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漁業醞釀合作突破 欲攜手謀劃“耕海牧田”

時間:2009-11-08 16:32   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11月8日寧波消息    正在寧波參與兩岸農漁水利合作交流會的兩岸專家代表認為:兩岸漁業合作面臨著新的突破,應在兩岸關係新的起點上全面推進交流力度,通過確立各種機制深化合作,通過攜手保育海洋漁業資源實現漁業的永續發展,攜手推動“耕海牧田”願景的實現。

 

  兩岸漁民自古以來,就在同一海域撒捕撈作業,漁民之間的交流交往可謂歷史悠久,綿延不絕。“舟楫之槳相見,漁歌之聲相聞”描繪的正是兩岸漁民交往的真實場景。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海峽兩岸農漁業交流與合作日益密切,逐漸形成規模,已成為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的重要領域之一。  

  
  近年來,大陸方面持續推出惠臺措施,更加有力地促進了兩岸農漁業交流與合作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展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全國水産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王德芬認為:兩岸漁業的合作首先要抓住管理層面的交流合作,建立兩岸漁業部門的定期溝通聯繫機制。臺灣方面的漁業代表也認為:兩岸目前急需一個民間層面的權威“窗口”來推動、規範漁業合作。

  此外,應對海洋漁業資源衰退的世界性問題,開展資源增殖,共同養護漁業資源,已經成為兩岸業界的基本共識。王德芬認為:兩岸可以通過共同舉辦兩岸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和探討實行伏季休漁制度並聯合開展海峽兩岸漁業資源調查,對漁業資源摸底,研擬建立共同的漁業資源保護區和增殖放流區。

  臺灣省漁會理事黃一成認為:兩岸應該儘快通過出臺措施、修訂法案等措施就漁工勞務合作、水産品的檢驗檢疫達成相關協議,以實現互惠互利的局面。

 

  同時,王德芬認為,兩岸應該著手開展海上漁業執法合作、建立起兩岸漁船海上快速救助機制以及兩岸漁船海事糾紛的直接調處機制,維護正常的生産秩序和漁民利益。黃一成也對此表示認同,針對兩岸漁民在重疊海域進行捕撈時産生的糾紛,他建議透過兩會協商管道敦促成立糾紛仲裁機構,以保障兩岸民間的和諧氛圍。

  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教授張順雄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國際漁業的發展將在2020年達到一個峰值,兩岸必須抓住未來10年的機遇期進行更為開放和深入的合作。用更合理有序的方式來開發海洋漁業資源,以“耕海牧田”的理念來謀求漁業的永續發展,在實現攜手佈局國際市場的目標基礎上,造福子孫萬代。(記者 李徽)

編輯:肖燕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