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以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語典的興起已經越來越受到辭書界和出版界的關注。然而,這方面的學術研究似乎有些滯後。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本文試圖通過考察當前語典出版的狀況,揭示語典對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貢獻,分析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思路和若干具體建議。
一、 語典編纂出版方興未艾
語典,指的是漢語語匯類辭書。漢語語匯是一個相對獨立於詞彙的龐大而複雜的系統,含成語、諺語、慣用語和歇後語四大類,而它們各自又成系統。
相對於字典、詞典來説,語典的出現要晚得多。明代楊慎的《古今諺》、清代學者的《通俗編》、《恒言錄》、《古謠諺》等,以及20世紀前期問世的胡樸安等的《俗語典》(1922)和孫錦標的《通俗常言疏證》(1925)等,雖然都收了一些語,但都算不上嚴格意義上的語典。嚴格意義上的語典並具有較大影響的,最早的當推北京大學中文系1955級語言班同學于1958年集體編寫、同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漢語成語小詞典》。該書多次修訂再版,至今仍有生命力。這種一花獨放的情況,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出現變化,隨著80、90年代的發展,逐步出現了百花齊放的繁榮局面。 縱觀20多年來語典的編纂、出版情況,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特點:
1. 類型多樣化。
從收條對象來看,可分為綜合性語典和專語語典。
綜合性語典又可分為完全綜合性語典和不完全綜合性語典兩種類型:完全綜合性語典,全面收錄語匯所屬的各種語類,包括諺語、慣用語、成語、歇後語。比較有代表性的,如:《漢語熟語大辭典》(武佔坤、馬國凡主編,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成語熟語詞典》(劉葉秋、苑育新、許振生編,商務印書館,1992)、《漢語常用語詞典》(溫端政主編,上海辭書出版社,1996)。
不完全綜合性語典,多為收諺語、歇後語和慣用語,不收成語。如《中國俗語大辭典》(溫端政主編,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俗語詞典》(徐宗才、應俊玲編著,商務印書館,1996)、《語海》(何承偉總策劃,上海文藝出版社,2000)。 專語語典指專收某一語類的語典。
一成語類語典。 這類語典,以成語為收條對象。已經正式出版的達數百種,較具代表性的,除了上面提到的《漢語成語小詞典》外,還有:《分類成語詞典》(王理嘉、侯學超編著,廣東人民出版社,1985)、《漢語成語大詞典》(湖北大學語言研究室編纂,朱祖延主編,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中華成語大辭典》(向光忠等主編,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中國成語大辭典》(王濤等編寫,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漢語成語考釋詞典》(劉潔修編著,商務印書館,1989)、《漢語成語辭海》(朱祖延主編,武漢出版社,1999)、《新華成語詞典》(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許振生主編,商務印書館,2002)。
二諺語類語典。 這類語典,以諺語為收條對象。已經正式出版的為數也不少,較具代表性的有:《漢語諺語詞典》(無錫師範學校《漢語諺語詞典》編寫組編,江蘇人民出版社,1981)、《古諺語辭典》(張魯原、胡雙寶編著,北京出版社,1990)、《漢語諺語詞典》(孟守介等編著,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諺語分類詞典》(李慶軍編著,黃山書社,1991)、《中國古代諺語》(王樹山主編,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諺海》(溫端政、王樹山、沈慧雲主編,語文出版社,1999)、《新華諺語詞典》(溫端政主編,商務印書館,2005)。
