社會支援系統等外部資源,鼓勵其在SARS流行時期發現新的生活意義,積極行動;相信科學,反對迷信;在SARS疫情蔓延的勢頭已得到有效遏制階段,則提醒不要過度樂觀、麻痹大意。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