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首頁  要 聞  動 態 重要言論 各方反應  分析評論  新機遇  人員往來  “三通”  産業合作  金融合作  兩岸經濟合作機制
  首頁-專題-交流-促兩岸交流大發展 開創和平發展新局面-人員往來-動態
 
赴臺遊逐漸降溫 業界呼籲取消戶籍限制
 
 
  來源: 新京報      日期: 2008-11-04 08:18

 

  從最初的火爆局面,到後來的逐漸降溫,臺灣遊對大陸公民開放3個多月以來,限制逐步放寬、手續逐步簡化。但是在政策限制的逐漸放開中,赴臺人數依然沒有達到旅行社的預期。兩岸業內呼籲政策繼續放寬,乃至取消對赴臺遊公民戶籍的限制。

  臺灣遊7月18日對大陸居民正式開放的時候,到各家有資格組團的旅行社門市諮詢的市民“幾乎擠破了頭”。但情況到了8月就開始急轉直下。當月,數家組團社的報名人數就減了15%到20%,9月開始有一個回升,但一直也是半紅不黑,直到11月,隨著金融危機爆發,臺灣遊市場也繼續下滑。

  業界認為,偏高的價格和過多的身份限制,是阻礙赴臺遊發展的兩大問題。

  價格 降不降是個問題

  從開放初的萬元左右,到現在,臺灣遊已普遍降價一成,之所以沒有進一步降價,主要是受到地接費用最低限制的制約。為保證臺灣遊不像“新馬泰”一樣被“做爛”、投訴頻出,國家旅遊局在開放之初就規定,每日接待費用不得少於80美元。

  “硬性規定地接費的下限,只能讓臺灣遊費用一直居高不下。”業內人士表示,放開限制,讓市場自由競爭,更有助於市場自身的進化。“市面上,什麼類型的臺灣遊産品都有,更有助於遊客選擇。”近日,臺灣方面旅遊協會的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臺灣方面正與大陸協商,考慮降低地接費用標準,用低價格刺激市場。

  但業內人士認為,低價是把雙刃劍,地接費用的降低,必然“附贈”接待標準的降低,放眼望去,市面上低價的香港遊、新馬泰,幾乎全都附帶著進店購物、拿回扣抵差價,這已經是旅遊業界公開的秘密,該怎麼加強監管,在平價基礎上控製品質,可能是大陸、臺灣雙方都要考慮的議題之一。

  政策 放寬限制傳利好

  價格並非臺灣遊的唯一瓶頸。大陸方面為力保臺灣遊健康、順利,最初就對組團人數、停留天數作了限制;也規定13個首批開放赴臺遊省市的居民,只能在戶籍所在地參團、在戶籍所在地辦理通行證,與赴港遊可以跨省市參團、回戶籍地參團的做法不同。“我們呼籲臺灣遊的開放範圍擴大到所有省市,並且取消對戶籍身份的限制。”業內人士表示,只有更廣大的市場,才能刺激臺灣遊繼續向前發展。

  根據目前的政策來看,赴臺遊的相關限制的確在放寬。11月2日晚,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執行會長張希欽表示,遊客在臺時間由10天增加到15天,大陸組團赴臺人數下限由10人變為5人。對此,北京一些組團旅行社認為這確是“利好”,肯定能在一段時間內刺激臺灣遊市場。

 
編輯: 陳寧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