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新形勢下兩岸農業投資合作需要新突破

時間:2009-08-19 09:29   來源:台灣網

 

  中國社科院臺研所研究員王建民教授發表了題為《新形勢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的幾點思考》專題報告(攝影:李學斌)

 

  台灣網8月18日北京消息 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與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聯合主辦的“新形勢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與發展”學術研討會今日在京舉行。在研討會上,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教授發表了《新形勢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的幾點思考》的專題報告。他指出,在新形勢下海峽兩岸農業投資與合作需要新突破。

  在農業投資、經營、開發方面需要新的突破

  王建民説,大陸完全開放臺商在大陸投資農業領域,允許從事種植、畜牧、養殖、水産、林場、農場、農地等經營與開發,並取得重大成效,為臺資企業與臺農開創了新的發展天地。不過,臺商對大陸的農業投資更多的是食品加工業,約佔整個農業投資項目與資金的一半以上,而非純粹的農業投資,較少進行糧食等種植業的經營。

  王建民指出,鼓勵與吸引臺商投資農業,主要目的是注入資金與提高技術,促進當地農業的發展,併為臺商的資金找到新的出路與盈利標的,從而實現雙贏。在地區佈局上,在政策上鼓勵臺商從沿海地區向內陸地區或落後地區農業的投資轉變;在不同農業投資與合作項目上,引導投資流向真正的農業,而非以農業為名的非農業項目。

  在新的理念下促進工業、商業與農業的融合

  王建民認為,要實現兩岸農業的共同發展,僅靠農業領域的投資與發展是不夠的,必須將上游的農業與中下游的工業(加工)、商業(市場與消費)結合起來,才能夠真正實現農業的大發展。

  在海峽兩岸之間,臺商可扮演農業投資者、經營者與加工者的角色,大陸扮演農業資源提供與最終市場消費者(商場與市場)的角色(這種角色也可互換),通過這種系統地有機結合,可促進兩岸農業的共同發展。

  王建民提出,可以將在海峽兩岸已出現的公司+農戶、農場+商場的農工商合作模式推到海峽兩岸農業合作中;而農産品加工工業與使用農業原料的工業發展,是帶動農業與增加農民收入的另一個好辦法,在海峽兩岸農業合作中同樣可以發揮這一合作模式的優勢。

  實現海峽兩岸傳統農業與現代農業的結合 

  王建民指出,海峽兩岸都在積極大力發展現代農業,這是未來農業的必走之路。但現代農業的發展不能完全取代傳統農業,傳統農業的優勢應得到新的創造與發展。如果將兩者很好地結合起來,將大有作為。

  他説,現代農業的關鍵之一是農業技術與優良品種的開發,實現高科技農業,海峽兩岸農業科技機構與人員可以加強合作研究與共同開發。現代農業的標誌之一是發展工業化模式的品牌農業。傳統的大眾化生産農業是低價值的農業,沒有出路,只有品牌農業才能提高附加價值與盈利,才可持續發展。(記者 李學斌)

編輯:李學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