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首頁  要 聞  動 態 重要言論 各方反應  分析評論  新機遇  人員往來  “三通”  産業合作  金融合作  兩岸經濟合作機制
  首頁-專題-交流-促兩岸交流大發展 開創和平發展新局面-“三通”-動態
 
去異求同 兩岸郵政人士呼籲全面直接通郵
 
 
  來源: 台灣網      日期: 2008-09-04 08:11

 

  台灣網9月4日北京消息 剛剛在京結束的第八屆兩岸郵政發展研討會上,來自中國通信學會委員會和臺灣郵政協會的業界人士、專家等就兩岸郵政改革、郵務類業務的發展、郵政速遞物流領域的合作以及兩岸郵政金融業務等進行了專題報告與討論。兩岸郵政業界人士紛紛表示,希望兩岸能夠早日實現全面、直接的通郵,使其更好的為兩岸同胞的郵政業務服務。

  自1979年以來,大陸開始受理寄往臺灣的平常和掛號函件業務,海峽兩岸通郵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隨著兩岸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兩岸經濟往來和人員交流的愈加頻繁,資金流、物流、資訊流的傳遞更加迫切。尤其是兩岸包機和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的開通,使得早日發展集三流於一體的兩岸郵政業務的呼聲越來越高。

  現階段,兩岸的郵政互辦業務還比較單一,還僅限于平常及掛號信函、明信片、印刷品、盲人讀物和印刷品專袋。以小型包裹快遞、大型集裝箱運輸等為代表的物流郵政業務目前還需經第三方進行週轉。不能實行全面、直接通郵,使得兩岸郵政市場無論從運輸時效、運輸成本以及市場競爭力等方面都受到很大影響。因此,早日實現全面、直接的通郵不僅成為兩岸郵政業界人士的共同呼籲,更加成為兩岸同胞的迫切需求。

  “去異求同,互相溝通,為兩岸未來的郵政發展共同努力。”這是臺灣郵政協會董事長黃書健先生此行最想表達的。從1994年以來,兩岸郵政組織先後舉辦過7次研討會,分別從兩岸郵政技術和業務等領域進行了有效的溝通和研討。面對目前這種必須經第三方週轉的形式,黃書健坦言臺灣郵政市場的發展競爭力受到了很大影響。現在兩岸郵政的全面合作在技術和業務領域上的實現已經不存在問題,黃書健非常期待兩岸郵政業務的早日合作。他非常看好發展兩岸郵政的互通,並且相信兩岸郵政所提供的郵務及物流服務將為兩岸同胞提供最可靠、最安全的服務。

  對於這種時效性的滯後,來自臺灣郵政協會的曾錦雄先生也表示了同樣的呼籲。曾錦雄表示,因兩岸未辦理快捷郵件、小包裹等業務,使得民眾認為無法交寄具有時效性的商業文件或物品,感覺不方便。由於雙方互換的郵件必須要經過第三方週轉,兩岸的郵件處理中心之間不能直接進行業務溝通等,使兩岸信件的傳遞時間、作業流程以及運輸成本等受到很大影響。曾錦雄提議,兩岸郵政能儘快開辦快捷郵件小包裹業務,以應對市場需要。他強調,這不僅是加強兩岸郵政訊息的傳遞,郵政技術的相互學習,更是使兩岸同胞共用其利,共用其惠的好事。

  面對兩岸郵政物流市場的廣闊前景,來自中國郵政速遞服務公司的馬佔紅就兩岸急需加強合作,共拓市場也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強調指出,目前大陸與臺灣快遞市場的需求旺盛與雙方基本沒有進入雙方合作的狀況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兩岸郵政雙方都具備著龐大的網路優勢以及品牌優勢,他希望兩岸郵政應儘早合作發展,共同開拓兩岸的快遞市場,早日確立在此市場中的優勢地位。(陳寧) 

 
編輯: 陳寧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