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首頁  要 聞  動 態 重要言論 各方反應  分析評論  新機遇  人員往來  “三通”  産業合作  金融合作  兩岸經濟合作機制
  首頁-專題-交流-促兩岸交流大發展 開創和平發展新局面-分析評論
 
兩岸交往新舉措推出 跨海峽旅遊合作蓄勢待發
 
 
  來源: 新華網      日期: 2008-09-08 16:40

 

  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王毅7日受權宣佈促進兩岸交往的五項新舉措。其中包括,凡持有效往來臺灣的通行證及簽注的大陸居民,今後可以經金門、馬祖、澎湖往來大陸與臺灣本島;首批開放赴臺旅遊的大陸13個省市居民,今後可以赴金馬澎旅遊,並經金馬澎赴臺灣本島旅遊。

  “這意味著,一個跨越海峽的兩岸旅遊合作區已經初步形成。”正在廈門參加第四屆海峽旅遊博覽會圓桌會議的海峽兩岸業界人士,得知這一消息後歡欣鼓舞。

  “兩岸業界期盼多年,海峽旅遊區終於迎來全新的時刻。”福建省旅遊局副局長陳揚標説,這些舉措正當其時,兩岸旅遊業合作將呈現更緊密的雙向交流態勢,海峽西岸的城市將“立足西岸、聯手東岸”,把海峽旅遊區打造成世界級的旅遊目的地。

  兩岸業界認為,大陸游客經金馬澎轉机赴臺,將極大地促進“臺灣遊”市場的成熟,從而推動兩岸旅遊合作的發展。赴臺遊客通過廈門-金門-臺灣路線赴臺旅遊,由於實現“截彎取直”,往返旅費大大降低;而且赴臺遊的時間不受週末包機時間、班次的限制。

  “這樣大陸居民赴臺可以天天出團,客源更穩定,旅遊線路更多樣,未來兩岸可以共同設計豐富多彩、價格實惠的中短途臺灣特色遊,赴臺遊的市場前景將更加廣闊。”臺北市旅行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姚大光説。

  為因應兩岸旅遊新態勢,海峽西岸區域閩、浙、粵、贛四省23個省轄市(計劃單列市)旅遊局局長,7日在第四屆海峽旅遊博覽會圓桌會議上簽署了《海峽西岸旅遊區域合作聯盟廈門宣言》(簡稱《廈門宣言》),就全面對接兩岸旅遊合作達成共識。

  《廈門宣言》的主要內容,即23個聯盟城市以海峽旅遊為主題,加強與臺灣業界尤其是旅遊部門、旅遊協會的長期合作關係,積極推進旅遊交通網路的打造,形成海峽旅遊的發展合力。

  金門縣交通旅遊局局長林振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金門也提出“N+X”區域合作框架與大陸《廈門宣言》城市對接。N指大陸的旅遊區域聯盟城市,“X”則指臺灣城市。第一階段,可實現“23+3”框架,即23個大陸聯盟城市加上金馬澎三地。接下來,逐漸將兩岸區域旅遊合作的範圍擴大到臺北和高雄乃至涵蓋臺灣23個縣市,形成“23+23”的框架,兩岸形成一個“區域對區域”的全面合作對接形態。

  目前閩臺兩地已經開始合作編制海峽旅遊規劃,在本屆旅博會上,兩岸的旅遊業界專家都將參與海峽旅遊區的線路安排、景點規劃,協商設計連接閩臺兩地的各條精品旅遊線路。“下一步兩岸業界將緊緊圍繞海峽旅遊産品規劃、行銷推廣,積極合作,謀求雙贏,共同推動培育海峽旅遊品牌。”陳揚標説。

  王毅7日表示,兩岸旅遊前景非常樂觀。下一步,國家旅遊局和有關部門將協商,在首批開放大陸13個省市居民赴臺旅遊的基礎上擴大開放範圍,屆時,參與兩岸旅遊事務的旅行社將會增加,航點、航班將會增加,兩岸交通也會呈現進一步發展的繁榮局面。

  國家旅遊局局長邵琪偉在6日晚的旅博會開幕式上表示,希望兩岸旅遊界以合作共贏為目標,共用旅遊資源,深化誠信合作,使旅遊合作向機制化發展,共同打造“海峽旅遊”品牌,同時,兩岸旅遊業還應以開闊的視野,形成旅遊經濟圈。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鄧利娟認為,跨越海峽旅遊合作不僅是廈金兩地的事情,也不僅是閩臺兩地的事情,在兩岸關係出現良好勢頭的新形勢下,這些新舉措將擴大交往的規模和層面,更好地促進兩岸民眾良好互動。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專任副教授鄭又平博士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隨著大陸居民赴臺旅遊進一步發展,兩岸人民將因交流的增多而産生更深厚的情誼,這可以化解過去因為種種原因造成的隔膜,增加互信,營造更加和諧的氛圍。

 
編輯: 李桂英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