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古 風

  時間:2007-07-11 17:11    來源:     
 
 

 

成吉思汗廟

  內蒙古幅員遼闊,佔祖國國土總面積的1/8。這片神奇的高原,是中華民族5000年燦爛民族文化和古老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她有著殷實雄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被人們稱為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早在幾十萬年以前,這裡就有中華民族的先人創造史前文明的足跡,聞名遐邇的"河套文化"、"大窯文化"、"紅山文化"、"扎賚諾爾文化"等四大文化遺址便是遠古文明的明證。翻開我國的歷史就可以看出,沒有一塊土地能和內蒙古相比,會有如此之多的歷史上的少數民族在這裡匆匆走過或駐足發展。匈奴、烏桓、鮮卑、柔然、丁零、突厥、回紇、契丹、女真、蒙古等許多民族都曾在這塊土地上生息繁衍。山山嶺嶺之間的長城,"縱橫10萬里",佔全國長城總長度的1/3;鶯鶯燕燕的大草原上,誰也説不清有多少古城池的遺址;陡陡峭峭的石壁上,那從殷周始,一直下迄清代的陰山岩畫多達數萬幅;海海漫漫的大漠裏,塔影夕照也在講述著一個戰火明滅的興衰往事。
  
  人們來到內蒙古,多被她雄奇粗獷、美麗異常的自然風光所迷戀,甚至無暇去訪一訪古,去看一看這裡5000年古老文明的沉澱。內蒙古星羅棋佈的名勝古跡有其與內地不同的特異之處,那就是各民族雖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相互嬗替,但留下的名勝古跡卻都閃爍著北疆各民族智慧與勤勞的光彩。巍峨青冢、莊嚴成陵、林林古塔、座座名剎,聽城堞風鈴如泣,聞晨鐘暮鼓如嘆,辯朱門開啟沉重如述,想昔日城池國色天香如雲。內蒙古如同一卷巨著,開卷有益,或讀歷史文明,或民俗,或讀新城崛起,來之者定會收穫頗豐,歸去時又多留戀回眸。這裡能開採出祖國豐富的古老文明礦藏,這裡也有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之泉潺潺流向新世紀的明天。

進入:塞外訪古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