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首頁  要 聞  動 態 重要言論 各方反應  分析評論  新機遇  人員往來  “三通”  産業合作  金融合作  兩岸經濟合作機制
  首頁-專題-交流-促兩岸交流大發展 開創和平發展新局面-重要言論
 
王毅:促進兩岸交流大發展 開創和平發展新局面(2008.09.07)
 
 
  來源: 台灣網      日期: 2008-09-08 13:45

 

——在第三屆海西論壇上的演講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 王毅(2008年9月7日)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王毅在第三屆海峽西岸經濟區論壇開幕式上發表演講。(攝影 李徽)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應邀出席第三屆海西論壇,與各位朋友相聚在美麗的海濱城市廈門。首先,我謹代表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對論壇的舉辦表示熱烈祝賀!向與會各位嘉賓、特別是來自海峽彼岸的臺灣同胞們,致以誠摯問候和良好祝願!

  我們今天所在的這個城市,有著風光秀麗的濱海大道、漁帆點點的祥寧海灣。但曾幾何時,這裡曾經是兩岸軍事對峙的前沿。那時,一灣淺淺的海峽,阻絕了兩岸同胞的交往,流淌著骨肉分離的哀痛。但是,同源同祖的紐帶終究無法割斷,血濃于水的親情終究無法拋卻,滾滾向前的歷史車輪終究無法阻擋。今天,仍然是這個城市,但我們看到的是,一張張臺灣同胞的笑臉,他們在這裡遊覽、交流、就學和經商。福建的居民們也可以經常和便捷地從這裡前往金門島。廈門這座名城,歷經滄桑巨變,見證了兩岸關係從對峙到緩和、從隔絕到交流的不平凡歷程。

  1979年特別是1987年底兩岸同胞隔絕狀態被打破以來,兩岸交流交往從無到有、由小到大,逐步發展。兩岸同胞,包括在座的許多臺灣朋友,為此克服了各種困難,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寶貴貢獻。但是,由於眾所週知的原因,多年來,兩岸交流合作不時受到各種人為的干擾、限制和阻撓。尤其是過去的8年裏,“臺獨”分裂勢力倒行逆施,一度使兩岸關係瀕臨危機的邊緣。

  讓兩岸同胞感到歡欣鼓舞的是,今年3月,臺灣局勢發生了重大的積極變化,兩岸關係迎來歷史性轉機,出現難得的發展機遇。近半年來,兩岸關係撥雲見日,生機盎然。

  4月,胡錦濤總書記會見中國國民黨連戰榮譽主席,就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提出了“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16字重要主張,為我們把握好兩岸關係的方向提供了指南。

  5月,胡錦濤總書記和中國國民黨吳伯雄主席鄭重表示,國共兩黨將共同努力,繼續依循並切實落實“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不辜負兩岸同胞的期待。

  也就是在這個5月,汶川發生大地震。臺灣各界感同身受,積極向受災群眾伸出援手,充分體現了兩岸同胞患難與共的骨肉深情。

  6月,中斷近10年之久的兩會協商,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得以恢復,開啟了兩岸合作的新階段。

  7月,兩岸週末包機和大陸居民赴臺旅遊順利啟動,譜寫了兩岸交往的新篇章。

  8月,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兩岸同胞共襄中華民族百年盛舉。前來參賽的臺灣運動員和觀賽的臺灣各界人士,賓至如歸。賽場內外,傳播著同胞愛、手足情。

  過去的半年,兩岸雙方都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作出了各自的努力,推動兩岸關係逐漸步入和平發展的軌道,給兩岸同胞帶來了切實的利益。今後一個時期,兩岸共同努力的方向已經明確,這就是:在堅持“九二共識”基礎上,不斷強化兩岸關係改善與發展的良好勢頭,共同構建和平發展的新框架,開創和平發展的新局面,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為臺海地區謀和平,維護中華民族的整體和長遠利益。

  當前,兩岸交流合作正處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兩岸同胞加強交流往來的願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強烈,兩岸各領域開展互利合作的條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具備,兩岸關係發展的前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光明。我們歡迎並支援臺灣方面一切有利於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為臺海地區謀和平的積極表態和舉措。我們願與臺灣各界人士一道,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這一主題,從中華民族和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出發,不失時機地開展兩岸同胞大交流,推動兩岸經貿大合作,促進兩岸關係大發展。