三歇後語類語典。 這類語典,以歇後語為收條對象。由於歇後語為群眾所喜聞樂見,正式出版的此類語典越來越多,較具代表性的有:《歇後語詞典》(溫端政、沈慧雲、高增德編,北京出版社,1984)、《中國歇後語大辭典》(歐陽若修主編,廣西人民出版社,1990)、《中華歇後語大辭典》(劉寶成主編,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1994)、《中國歇後語大詞典》(溫端政主編,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
四慣用語類語典。 這類語典,以慣用語為收條對象。已經出版的,比起上述三類語典,數量較少,較具代表性的有:《漢語慣用語新解》(周培興主編,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1995)、《漢語慣用語大辭典》(高歌東、張志清編著,天津教育出版社,1995)、《漢語慣用語辭典》(李茂編著,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
2. 規模大型化。
從收條規模上看,從小到大,已經呈現出小、中、大型並舉的局面。
就成語類語典來説,商務版的《漢語成語小詞典》,收成語為3559條(據1981年第四次修訂本);商務版《新華成語詞典》收8000多條,屬於中型成語詞典。而大型的,如《漢語成語辭海》,收條達25000條。劉潔修編著的《漢語成語考釋詞典》,原收成語7600多條,另收異體約10000條,加上所附略語,約20000條;後經編著者大幅度的增補和修改,改名《成語源流大詞典》,由江蘇教育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收條總數約達48000條(包括主條、次主條、副條及略語),規模之大,可謂空前。
就諺語類語典來説,江蘇人民出版社版《漢語諺語詞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頭一本有較大影響的諺語類辭書,收諺語2393條(包括社會諺2000條、農諺204條、氣象諺139條、衛生保健諺50條),屬於小型諺語類辭書。商務版《新華諺語詞典》,約收5000條,屬於中型諺語類辭書。語文出版社版《諺海》,收古今諺語19023條(其中主條11129條、副條7894條),為大型諺語類辭書。
就慣用語類語典來説,楊知文等的《慣用語小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1985)、施寶義等的《漢語慣用語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5)等屬於早期出版的小型慣用語詞典。青島海洋出版社1995年版《漢語慣用語新解》和天津教育出版社同年出版的《漢語慣用語大辭典》,收條分別達到10576條(不含副條)和14500條,屬於大型慣用語類辭書。而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漢語慣用語辭典》(陳光磊主編),收慣用語約6000條,則屬於中型的。
就歇後語類語典來説,歐陽若修編寫的《歇後語小詞典》(陜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初版)是較早的一種,後來作者在此基礎上擴大收條範圍,于1990年由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國歇後語大辭典》,收歇後語12580條,按內容分為55類,包括“奮發進取”、“勇敢堅毅”、“堅定自信”、“艱苦磨礪”、“正直無私”等。北京出版社出版的《歇後語詞典》也是一本問世較早、較有影響的歇後語類辭書,1984年第一次印刷印數即達560000冊(其中平裝440000冊、精裝120000冊),後來又多次重印。該書收歇後語2240條(其中主條1754條、副條486條),屬於小型歇後語類辭書。2002年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歇後語大詞典》收條達7000余條,引用了大量的來自作家作品的例證。
專語語典是如此,綜合性和不完全綜合性語典也是如此,都存在大型化的發展趨勢,同時又體現大中小並舉的特點。
3. 品種系列化。
