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煲狗肉
 
 
  來源:      日期:2006-06-16 15:10

 

  在“七山二水一分田”,女耕男讀的粵東梅州客家地區,素有以狗肉入藥作為滋補身體的俗習。

  客家人從黃河流域中原一帶南遷而來,飲食習慣仍保留著遠祖古漢簇人的遺風,不喜吃牛、羊、肉,對豬、狗、雞情有獨鍾,“狗肉滾一滾,神仙都站不穩”,遠在秦末漢初時期,吃狗肉已成為漢族人的一種飲食習慣。楚漢相爭之時,劉邦赴項羽“鴻門宴”時的貼身待衛,“樊噲”,便是屠狗夫,未跟劉邦造反之時,是鄉下的屠狗專業戶。屠狗成為一種職業,可見當時狗肉之需求量,吃狗肉之盛行。

  梅州人客家人吃狗肉,在20世紀八十年代之前,多以秋冬為多,先把狗肉血水炒去,撈起,然後用花生油把生薑炸熟,再把狗肉與姜同炒,狗肉炒至將熟時再與自製糯米甜酒一起倒進泥煲中,用煴火慢慢煲。憑各人喜好,亦可加一些當歸、紅棗、巴桔、北芪、杜仲、黨參、杞子等藥材,此為甜食之法,對固腎培本最為有效,是中老年男女的滋補佳肴。以上吃法為甜食。

  寒冬之時,盛行打火窩。北方之火窩,多以滾熱麻辣令你舌頭辣得打卷而爽快淋漓。梅州火窩,唱主角的是狗肉火窩。以酒糟、紫薑燉好的狗肉為煲底,客人夾之以生菜、艾葉,在滾滾的狗肉湯中,一筷下去,蔬菜頓熟,菜中之狗肉醇香,令人食欲大增,佐之名酒,在嚴冬之時,頓覺全身春意。以上吃法為鹹食。狗肉已成為客家菜中亦湯、亦煲的主角。

  “ 飲食文化作為全球經濟一體化以後的文化多樣性的特徵,是不可能隨著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同步一體化的”。歐美諸國不食狗肉,有其文化淵源。更有因其所養狗的品種不同。中國人吃狗肉,源遠流長。所養之狗與歐美諸國更是大為不同,在西風東漸之今日,吃狗肉卻沒有在“學習西方文明“中湮滅,卻不斷發揚光大,花樣推陳出新。最主要是中國人所吃的狗肉,不是狼狗,牧羊狗,沙皮狗 ,哈巴狗等類,而是一般普通的白天四處遊狂,晚上看家的家狗。中國的美食,目前在歐美大行其道。而吃狗肉,筆者相信,歐美諸國男女一嘗之後,肯定也會叫OK,不過,你請鬼佬吃狗肉之前不要告訴他們這是什麼,反正洋人不知狗肉之味。


                                                                              編輯:曉亮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