  第一,大力促進兩岸人員往來。

  從1987年至今20多年間,兩岸人員往來快速發展。截至2007年底,臺灣同胞來往大陸累計超過4703萬人次,大陸居民往來臺灣累計已達163萬人次。現在,每年有超過430萬人次的臺灣同胞往返于兩岸,據主管部門統計,有近70萬台灣同胞常年在大陸工作、生活。兩岸同胞交往由最初臺灣同胞來大陸探親、旅遊逐漸擴大到投資、經商、就學、就業,進而發展到文化、教育、科技、衛生、體育、宗教、市政建設、鄉鎮發展等多領域的雙向交流。正是這些每天都在進行著的交流交往活動,構成兩岸關係保持總體穩定與發展的支柱和動力。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兩岸人員往來仍然有著巨大潛力,目前的現狀尚未滿足兩岸同胞的迫切需求。大陸同胞赴臺旅遊和交流蓄勢待發,方興未艾。臺灣同胞來大陸的人次雖然很高,但絕對人數只有730萬,不到臺灣總人數的1/3,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多年來,我們為便利兩岸民眾往來,做出了不懈努力。今年7月,大陸居民開始赴臺灣旅遊,這是兩岸民眾交往的又一重要進展。我注意到,臺灣各界近來反映,希望有更多的大陸同胞到臺灣觀光遊覽。對此,我們也懷有同樣的願望。在這裡,我願意告訴大家,為進一步推動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在首批開放13個省市居民赴臺旅遊基礎上,我們正積極研究繼續擴大開放範圍。我希望並相信,只要兩岸雙方共同努力,及時採取積極措施,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事業一定能夠很快興旺發展起來。

  近來,我們一直在規劃通過兩岸“小三通”渠道擴大兩岸同胞往來。9月4日,臺灣有關方面宣佈“小三通”正常化推動方案,放寬大陸居民經金門、馬祖、澎湖往來兩岸的限制。我們對此表示歡迎。在此,我謹受權宣佈大陸方面為便利兩岸同胞交往採取的五項新的政策措施:第一,凡持有效往來臺灣的通行證及簽注的大陸居民,今後可以經金門、馬祖、澎湖往來大陸與臺灣本島。第二,首批開放赴臺旅遊的大陸13省市居民,今後可以赴金門、馬祖、澎湖旅遊,並經金門、馬祖、澎湖赴臺灣本島旅遊。第三,調整現行5年有效臺胞證的號碼編排規則,自今年9月25日起,實行臺胞證號碼“一人一號,終身不變”,以方便臺灣居民持證在大陸辦理相關手續。第四,自今年10月20日起,增加北京、南京、重慶、杭州、桂林、深圳6個口岸為臺胞證簽注點。第五,繼上海、江蘇、福建之後,從今年10月20日起,增加北京、天津、重慶市和浙江省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位在大陸的臺灣同胞補發、換發5年有效臺胞證。這些舉措的實施,將為兩岸同胞的交往創造更好的條件,提供更多的便利。

  第二,積極推動兩岸直接、雙向、全面“三通”。

  儘快實現全面、直接、雙向“三通”,是兩岸同胞最關心的問題,事關兩岸同胞的切身利益,也是推進兩岸交往的當務之急。我們希望,在已有成果基礎上加緊兩岸協商,加快推進直接“三通”進程。在兩岸空中直航方面,我們希望儘早建立兩岸空中直達航路,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兩岸空中直航。儘快開通貨運包機、增加週末包機航點和班次、實現包機常態化和兩岸定期航班。在兩岸海上直航方面,我們希望儘快改變目前“船通貨不通、貨通船不通”的不正常狀態,擴大開放通航港口,實現兩岸海上直航和通航便利化。在兩岸直接通郵方面,我們希望儘快開辦郵政包裹、快件、匯兌等項業務,增加雙方郵件總包互換點,建立兩岸郵資結算關係。

  第三,大力推進兩岸産業合作拓展領域、提高層次。

  海峽兩岸經濟同為中華民族經濟。我們將切實執行“同等優先、適當放寬”的政策,繼續鼓勵臺商到大陸投資,幫助和支援臺資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著力提高兩岸工業、農業合作的層次,加強高科技領域的合作。支援和協助傳統産業類的臺資企業加快轉型升級,實現産業轉移。充實惠及臺灣農民的政策措施。積極推動建立優勢互補的兩岸産業合作機制,形成合理的産業分工與佈局。繼續改善投資環境,更好地維護臺灣同胞投資的合法權益。在這裡,我要告訴大家,只要臺灣方面有需要,我們願推動大陸企業參與臺灣島內經濟建設項目。我們願意看到兩岸企業在共同開髮油氣資源、共同開拓國際市場等方面攜手合作。