語典的系列化出版,也是一種趨勢。起步較早、影響較大的有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系列性語文小辭典,其中包括《成語小詞典》(1997)、《諺語小詞典》(1999)、《慣用語小詞典》(1999)、《歇後語小詞典》(1999),2004年出版了新一版。長春出版社繼2000年出版了《現代漢語成語規範詞典》之後,2001年出版了《現代漢語諺語規範詞典》、《現代漢語慣用語規範詞典》和《現代漢語歇後語規範詞典》。語文出版社于2002年開始出版“通用語言文字系列工具書,首先出版的是《通用成語詞典》、《通用慣用語詞典》和《通用歇後語詞典》,2004年出版了《通用諺語詞典》。另外,上海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漢語工具書系列”,包括《常用成語詞典》(2000)、《常用諺語詞典》(2000)和《常用歇後語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出版的“漢語熟語辭典書係”,包括了《漢語諺語辭典》、《漢語慣用語詞典》和《漢語歇後語辭典》,從篇幅上看,屬於中型或接近中型。商務印書館圍繞《新華字典》、《新華詞典》編寫的系列語文工具書,已經出版的語類辭書有《新華成語詞典》(2002)、《新華諺語詞典》(2005)和《新華慣用語詞典》(2007)。
系列化的語典,也有大型化的趨勢。上海辭書出版社已經出版了《中國成語大辭典》(1987)、《中國俗語大辭典》(1989)和《中國歇後語大詞典》(2002)。
此外,還有一個情況值得注意,就是系列性的方言語典開始編纂。起步較早的是忻州師範學院方言研究中心,計劃中的“忻州方言語匯系列辭書”的第一本《忻州歇後語詞典》已于2006年12月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
上面對語匯類辭書出版狀況的概述,僅限于個人粗淺的了解,很不全面。但從中也可以看出,語典的編纂和出版正在一步一步地走向繁榮,可謂是方興未艾。

二、 語典對文化傳承的貢獻
辭書,特別是語文辭書對文化傳承的貢獻是人所共知的。在這方面,語典比起字典和詞典來並不遜色,乃至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是因為,“語”是敘述性的語言單位,包含有一定的思想內容。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有一句名言,他説:語“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們涉及人們如何處理人與大自然(天人)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社會關係)以及每個人的個人修養等問題,並且都有精闢的意見,對指導我們的人生有重要意義。這些‘語’,在全世界所有的民族和國家中,都罕有其匹,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珍貴的文化遺産”。(見《語海?出版説明》,上海文藝出版社,2000,第7頁)
語的豐富文化內涵。這必然要反映在語典裏,使語典承擔著更為突出的文化傳承的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 語具有綜合性,每一條語都是語音、詞彙、語法和語義的綜合體。語義的形成與民族的傳統思想、道德觀念、宗教信仰、民風習俗等有密切聯繫。語典把語按照一定的規則匯集在一起,加以詮釋,把民族的傳統文化系統地、完整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語匯所蘊含傳統思想,最重要的是和諧思想。如“和而不同”、“和衷共濟”、“和氣致祥”、“和氣生財”、“和顏悅色”、“和藹可親”、“和風細雨”、“和光同塵”等帶有語素“和”的成語,與“家和萬事興”、“家不和,事不成”、“家不和,被人欺”等帶有語素“和”的諺語所包含和諧思想自不待言。更多的是,雖然不含語素“和”,而整體語義體現著和諧思想。下面試舉一個歷代相傳至今仍有生命力的諺語為例:
《慎子?君人》:“家富則族疏,家貧則兄弟離。不聰不明不能王,不瞽不聾不能公。” 《太平禦覽》卷四九六引《慎子》:“諺雲:‘不聰不明,不能為王;不瞽不聾,不能為公。’” 漢?劉熙《釋名》卷四:“裏語曰:‘不瘖不聾,不成姑公。’” 《北史?長孫平傳》:“諺雲:‘不癡不聾,不做大家翁。’” 《隋書?長孫平傳》:“鄙諺曰:‘不癡不聾,未堪作大家翁。’” 唐?趙璘《因話錄》卷一:“諺雲:‘不癡不聾,不作阿家阿翁。’” 《資治通鑒?唐代宗大歷二年》:“鄙語有之曰:‘不癡不聾,不作家翁。’” 《冊府元龜?臺省部?正直》:“鄙諺曰:‘不癡不聾,不堪作大家翁。’” 明?李素甫《鬧元宵》二五折:“自古道:‘不瞎不癡聾,難為家主公。’” 《鏡花緣》九三回:“北方有句俗話……又道:‘不癡不聾,不作阿家翁。’” 錢鐘書《圍城》七:“‘不癡不聾,不作阿家翁。’就算了罷。”
這個被稱為“諺”、“裏語”或“鄙諺”的諺語,含有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的和諧思想。《北史?長孫平傳》和《隋書?長孫平傳》講的處理君臣關係:
