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網媒記者感受伊利:天然牧場孕育健康飲品

  時間:2007-07-19 11:07    來源:     
 
 

 
 
     中廣網呼和浩特7月17日消息(記者李志勇 劉紅衛)7月17日上午,“魅力內蒙古 輝煌60年”——第二屆中國網路媒體內蒙古行記者團,參觀了伊利第六牧場。

  伊利集團第六牧場園區位於110國道598公里,呼和浩特市西20公里處。它坐落在大青山腳下土默川平原之上,土左旗兵州亥鄉農業産業化示範園區內,是一座現代化程度較高的奶牛養殖示範園區。

  牧場園區佔地700余畝,總投資3860萬元,園區建設50-100頭大戶型單元牧場46個,10-20頭的小戶型牧場32個,共計78個單元牧場,2座現代化擠奶廳。每個大戶型單元牧場佔地6畝,東西長80米,南北寬50米,裏面有一棟牛舍,一套住房,有青貯窖、化糞池、飼料間、運動場等,可養殖奶牛50-100頭。每個小戶型單元牧場佔地1.8畝,牛舍、房屋、青貯窖、運動場一應俱全,適合於當地養殖戶的小規模遷居飼養。

  牧場園區現有存欄牛2000余頭,其中40戶大戶型共飼養奶牛1800余頭,佔90%,平均日奶量達到15噸, 年産鮮奶5000多噸,兩年內達到設計規模,飼養奶牛可達4000余頭,年可産鮮奶1萬多噸。  

  牧場園區的兩座現代化擠奶廳寬敞明亮,每個奶廳設置兩個擠奶坑道,配備了瑞典利拉伐公司先進的計量瓶自動脫落式擠奶器及封閉式自動迴圈清洗系統;以及2個6噸容量的全封閉直冷式不銹鋼貯奶罐,保證了在全封閉無菌狀態下完成擠奶及冷藏貯存。

  為了保持牛奶品質和新鮮度,牧場園區在每次擠奶後貯奶罐中的鮮奶溫度達到4攝氏度時即以專用車輛將鮮奶抽運到生産廠,從而使雜菌數始終保持在5萬以下,達到了國際先進水準。 

  在管理上,牧場園區借助規模和集中的優勢,推行 “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服務、統一防疫”的現代化牧場管理模式,以提高牧場主的科學飼養水準、提高園區原奶産量和品質。

  為了配合園區的生産養殖,公司與當地政府合作,借助國家“十五”課題的科技力量和影響,在毗鄰園區的賽罕區鄉鎮、土左旗兵州亥鄉等地與農戶簽下了三千余畝飼草料種植合同,使幾千頭奶牛的口糧有了充分的保障。每年秋季,公司的服務人員又會深入園區的家家戶戶,現場指導製作青貯料;公司所屬飼料生産廠以成本價向園區住戶提供各種精飼料,並隨時隨地向戶主進行科學飼喂的實地指導,身處這樣的環境,牧場主的心是絕對踏實的。

  大型牛場最重要的事是防疫,針對牧場園區的實際情況,公司制訂了《牧場園區防疫檢疫制度》,形成了《防疫分級管理辦法》,由公司進行統一的免費防疫。為了保證園區各住戶的經營安全,公司每年組織一次布病、結核病的檢疫,發現呈陽性的病牛立即淘汰,每年組織1次碳疽疫苗注射、3次五號病疫苗注射,並對奶牛常患病乳房炎進行常年的預防和監控治療。

  公司開發了奶牛檔案管理軟體,實行奶牛基礎資訊統一管理,逐步建立高産奶牛選育和奶牛良種登記以及可靠的奶牛疫病防禦網。通過為奶牛建檔全面掌握了園區內個體牛的相關資料,從而為後續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據。

  做好服務工作是伊利集團興辦企業的經營理念之一。為了使園區奶牛飼養各個環節得到保障,園區配備了專職的獸醫師、人工受精員和物業維修人員,做到24小時全程服務。公司經常聘請科研機構的專業人員對園區住戶進行科學飼養及疾病防治的培訓;為了改善園區內的牛群結構,公司免費為各戶提供胚胎移植和性控凍精服務,根據不同戶家的牛群結構狀況,從專業角度提供不同的飼養管理方法;伊利元興飼料公司還在園區設專職技術員,面對面、手把手地為養殖戶傳授如何科學飼養奶牛的相關知識。這些服務使園區的牛群狀況日趨改善,極大地增強了園區住戶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

  牧場園區是奶源基地建設的新模式,其投入方式、管理方法也在不斷地改進。這種集合資源優勢的大規模農牧業結合發展模式,對推進當地科學養牛進程和農業産業化結構調整,以及帶動當地農牧民脫貧致富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

  建設適度規模,而且符合中國國情的規範化牧場是伊利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世界農業先進國家經過幾十年的實踐證明的。

  伊利公司將會繼續按照更加科學合理符合中國國情的規範化牧場的路子走下去,帶動一大批牧場主儘快與國際接軌,實現雙贏,造福社會。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