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號《非典社會心理調查簡報》顯示:風險認知更趨理性信心指數明顯抬升
時間:2003-06-19 14:35 來源:
在北京團市委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大力支援下,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于5月27日至6月7日再次完成了對北京15區縣582名市民的追蹤調查,併發布第5號《非典社會心理調查簡報》。
調查結果發現,一個月前民眾比較忽視的疫情數據,此次風險評估分數有明顯增加,它們分別是:新增疑似病人數、受隔離人數和累計疑似病人數等等。此外,在周圍環境資訊方面,市民們除了繼續特別關注“政府各項切斷非典傳播渠道的措施”之外對於“政府的新聞發佈會”、“政府領導人接受採訪”和“世衛組織對來本地旅遊的警告”等資訊的關注度均有明顯的增加。這説明,隨著北京市非典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市民們的風險認知傾向已更為理性化,更關注疫情能否被控制的資訊。
調查還發現了一個好消息。北京市民對於未來經濟發展的信心指數有了明顯的抬升,即市民們對北京經濟未來發展的評價,已經從一個月之前的“需長時間恢復”發展為“短期能恢復,影響小”。這説明,經過非典艱難時刻的北京市民,已經對政府控制措施的效果表現出了相當的認可,對經濟發展的信心指數明顯上升。
此外,專家再次提醒廣大市民警惕麻痹意識。近日來,北京地區氣溫上升,市民活動已基本恢復正常,學生參加高考,外地人員來京務工人數急劇增加。為了預防非典疫情反彈,除了政府及各主管部門的防控措施不得鬆懈,各社會團體、企業和商業部門加強對公共場所環境衛生、通風的保證之外,防控非典疫情最為重要方面,是北京每一位市民維護環境衛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和組織公民行為。
調查發現,一個月以來,北京市民們的心理健康的自我評估分數出現了下降的消極變化,發現了一些新的心理問題。我們認為,這種情況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人們面對災難事件時,會充分調動自己的潛能來應對,但危機一過,某些應激狀態下被忽視的心理問題就可能浮現出來。由此看來,人們因非典危機事件帶來心理行為問題還不會在短期內消失,需要更多的人來關注和參與民眾的心理諮詢和輔導工作。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