  第四,切實推動兩岸金融合作取得實質進展。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為加強兩岸金融交流與合作,推動兩岸經濟關係發展,我們願與臺灣方面就建立兩岸銀行業、證券業監管合作機制,儘快展開協商。繼續鼓勵和支援臺資企業在大陸資本市場上市,推動建立兩岸貨幣清算機制,為臺灣地區的銀行和券商到大陸設立經營機構逐步創造條件。鼓勵和推動兩岸金融業者開展多形式、多渠道的人才培訓和學術交流,共用經驗,共同發展。

  第五,探索推動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

  由於眾所週知的原因,兩岸經濟交流合作曾受到嚴重干擾。我們希望儘早實現貨物直接運輸、雙向直接投資和資金直接往來,實現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兩岸經濟交往發展到今天的規模,需要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推進兩岸經濟關係的規範化和穩定化。通過機制的運作,雙方可以商討兩岸經濟交流合作的重大問題,確定交流合作的重點領域和重點項目,協調兩岸之間的投資和貿易政策,為深化兩岸經濟合作提供更好的環境和條件,開展合理的資源配置和分工合作,發揮優勢互補的經濟效果。我們願就此問題與臺灣方面溝通,遵循雙向互惠、共同繁榮、先易後難、逐步推進的原則,積極為此創造條件。機制的運作,既要立足於當前,也應著眼于長遠;既要體現兩岸經濟的特點,又應適應兩岸關係發展的需要,從而逐漸構築起長期穩定的、具有兩岸特色的互利雙贏總體框架。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不僅要有兩岸經濟交流合作的支撐,還應當大力推進文化、教育、體育、科技、衛生、宗教以及工人、農民、青年、婦女等各領域各界別的交流合作。為促進兩岸同胞的相互了解與認同,尤其要大力開展以共同弘揚中華文化為主線的文化交流,使中華文化薪火相傳、發揚光大。只有全方位地開展多種形式的交流,只有兩岸同胞最廣泛地參與其中,兩岸關係的發展才能獲得生生不息的動力。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努力,始終相向而行,兩岸交流就一定能夠取得大發展,就一定能夠形成人員往來更加密切、同胞感情更加融洽、合作領域更加廣泛、經濟聯繫更加緊密、文化紐帶更加堅韌、共同利益更加擴大的新格局。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兩岸同胞都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在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中,我們始終關心、尊重、信賴臺灣同胞,充分考慮他們的願望和要求,切實維護和照顧他們的正當權益。我們貫徹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方針,不僅長期堅持不變,而且體現在各項政策中,落實到具體行動上。只要是關係到臺灣同胞切身利益的事情,我們都會認真對待。只要是對臺灣同胞作出的承諾,我們都會切實履行。只要是臺灣同胞遇到的困難,我們都會真心誠意地幫助解決。目前,與廈門近在咫尺的金門,面臨淡水和電力的供應短缺,我們願積極努力,做好向金門供水、供電的準備。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海峽西岸地區與臺灣一水相隔,具有諸多特殊優勢,在兩岸關係發展中發揮著獨特的重要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海峽西岸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綜合實力不斷提升,對臺經貿合作和各項交流不斷擴大。福建省委、省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提出並不斷完善海西發展戰略,積極拓展閩臺經貿交流與合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當前,海峽西岸地區構建一個更具吸引力、功能更完備的兩岸交流合作前沿平臺,具有更好的條件。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將一如既往地支援福建省實施海西發展戰略,積極推動閩臺經貿合作、文化交流、人員往來,鼓勵和支援福建省努力探索一條具有海西特色、造福海峽兩岸的先行先試之路。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中華民族復興正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兩岸關係發展也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兩岸同胞交流同樣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我們衷心希望,兩岸同胞和衷共濟,團結奮鬥,促進兩岸交流合作大發展,共同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再過幾天,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中秋節就要到來,我衷心祝願各位嘉賓、各位朋友,節日愉快、闔家幸福!

  謝謝大家!

 

 
編輯: 楊永青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