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工藝美術
 
 
  來源:      日期:2006-06-16 17:24

 

  制畫工藝:制畫工藝在客家民間流傳甚廣,名家輩出。如長汀上官周,寧化黃慎,上杭華岩,武平李燦均馳譽中外。尤以上官周的《晚笑堂畫傳》頗有影響。制畫主要有版畫,壁畫,字畫,蛋畫,鐵畫,畫像等。

  剪紙工藝:汀州剪紙工藝源於清代帝後生日擺萬壽,民間張貼紅簽(剪紙圖案)以表慶賀。後來逢春節或新婚喜慶,多巾紅紙剪成的各種藝術圖案或文字,寓慶賀祝福之意。傳統圖案有“鸞鳳和鳴”、“松鶴延年”、“梅蘭菊竹”、“壽星”等,文字有“福,祿,壽,喜”等,多出自巧婦之手。民間剪紙不限于婦女,有專門剪紙刻紙的藝人。各種圖案應手而成,巧奪天工。

  手扎工藝:客家手扎工藝品種繁多,依物施藝,各具特色。主要有彩扎,燈扎,紙扎和花扎四種。彩扎多為民間職業藝人所製作。凡民間節日喜慶,陳列街頭供人觀賞。常以歷史,戲劇故事為題材,用泥塑人物頭型,鐵絲扎骨架,香粉捏成軀幹,佩以飾物,製成體態各異的人物。工藝精巧,造型逼真,色彩鮮艷。

  燈扎以竹木作為骨架,以通心草扎成各種人,獸,物之體型,糊以紙張、絲綢,中空插入蠟燭,燈光映射,琳瑯滿目。

  紙扎以竹木作骨架,以通心草扎成人,物及動物之形。還可用竹絲為骨架,棉紙裱貼,製成各種風箏。

  花扎是用色紙、皺紙、通心草和綢布等材料,經剪,折,拼,扎製成各種花卉,盆景。花扎常用於作頭飾,胸佩,瓶插,壁挂等。色彩鮮艷,自然逼真。 

                                                                              編輯:曉亮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