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首頁  要 聞  動 態 重要言論 各方反應  分析評論  新機遇  人員往來  “三通”  産業合作  金融合作  兩岸經濟合作機制
  首頁-專題-交流-促兩岸交流大發展 開創和平發展新局面-要聞
 
惠臺新舉措助金門起飛 赴臺旅遊迎來“及時雨”
 
 
  來源: 台灣網      日期: 2008-09-09 23:46

 

 

金門縣參加第四屆海峽旅遊博覽會打出“ 合作之門 和平之門 和解之門”響亮口號,配以利好政策助陣,成為全場焦點(李徽 攝)

 

  台灣網9月9日廈門消息 在金門縣參加第四屆海峽旅遊博覽會的宣傳冊上,縣長李炷峰還在呼籲“希望不久的將來,兩岸開放福建省以外遊客赴金門旅遊,甚至經由金門前往臺灣觀光。”如今書冊仍在飄著墨香,但新政策已經開始助力金門起飛。而經由澎湖金馬的“第二通道”,急需振奮的赴臺旅遊迎來了一場“及時雨”。

  金門此次組織近百人的大規模團隊參加第四屆海峽旅遊博覽會,搭建252㎡的展位,喊出:“合作之門、和平之門、和解之門”的口號,配以聲名遠揚的高粱酒和菜刀,成為展會上最大亮點。

  金門縣長李炷烽表示,金門擁有極佳的區位優勢,早在“小三通”開放後,金廈之間的互動就相當頻繁,觀光發展以及貿易往來為金門人帶來了富足,而如今進一步擴大“小三通”,金門的觀光旅遊發展及推廣策略更加多元化。每年約有1000萬人次前往福建武夷山觀光,在“小三通”更加便利後,業者可以朝“金門+廈門+武夷山”或是其他福廈産品的開發,讓行程更加多元化。“在進入兩岸往來的新里程後,預期會引進更多商機。”

  目前金門飛臺灣本島有臺北、臺中、嘉義、臺南、高雄五個航點,最短的不需一小時即可到達。而有業者預估:大陸開放13省市居民經由澎湖金馬赴臺灣本島旅遊後,金門赴臺的航班還會有增加。而目前輪渡方面已經開始有所動作。

  而李炷峰則希望借由大力發展旅遊觀光,改變金門在許多大陸民眾心中的剛硬刻板印象。“金門從戰地蛻變為和平之島,期待在兩岸交流中扮演更積極的橋梁角色,讓從前的炮火戰地變成兩岸的合作、和解的紐帶。”

  受益的又何止金門。金門交通旅遊局局長林振查認為:“大陸游客赴臺不必繞經港澳,通過海上直航至金馬澎地區,再轉機進入臺灣本島。這條路線將成為赴臺遊快速便捷的‘第二通道’,對兩岸旅遊合作將産生重大影響。”

  赴臺旅遊“第二通道”的開闢,無疑給兩個月來因赴臺陸客人數不如預期而焦慮的臺灣業者打了一劑強心劑,難怪有業者就表示:新政策有如及時雨,兩岸旅遊合作前景相當樂觀。

  臺灣中華兩岸旅行協會理事長沈冠亞告訴記者:通過廈門—金門—臺灣路線赴臺旅遊,往返估計可節省近1500元人民幣費用和寶貴時間。“更重要的是往來更加便利,選擇更加多元靈活。廈門至金門直航航線每天20分鐘一班,每班航程只有40分鐘,金門到臺灣日日有航班,最快航程不到一小時,可大大補充週末包機航班緊張問題,並可同時緩解港澳航點的通關壓力。”

  就在國臺辦宣佈開放13省市陸客經由澎湖金馬赴臺旅遊的同一天,閩粵浙贛23個省轄市旅遊局局長在廈門簽署《廈門宣言》,合力打造對臺旅遊前沿合作平臺,將海峽旅遊區打造成繼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之後的第四大旅遊板塊。

  而為與廈門等23個城市保持更緊密聯盟關係,金門旅遊部門進一步提出兩岸旅遊“N+X”的區域合作框架規劃。“N”指大陸的旅遊區域聯盟城市,“X”則指臺灣城市。第一階段,兩岸可實現“23+3”框架,即23個大陸聯盟城市加上金門、馬祖、澎湖三地,實現區域合作;第二階段,將兩岸區域合作的範圍擴大到臺北和高雄,即實現“23+3+2”;第三階段,合作範圍涵蓋臺灣23個縣市,形成“23+23”的框架,兩岸形成一個“區域對區域”的全面合作對接形態。

  金門業者認為:《廈門宣言》的簽署意味著海峽西岸旅遊業區域整合已為兩岸旅遊産業全面對接做好準備,下一步區域合作的範圍將有望延伸至金門、馬祖、澎湖地區,再拓展至臺北、高雄等臺灣主要城市,最終形成海峽西岸23個城市與臺灣全部縣市的全面合作。“赴臺旅遊將進入一個突飛猛進的時期。”

  面對政策層面的鼓勵措施,臺灣知名政治評論人江岷欽表示:酒香不怕巷子深,面對頻密的利好,臺灣方面也應加強修煉內功,拷問自身。他認為:發展臺灣旅遊一定要將景點融入臺灣的人文特性,才能持之以恒地吸引大陸游客一來再來。臺灣中華兩岸旅行協會理事長沈冠亞認為:陸客通過澎湖金馬赴臺以及《廈門宣言》的簽署,絕不僅僅對海峽旅遊産生深遠影響,更會對兩岸旅遊合作甚至港臺、港澳以及兩岸四地大旅遊圈的最終形成産生積極作用。(記者 李徽)

 

 

金門高粱酒聲名遠揚(李徽 攝)

 

 

金門菜刀是歷史的見證也是歷史的“遺産”(李徽 攝)


 
編輯: 沈鵬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