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心理醫生和他的"非典"精神治療與干預

時間:2003-06-19 14:36   來源:
  “非典”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對“非典”,人們在科學研究、醫療救治和預防控制等領域奮起進行抗禦、阻擊。在這個沒有銷煙的戰場,還有一處不應被忽略的特殊戰線,那就是必須克服應激狀態下“非典”帶來的心理問題。
  記者近日採訪了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心理醫生尹平,在過去的幾 個月裏,他多次走進“臨時病區”,運用精神治療和干預方法,開出“心藥”幫助“非典”患者及醫務人員成功地走出“非典”陰影。
逆境中看到人生積極的一面
  “第一個病人的死亡給我們每一位醫務人員震動很大,當時我們在場的每一位醫護人員都哭了……我們當天整夜未眠。而更嚴峻的是,由於這個病人的去世,使得整個病區的病人尤其是染病的醫護人員出現了異常的心理波動,當天淩晨1時30分,幾乎同時多間病房的染病醫務人員出現了煩躁、大哭、失眠等精神異常,部分病人甚至出現亂語、幻聽、幻視……”
  這是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臨時病區”負責人趙子文主任的一段回憶。2月中旬,這家醫院承擔了收治廣州市受感染醫務人員的重任建立“臨時病區”,2月17日收治第一例“非典”患者,沒過多久,從外院轉入的一名重症患者救治無效去世。醫院心理醫生尹平接到趙主任的求助電話後,開始經常進入“臨時病區”對患者開展心理輔導和治療工作。

  尹平醫生説,我接觸的第一名患者當時已經基本康復,但由於同房病人經搶救無效死亡受到強烈刺激,在長時間的壓抑之後突破了自我的控制範圍,突然出現亂叫、罵人、失去理智、吵鬧、情緒不穩定等症狀。他與這位病人接觸了長達一個多小時,對病人進行了觀察和診斷,並讓病人逐漸平靜下來。
  尹平認為,“非典”患者出現的心理問題,屬於應激狀態下受多種因素影響産生的,治療方法也有多種,各人情況均有不同,需要進行個案處理、分別治療。針對其中一例疑似患者,他成功運用了支援性心理治療,發揮患者本人的能動性解決自身問題。
  一位IT界管理人員從外地出差廣州,由於有發熱症狀一下機場就被作為疑似病例,安排進醫院進行隔離觀察治療。進入醫院後,他情緒很差,對於治療強烈抵觸。他衝著醫務人員發火,自己剛談了一個3億元的大項目,因為被困在這裡,項目眼看就要“泡湯”了,“我幾個億的損失怎麼辦?”
  尹平從爭取患者的認同入手,在談話中了解他的情況,並設身處地地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他的狀況。尹醫生對他説:“這對你是個災難性事件,現在要解決的是怎麼把災難降到最低程度,你應該換個積極的角度發現其中對自己有益的東西,你家境貧苦通過刻苦奮鬥才有今天的事業,但人生也需要在不同的階段進行總結,通過這件事,你可以更能體會人生,以後把握住更大的機會。”患者有所感悟地説:“是啊,這也是調整步伐的時候,我不能總是跑得那麼快。”經過一個半小時的談話,患者逐步接受了尹平“積極尋找生活中的意義,逆境中唯一可選擇的是態度”等觀念。第二天情緒明顯好轉,不久排除疑似、順利出院。
  背後有強大的社會支援
  尹平注意到,中午一起吃飯的時候,“臨時病區”的醫務人員都很壓抑,很少説話,更很少看到有人笑。有的護士主動找他聊天,告訴他最近經常失眠、情緒低落、精神疲勞等情況,有兩名護士還在工作崗位上暈倒被抬下來。職業的敏感告訴他,醫務人員由於壓力太大不同程度地出現了一些心理問題。