有人告大都督邴紹非毀朝廷為憒憒者,上怒將斬之。平進諫曰:“川澤納污所以成其深,山嶽藏疾所以就其大。臣不勝至願,願陛下弘山海之量,茂寛裕之徳。鄙諺曰:‘不癡不聾,未堪作大家翁。’此言雖小,可以喻大。邴紹之言不應聞奏,陛下又復誅之,臣恐百代之後有虧聖徳。”上於是赦紹。 ——《隋書?長孫平傳》
《因話錄》和《資治通鑒》講的是處理長輩和子媳之間的關係:
郭曖嘗與昇平公主琴瑟不調。曖罵公主“倚乃父為天子耶,我父嫌天子不作”。公主恚,啼奔車奏之。上曰:“汝不知他父實嫌天子不作,使不嫌社稷豈汝家有也。”因泣下,但命公主還。尚父拘曖,自詣朝堂待罪。上召而慰之曰:“諺雲:‘不癡不聾,不作阿家阿翁。’小兒女子閨幃之言,大臣安用聽。” ——唐?趙璘《因話錄》卷一
郭曖與昇平公主的故事,在民間一直傳為佳話,晉劇《打金枝》本此。
在傳承傳統道德方面,語典的作用更為明顯。這是因為反映傳統道德觀念的語匯不僅數量多,而且多具有深刻的內涵。《後漢書?宋弘傳》記載的宋弘拒婚就是一個很生動的例子:
(光武)帝姊湖陽公主新寡,帝與共論朝臣,微觀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徳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圖之。’後弘被引見,帝令主坐屏風後,因謂弘曰:‘諺言“貴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聞“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顧謂主曰:‘事不諧矣!’” 劉秀以天子之尊,用“貴易交,富易妻”這個諺語來説服大臣宋弘拋棄糟糠之妻,改娶公主。宋弘則用“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這個諺語來反駁,結果説服了劉秀,説明傳統美德的感化力。
在語匯裏,還有許多像“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不到”等來自佛教的諺語,有“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入國問禁,入鄉隨俗”等廣泛流傳的民諺,它們或者勸誡人改惡從善,或提醒人到了一個新的地方和不同的國度,要尊重當地的民風習俗和法律法規,這對於建設和諧社會無疑有作用的。

第二,語義的形成往往具有一定歷史文化背景,語典通過語義的詮釋和語源的探究,深刻地揭示語的文化內涵,發揮其弘揚傳統文化的特殊作用。
季羨林先生在談到“成語是智慧結晶的結晶”時,曾經舉了“亡羊補牢”作為例子。他説:“這也是一個非常習見的成語,誰都能理解,這是受到損失以後及時補救的意思……對於文化水準高的人則會在有意識和無意識之間,增加了情趣,他們會聯想到《戰國策》中的那個故事,想到莊辛對楚襄王説的話:‘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成語源流大詞典》(劉潔修編著,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序)
這個故事出自《戰國策?楚策四》:莊辛謂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輦從鄢陵君與壽陵君,專淫逸侈靡,不顧國政,郢都必危矣!”襄王曰:“先生老悖乎?將以為楚國祅祥乎?”荘辛曰:“臣誠見其必然者也,非敢以為國祅祥也。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楚國必亡矣!臣請辟于趙,淹留以觀之。”莊辛去,之趙,留五月,秦果舉鄢、郢、巫、上蔡、陳之地。襄王流掩于城陽,於是使人發騶徵莊辛于趙。莊辛曰:“諾。”莊辛至,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於此,為之奈何?”莊辛對曰:“臣聞鄙語曰:‘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由此可見,“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是莊辛引用的“鄙語”,即現在所説的諺語。莊辛以這個諺語作論據,並列舉了許多實例,結果説服了襄王,使他感到震驚,“顏色變作,身體戰栗”。從這裡可以看到,適當運用諺語所收到的效果。這個諺語也因此而流傳至今,而且衍生出“見兔顧犬”和“亡羊補牢”兩個成語。
在語典中,像這類有歷史文化背景的語可謂不可勝數,它們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的結晶”,這使語典在文化傳承上起著不可的估量的作用。
