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擂茶奇趣談
 
 
  來源:      日期:2006-06-19 13:41

 

  在祖國源遠流長、博大精湛的茶文化中,贛南、閩西、粵東、湘中、湘南、川北、臺灣、香港等地的客家擂茶是一枝獨秀的奇葩;其以古樸見奇趣,以保健見奇效,自古聞名遐爾。

  客家人熱情好客,以擂茶待客更是傳統的普遍的隆重的禮節,無論是婚嫁喜慶,還是親朋好友來訪,即請喝擂茶。客家人的擂茶功夫,以婦女見長。其擂茶有一套稱為“擂茶三寶”的工具:一是口徑50釐米且內壁有粗密溝紋的陶制擂缽;二是用上等山楂木或油茶樹榦加工製成約85釐米長的擂棍;三是用竹篾製成的撈濾碎渣的“撈子”。製作擂茶,用一把好茶葉,適量芝麻,幾片甘草等,置入擂缽,手握擂棍沿缽內壁順溝紋走向有規律旋磨,將茶葉等研成碎泥,即用撈子濾出渣,缽內留下的糊狀食物或叫“茶泥”、或稱“擂茶腳子”。再將茶泥放入茶罐,衝入沸水,適當攪拌,就是一罐集香、甜、苦、辣于一體的擂茶了。品嘗擂茶時,茶桌上蕩溢出一片誘人的清香,一口試飲,口舌生津,滿腔留香;二口深飲,神氣仙入,通體舒暢,大有茶煙詩痕花香之雅趣。

  製作客家擂茶配料可隨時令變換。春夏濕熱,可採用嫩的艾葉、薄荷葉、天胡荽;秋日風燥,可選用金盞菊花或白菊花、金銀花;冬令寒冷,可用桂皮、胡椒、肉桂子、川芎。還可按人們所需,配不同料,形成多種多樣多功能的“擂茶”。如加茵陳、白芍、甘草,為“清熱擂茶”;加魚腥草、霍香、陳皮,為“防暑擂茶”。經醫學驗證,擂茶對常年生活在大山裏瘴氣較重的客家人,有一種獨到的驅邪健身功效。奇特的客家擂茶是“藥食兼佳,味中有味”的“客家保健飲料”。相傳:三國時,劉備領兵駐紮江南,時正酷暑炎熱天,將士們一個個不服水土,又吐又瀉,軍營皆成了病房。這可急煞了劉備,到處求醫尋藥仍不濟事。有客家老婆婆聞知此事,走家串戶動員客家鄉親,製成大量擂茶,使劉備的將士們飲後病情大減。客家擂茶從此更是盛名遠播,飲譽海內外。

  (來源:《贛南日報》 周紅兵)


                                                                               編輯:曉亮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