  尹平對隔離病區的醫護人員進行了一次正式的集體干預。他向大家介紹了一些基本知識,指出面對突發災難時人們出現應激狀態的表現是什麼,如何去調節自己的心態,注意事項有哪些,要注意休息等,使大家正視自己的心理問題,也給了他們宣泄的渠道。這次集體干預取得明顯的效果,“臨時病區”的氣氛很快就變得輕鬆多了,久違的笑容也出現在醫務人員的臉上。
  尹平認為,與其他災難不同,接觸“非典”的人員都被隔離,往往缺乏應有的社會支援。一些醫務人員冒著生命危險搶救病人,但有的家人並不理解,也有的擔心外界知道後會“另眼相看”,想見親人又怕把病帶給他們。這些矛盾的心態下,同時還處著高強度的工作崗位上,看到因救治病人而被感染的醫務人員一個個病倒,總擔心有一天輪到自己。工作的疲憊和隔離區內的孤立無援,讓醫務人員變得格外脆弱。
  根據這些情況,尹醫生只要一有時間,都會去“臨時病區”看望那裏的醫務人員和病人。尹平説,其實我也就是吃飯時候去跟大家聊聊天,目的就是給予他們感覺到背後的社會支援,他們不是在孤軍奮戰。這種閒聊的方法也産生了良好的效果,以致于後來大家都樂於見到他的到來,甚至只要看到他出現在病區,站在背後,心裏就覺得踏實。
  他説,對應激狀態的改善,社會支援可以起很大的作用。醫院了解這些情況後,發動其他各科室給“臨時病區”發來慰問信,有的科室還自發送來鮮花、果籃,幾乎堆滿了整個會議室,讓醫務人員感到了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正視問題重視心理健康
  在進行治療和干預的時候,也有一些病人未能順利配合。一位50多歲的發燒疑似病人,擔心自己年紀大了出院後會丟掉工作,也怕醫藥費不能報銷,還為妻子的身體而憂慮重重,脾氣暴躁,情緒激動,並揚言要跳樓。尹平和這位病人交談了半個小時,但病人始終聽不進去。
  無奈之下,尹平只好對他嘗試催眠法,幫助他調節呼吸、放鬆自己,慢慢用語言引導他。因為連日大吵大鬧,極度疲勞的病人靠在病床上睡了25分鐘,醒過來後情緒穩定多了,也逐步聽進醫生的勸説,接受建議,最後還對尹醫生握手致謝。
  尹平醫生説,對“非典”患者來説,擺在第一位的首先就是治療的改善,但是心理治療也同樣不能忽略。據了解,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臨時病區”除了請來專業心理醫生進行治療輔導,還特別注意要求醫務人員改善病房環境,病房內貼有鼓勵字眼的標語。在治療過程中,醫生、護士保證向患者提供優質的照顧與治療,並承諾與患者並肩作戰,及時向患者通報病情好轉的資訊,給予患者戰勝病魔的信心。醫院共收治了50名確診病人和65名疑似病人,治愈率達到94%,6月2日,醫院最後一名“非典”患者康復出院。
  尹平醫生在3月和5月份針對醫務人員和患者的心理情況進行了兩次問卷調查,目前正在進行分析研究。他説,心理健康是保證人體免疫力的重要因素,而“非典”恰恰在考驗人們的免疫力。在“非典”治療過程中,專業的心理治療是非常重要的,從這次的實際操作來看,效果也非常好,但從社會上對於“非典”的恐慌來看,我們的工作還遠遠做得不夠。
  他説,這次參與對“非典”醫務人員及患者的心理治療,使他感覺到“非典”事件更凸顯了人們需要重視心理健康的問題。他舉例説,今年美國在發兵伊拉克時,隨軍就帶了200名心理醫生,可見在應激環境下通過心理疏導保證人們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他相信,政府為“非典”患者提供了非常人道的治療和關懷,心理健康問題也將日益受到更廣泛的重視。(文/廣東頻道記者 楊霞)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