第三,語義的表達方式和民族心理、思維方式有著密切聯繫。漢民族思維方式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形象思維發達。語義表達方式的形象性,體現了漢語語義的民族性。語典充分展示了語的表達方式的形象性,顯示了民族文化的魅力,為文化傳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筆者在拙著《漢語語匯學》(商務印書館,2005,第122頁)裏舉過下面一組例子:
①四個人在炕幾兩邊坐著,面面相覷(成語),一籌莫展。(歐陽山《三家巷》一九一) ②第三發炮彈又沒打出來,何石頭這下子可有點扎手了。它瞅瞅王大葫蘆,王大葫蘆瞅瞅他,大眼瞪小眼(慣用語)了。(張國慶《親仇》一九) ③眾人一看,這才愣了神。你瞅瞅我,我瞧瞧你,都説不出半句話來。一個個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歇後語)。(張浚彪《山鬼》六)
這組例子具有典型性。“面面相覷”、“大眼瞪小眼”、“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都是形容在場人對著看時的驚恐、惶惑、無奈的神情,都採用具體描繪的手法,使語義的表達具有可視性和可感性。三者相比,形象化的程度越來越高。特別是例③裏,在“大眼瞪小眼”之前,又加上“張飛穿針”,在形象描繪的基礎上,增加了奇特的想像。
在這裡,有必要對歇後語類辭書在文化傳承上的作用作進一步敘述。歇後語曾經被誤認為是庸俗、低級的語言單位。實際上,絕大多數歇後語是健康的,它不僅有著特殊的結構方式,而且運用了獨特的思維方式。有人把歇後語的思維方式歸納為“形象思維”、“想像思維”和“發散性思維”三種方式。(參看溫朔彬《試論歇後語創作的思維特色》,《俗語研究與探索》第89-101頁,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這些思維方式符合群眾的習慣,因而使歇後語成為群眾所喜聞樂見的語言形式。古典名著《金瓶梅》和《紅樓夢》在運用歇後語上堪稱典範,《西遊記》、《水滸傳》以及《兒女英雄傳》、《醒世姻緣傳》等也運用了相當數量的有表現力的歇後語。老舍、趙樹理、劉紹棠等現當代作家也都善於運用歇後語。李瑞環的新著《辯證法隨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第六編第1273和1274兩條就連用了幾個歇後語,如:
○有些做法看起來花花哨哨、熱熱鬧鬧,其實沒有多大實際意義,掃帚頂門—— 杈多勁小。 ○要防止兩種傾向:一種是葫蘆掉在井裏——到下邊漂著,等於沒下去;一種是 癱子進茅房——蹲下起不來,只看到局部,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研究問題。 有些歇後語還蘊含著一定的歷史文化,如“韓信將兵——多多益善”、“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豬八戒吃人參果——全不知滋味”、“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等。
歇後語被公認為是漢語特有的語言形式。歇後語類辭書把富有表現力的歇後語加以收集整理、選編詮釋,不僅在文化傳承上有一定的作用,而且為群眾提供了喜愛的精神食糧,豐富了群眾的語匯。這類辭書受到群眾歡迎,是很自然的。

三、 語典的編纂出版亟需正確引導
在肯定語典對文化傳承的貢獻時,必須同時清醒地看到當前語典編纂出版中存在的問題。易笈在《略談俗語辭書的編纂與創新》一文裏曾經涉及到這方面的問題。(見《俗語研究與探索》第102-108頁,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在這裡,我們擬結合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談談如何加強對語典編纂和出版的引導,以便更好地發揮它在文化傳承上的作用。
1. 理論引導
辭書編纂需要學術支撐,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如同詞典的編纂離不開詞彙學的理論指導一樣,語典的編纂也離不開語匯學的理論指導。但由於語匯學正處在草創時期,對語典編纂的理論指導不僅滯後,而且顯得有些蒼白無力。
語匯學對語典編纂的指導,主要表現在立目和釋義兩個方面。這裡著重討論立目問題。
