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兩岸農漁合作展現良好發展態勢

時間:2009-11-08 10:10   來源:新華網
  上世紀80年代以來,海峽兩岸農漁業交流與合作日益密切,已成為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的重要領域之一。近年來,大陸方面持續推出惠臺措施,更加有力地促進了兩岸農漁業交流與合作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展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2005年以來,大陸有關方面不斷採取有效措施,積極擴大臺灣農産品在大陸的銷售,迄今已對22種臺灣水果實行檢驗檢疫準入,對34種臺灣蔬菜、水果和水産品實施進口零關稅措施,併為臺灣農産品進入大陸市場提供了通關、檢驗檢疫和物流等便利。

    幾年來,臺灣農産品輸入大陸的數量倍增。1995年,臺灣輸入大陸的農産品總值不足600萬美元;到2008年,據臺方統計,這一數值已達4.36億美元。兩岸“三通”基本實現後,大陸進口臺灣農産品的數量、貨值和關稅優惠更大幅增長。臺灣當局經濟主管機構表示,大陸(包括香港)已取代日本,成為臺灣農産品的最大出口市場。

    此外,大陸方面還多次緊急採購臺灣豐産滯銷水果,並展開專項行動,查處危害臺灣農産品經營者權益的不法行為,維護了臺灣農民的正當權益。

    在漁業交流合作方面,兩岸自2006年以來,在漁業資源養護、海洋防災減災和養殖病害預防、漁事糾紛調解等多領域開展合作,攜手促進臺灣海峽漁業資源的恢復和可持續發展。

    為向廣大臺灣農民提供投資創業的平臺,2006年以來,大陸方面先後在14個省份設立了9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和15個臺灣農民創業園,目前已形成各具特色、各有側重、相互銜接的試驗區和創業園系統,覆蓋面積超過臺灣本土面積的8倍,適於農業生産面積超過臺灣適於農業生産面積的20倍。截至去年底,進入園區的臺資農企已逾4800家,實際利用臺資55億美元。

    兩岸農漁業交流合作的可喜進展還表現在平臺培育和建設方面。近年來,為推動臺灣優質農産品在大陸的銷售,大陸方面在北京、上海、江蘇、福建、山西等地舉辦了各種類型的展銷、展示會。

    同時,有關兩岸農業合作的論壇、座談會等交流活動也日益熱絡,內容廣泛而深入,尤其是農業技術合作已成為兩岸農業界深化對話溝通的熱點議題。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兩岸農業合作交流不斷創造新形式,拓展新渠道、構建新平臺,包括建設臺灣農産品集散基地,建立兩岸基層鄉村定期對話交流平臺,以及此次兩岸農漁水利領域的民間團體共同主辦的合作交流會,將溝通議題延伸到水利以及防災等攸關農漁業發展的方面。

編輯:肖燕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