漢語語匯學是建立在“語詞分立”的基礎上的。過去,語言學界流行著一個似是而非的觀點:認為語的性質和功能相當於詞,把語看成是“詞的等價(equivalent)”,把語匯看成是詞彙的“附屬物”。這種觀點儘管被許多論著所公認,並寫進了一些教材,似乎已經成為定論,但它經不起語言事實的檢驗。事實表明,語在性質和功能上固然有和詞相同的一面,如都是語言單位,都是語言的建築材料,但不同的一面卻是主要的。據此,我們提出了“語詞分立”的主張(見《論語詞分立》,《辭書研究》2000年第6期)。這對語典的立目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首先要注意語和複合詞的區別。有些綜合性語典,特別是慣用語類語典在這方面存在的問題表現得最為突出。有不少慣用語語典,收了大量像“聚寶盆”、“搖錢樹”、“試驗田”、“試金石”、“遮羞布”、“黑名單”、“二婚頭”、“二房東”等被《現漢》(第5版)註明為名詞的複合詞。還有的慣用語語典,把“阿鬥”、“周瑜”、“諸葛亮”、“祝英臺”、“梁山伯”、“程咬金”、“武則天”、“陳世美”等專有名詞,以及“及時雨”、“智多星”等《水滸傳》人物的綽號也都作為收條對象。這種語詞不分的做法,亟待改正。
其次,要注意劃清各語類之間的界限。漢語語匯學認為,語匯和詞彙一樣是一個系統,可以按形式和內容相結合的原則進行分類,分類結果可以圖示如下:
引述語—————————————— 歇後語
非二二相承的——————— 諺語
表述語
語 二二相承的
成語
二二相承的
描述語
非二二相承的——————— 慣用語
這個分類系統的好處是:分類標準明確、各語類之間的界限清楚,分類結果符合傳統習慣和人們的語感。過去糾纏不清的如成語與慣用語的區別、成語與諺語的區別、諺語與慣用語的區別等問題,都得到了比較好的解決。
明確各語類的性質和範圍,劃清各語類之間的界限,是專語辭書正確解決立目問題的前提。
第三,應當使“語典”成為正式名稱。
迄今為止,漢語語文工具書有字典、詞典之別,而無“語典”一説。語典不管大中小型,一概歸入詞典。本文前面提到的語典,幾乎無一例外地稱為為“詞典”或“辭典”。這顯然是名不副實。語典和詞典收條對象不同,根據“語詞分立”的主張,應當把“語典”從“詞典”裏分立出來。這樣,以字為單位,按一定次序排列,每個字注上讀音、意義和用法的工具書稱為“字典”;收集詞彙加以解釋供人檢查參考的工具書稱為“詞典”或“辭典”;收集語匯加以解釋供人檢查參考的工具書稱為“語典”。具體地説,成語類工具書稱為“(漢語)成語語典”,小型的稱為“(漢語)成語小語典”,大型的稱為“(漢語)成語大語典”。諺語、慣用語、歇後語類工具書依此類推。至於綜合性的語類工具書,則宜徑稱為“(漢語)語典”,小型的稱為“(漢語)小語典”,大型的稱為“(漢語)大語典”。筆者認為,這樣做不僅反映了漢語語文辭書的現實,做到名副其實,而且有利於語典編纂的研究。以字典、詞典編纂為研究對象的論著為數眾多,而以語典編纂為研究的論著卻很罕見,這種情況同目前語典的出版情況很不相稱,急需改變。我們期待以漢語語典編纂為研究對象的漢語語典學能及早問世。
2. 學風引導
只要仔細察看圖書市場,就不難發現出現在圖書市場的眾多語典中,確實存在良莠不齊、乃至魚目混珠的現象。這種現象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勢,不能不引起關注。 有兩種消極現象最值得注意,一是模倣成風,一是剽竊露頭。
只要稍一留神,就不難發現,圖書市場上語典品種雖多,但具有原創性的並不多,創新性的更少,大同小異的居多,有的不僅書名一樣,而且篇幅和封面設計也很相似。這種現象已經司空見慣,為人所共知,這裡無須多説。值得關注的是,抄襲剽竊行為已經露出苗頭。筆者去年購得某知名出版社于2006年1月出版的《歇後語大詞典》一書,存放多時,近日翻開一看,竟發現所收的6000余條歇後語中,有三分之二以上條目與上海辭書出版社于2002年12月出版的《中國歇後語大詞典》一書雷同。試舉部分例證如下:

(1)釋義、書證完全相同的: 〔例一〕 《中國歇後語大詞典》711頁 碰翻了五味瓶——鹹酸苦辣都涌上心頭形容心情極其複雜,難以名狀。 〔例〕(龔福慶)擺脫了宋玉峰,離開了農民軍的戰友,剩下孤單單一個,就好像碰翻了五味瓶——鹹酸苦辣都涌上心頭,那滋味真叫人難受。(張行《血泊火海》
《歇後語大詞典》452頁 碰翻了五味瓶——鹹酸苦辣都涌上心頭 【註釋】形容心情極其複雜,難以名狀。 【例句】龔福慶擺脫了宋玉峰,離開了農民軍的戰友,剩下孤單單一個,就好像碰翻了五味瓶——鹹酸苦辣都涌上心頭,那滋味真叫人難受。(張行《血泊火海》) 四章一七)
〔例二〕 《中國歇後語大詞典》7頁 八個麻雀抬轎——擔當不起 擔當:本指擔負,轉指承當。指沒有力量或沒有資格承當。
《歇後語大詞典》581頁 八個麻雀抬轎——擔當不起 【註釋】擔當:本指擔負,轉指承當。指沒有力量或沒有資格承當。
〔例〕凡人偶患小疾,豈敢驚動妙手神醫?八個麻雀抬轎,擔當不起!(劉彥林《春風得意》一一) 【例句】凡人偶患小疾,豈敢驚動妙手神醫?八個麻雀抬轎,擔當不起!(劉彥林《春 風得意》) 〔例三〕 《中國歇後語大詞典》:957-958頁 挽著袖子抽蒜薹——有勁使不上 蒜薹:蒜的花軸。抽取時要先剝開皮葉。指陷入困境或限于條件,有辦法用不上,或有本事無法施展。 〔例〕這話也有點道理。你看喬同志怎能直接跟敵人打交道。我的活動能力就是幾條槍。你田部長本事最大,目前也是挽著袖子抽蒜薹——有勁使不上。(李英儒《還我河山》五章)
《歇後語大詞典》:733頁 挽著袖子抽蒜薹——有勁使不上 【註釋】蒜薹:蒜的花軸,抽取時要先剝開皮葉。指陷入困境或限于條件,有辦法用不上,或有本事無法施展。 【例句】這話也有點道理。你看喬同志怎能直接跟敵人打交道。我的活動能力就是幾條槍。你田部長本事最大,目前也是挽著袖子抽蒜薹——有勁使不上。(李英儒《還我河山》)
(2)只改動少數幾個字的: 〔例一〕 《中國歇後語大詞典》:305頁 耗子尾巴上長瘡——多少膿血兒 採用反問語氣。本指老鼠尾巴很細,生了瘡,出的膿血也不會多;轉喻人錢財不多,或沒什麼本事。〔例〕你兄弟又不在家,又沒個人商量。少不得拿錢去墊補。誰知越使錢越叫人拿住刀靶兒,越發來訛。我是“耗子尾巴上長瘡——多少膿血兒”!所以又急又氣,少不得來找嫂子。(《紅樓夢》六八回)
《歇後語大詞典》:561頁 耗子尾巴上長瘡——多少膿血兒 【註釋】採用反問語氣。原指老鼠尾巴很細,生了瘡,出的膿血也不會多。轉喻人錢財不多,或沒什麼本事。 【例句】你兄弟又不在家,又沒個人商量。少不得拿錢去墊補。誰知越使錢越叫人拿住刀靶兒,越發來訛。我是“耗子尾巴上長瘡——多少膿血兒”!所以又急又氣,少不得來找嫂子。(《紅樓夢》) 説明:只把“本指”,改為“原指”。
〔例二〕 《中國歇後語大詞典》:391頁 見提著影戲人子上場——好歹別戳破這層紙兒 影戲人子:皮影戲中用紙剪成的人物,也叫“影戲人兒”。明知是紙人兒,但不去戳破它。指明擺著是這麼回事兒,只是不去説破它。 〔例〕尤三姐站在炕上,指賈璉笑道:“你不用和我花馬吊嘴的,清水下雜面,你吃我看見。見提著影戲人子上場,好歹別戳破這層紙兒。你別油蒙了心,打諒我們不知道你府上的事。這會子花了幾個臭錢,你們哥兒倆拿著我們姐兒兩個全當粉頭 來取樂兒,你們就打錯了算盤了。”(《紅樓夢》)
《歇後語大詞典》:749頁 見提著影戲人子上場——好歹別戳破這層紙兒 【註釋】影戲人子:皮影戲中用紙剪成的人物,也叫“影戲人兒”。明知是紙人兒,但不去戳破它。比喻明擺著是這麼回事兒,只是不去説破它。 【例句】尤三姐站在炕上,指賈璉笑道:“你不用和我花馬吊嘴的,清水下雜面,你吃我看見。見提著影戲人子上場,好歹別戳破這層紙兒。你別油蒙了心,打諒我 們不知道你府上的事。這會子花了幾個臭錢,你們哥兒倆拿著我們姐兒兩個全當粉 頭來取樂兒,你們就打錯了算盤了。”(《紅樓夢》六五回) 説明:只把“指”改為“比喻”。
〔例三〕 《中國歇後語大詞典》:706-707頁 龐涓鬥孫臏——敗定 龐涓:戰國時魏將。孫臏:戰國時軍事家,孫武的後代,齊國阿(今山東陽谷東北)人。據《史記?孫子列傳》記載:龐涓與孫臏一同學兵法,後來龐涓在魏國做將軍,因妒忌孫臏的才能,把他處以臏刑(挖去雙膝蓋骨);孫臏在齊國使者策劃幫助下逃出魏國,到齊國擔任軍師,指揮齊軍大敗魏軍于馬陵道(今河南范縣西南),龐涓自殺。指敗局已定。〔例〕端姑説:“……咱邊區可跟抗戰時候不同了,地盤多、人多,槍也多了。老蔣呢,日本人來了他夾上個尾巴跑,日本人垮了,他伸著個老長老長的爪子又來了……別看國民黨兇,可現在地上是冷風,地下是火炭,真是龐涓鬥孫臏,他是敗定了。”(劉子威《在決戰的日子裏》三章)
《歇後語大詞典》:647頁 龐涓鬥孫臏——敗定 【註釋】龐涓:戰國時魏將。孫臏:戰國時軍事家,孫武的後代,齊國阿(今山東陽谷東北)人。據《史記?孫子列傳》記載:龐涓與孫臏一同學兵法,後來龐涓在魏國做將軍,因嫉孫臏的才能,把他處以臏刑(挖去雙膝蓋骨)。後孫臏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逃出魏國,到齊國擔任軍師,指揮齊軍大敗魏軍于馬陵道(今河南范縣西南),龐涓自殺。指敗局已定。 【例句】端姑説:“……咱邊區可跟抗戰時候不同了,地盤多、人多,槍也多了。老蔣呢,日本人來了他夾上個尾巴跑,日本人垮了,他伸著個老長老長的爪子又來了……別看國民黨兇,可現在地上是冷風,地下是火炭,真是龐涓鬥孫臏,他是敗定了。”(劉子威《在決戰的日子裏》) 説明:把“妒忌”改為“嫉”,在“孫臏”前加“後”字,把“策劃”改為“的”字。
(3)作了某種修改的: 〔例一〕 《中國歇後語大詞典》:592頁 落水進龍宮——得意忘形 龍宮:神話傳説中龍王居住的宮殿。譏諷人因禍得福而高興得忘乎所以。〔例〕當他摸到炭窯邊,發現了“炸山雷”小六兒冷古丁鑽出炭窯,雖然被緊追了一趟,受了一番驚嚇,但畢竟是一個意外的收穫。豈止“塞翁失馬”,簡直是“落水進龍宮”,禁不住飄飄然,得意忘形了。(何岳《三軍過後》一六)
《歇後語大詞典》:444頁 落水進龍宮——得意忘形 【註釋】龍宮:神話傳説中水裏龍王居住的宮殿。譏諷人因禍得福而高興得忘乎所以。 【例句】當他摸到炭窯邊,發現了“炸山雷”小六兒冷古丁鑽出炭窯,雖然被緊追了一趟,受了一番驚嚇,但畢竟是一個意外的收穫。豈止“塞翁失馬”,簡直是“落水進龍宮”,禁不住飄飄然,得意忘形了。(何岳《三軍過後》) 説明:在“龍王”前面加“水裏”二字,而這明顯是多餘的。
〔例二〕 《中國歇後語大詞典》:77頁 城樓上雀兒——耐驚耐怕的蟲蟻兒 城樓:修建在城門洞上的樓,用來瞭望敵情和指揮作戰。蟲蟻兒:方言,稱麻雀一
《歇後語大詞典》:515頁 城樓上雀兒——耐驚耐怕的蟲蟻兒 【註釋】城樓:建在城門洞上的樓。蟲蟻兒:方言,稱麻雀一類的小鳥。比喻見過類的小鳥。比喻見過世面,經得起驚嚇的人。 〔例〕經濟道:“你老人家不與就罷了,如何扎筏子來唬我?”婦人道:“賊短命,你是‘城樓上雀兒,好耐驚耐怕的蟲蟻兒’!”(《金瓶梅》二四回) 世面,經得起驚嚇的人。 【例句】經濟道:“你老人家不與就罷了, 如何扎筏子來唬我?”婦人道:“賊短命,你是‘城樓上雀兒,好耐驚耐怕的蟲蟻兒’!”(《金瓶梅》) 説明:刪去“修”和“用來瞭望敵情和指揮作戰”。
〔例三〕 《中國歇後語大詞典》:465頁 卞和獻玉——識者幾人 卞和:春秋時楚國人,相傳他發現了一塊玉璞,先後獻給楚厲王、武王,都被認為是欺詐,被截去雙腳。採用反問語氣。指有見識的人或了解的人極少。〔例〕臨開會前,雖然略有些不安,卻倒還能沉得住氣。我研究的是個冷門,據我所知,鑽研這個項目的在全國也是屈指可數的。卞和獻玉,識者幾人?(徐揚《快活的人》二)
《歇後語大詞典》:515頁 卞和獻玉——識者幾人 【註釋】卞和:春秋時楚國人,相傳他發現了一塊玉璞,先後獻給楚厲王、武王,都被認為是欺詐並被截去雙腳。採用反問語氣。指有見識的人極少。 【例句】臨開會前,雖然略有些不安,卻倒還能沉得住氣。我研究的是個冷門,據我所知,鑽研這個項目的在全國也是屈指可數的。卞和獻玉,識者幾人?(徐揚《快活的人》) 説明:把“欺詐”後面的逗號換成“並”字,把“或了解的人”刪去。
以上三種情況,特別是第二、三兩種情況,為數很多,限于篇幅,只各舉三例。 此外,還有《中國歇後語大詞典》有誤的,《歇後語大詞典》也照誤。這種情況雖然不多,但特別值得注意。
 試舉一例: 《中國歇後語大詞典》:717頁 瓶內醴茶——濃者在後 醴茶:用甘甜的泉水泡成的茶。比喻程度高的在後面。 〔例〕(見三末科雲:)三兄弟,您哥哥得了頭名狀元也。你報復母親去。(三末雲:)大哥,你得了官也。我和你有個比喻:似那搶風揚谷——秕者先行;瓶內醴茶——濃者在後。(元?關漢卿《陳母教子》一折)
《歇後語大詞典》:697頁 瓶內醴茶——濃者在後 【註釋】醴茶:用甘甜的泉水泡的茶。指有能力或後起的人超過前面的人。 【例句】(見三末科雲:)三兄弟,您哥哥得了頭名狀元也。你報復母親去。(三末雲:)大哥,你得了官也。我和你有個比喻:似那搶風揚谷——秕者先行;瓶內醴茶——濃者在後。(元?關漢卿《陳母教子》) 説明:語目裏的“醴”應作“釃”;釃茶,應釋為“往杯子或碗裏倒茶”;例句裏“似那搶風揚谷——秕者先行;瓶內醴茶——濃者在後”應作“似那搶風揚谷——你這等秕者先行;瓶內釃茶——俺這濃者在後”。
由於《歇後語大詞典》一書出版在後,不能不令人認為它有剽竊《中國歇後語大詞典》一書之嫌。
《歇後語大詞典》如此明顯的抄襲剽竊行為為何不能及早被發現呢?原來它有一個巧妙的招法,就是條目排列改為“以章、節、類三級劃分,設人、事、社會、其他四章,計20節、374類”(見該書“凡例一”),這樣就打亂了《中國歇後語大詞典》一書的條目排列次序,這就增加了隱蔽性,使人難以發現。
現在看來,抄襲剽竊行為還是個別的,但危害卻是嚴重的。加強語典編纂方面的學風建設,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3. 規劃引導
辭書編纂是一件嚴肅的、影響深遠的事情,除了市場引導之外,需要規劃引導。而規劃引導除了需要有關部門組織外,還需要開展必要的學術交流活動。目前的情況,不論是語匯研究,還是語典編纂都基本上處在“各自為戰”的分散狀態,不論是全國性的還是地區性的語匯研究和語匯辭書編纂的學術交流活動,都尚未進行。這個狀態,嚴重制約著語匯研究和語匯類辭書編纂水準的提高,應當儘快得到改變。有鋻於此,山西省社會科學院和商務印書館決定於今年7月下旬聯合主辦“首屆漢語語匯學學術研討會”,研討內容包括:漢語語匯(含成語、諺語、慣用語、歇後語)理論和運用研究、漢語語匯教學研究、漢語語匯類辭書編纂研究、漢語方言語匯研究,以及其他相關問題的研究。會議的籌備工作正在進行,歡迎專家學者與會交流論文。
作者:山西省社會科學院 溫端政
編輯:妮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