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首頁  要 聞  動 態 重要言論 各方反應  分析評論  新機遇  人員往來  “三通”  産業合作  金融合作  兩岸經濟合作機制
  首頁-專題-交流-促兩岸交流大發展 開創和平發展新局面-産業合作-動態
 
“海峽旅遊區”催生兩岸旅遊對接新模式
 
 
  來源: 經濟參考報      日期: 2008-09-09 00:29

 

  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啟動,大陸游客可經金門、馬祖海上直航轉机赴臺旅遊,使兩岸旅遊合作出現新的形勢和契機。專家以及兩岸業界指出,以“區域對區域”合作為基礎的“海峽旅遊區”將為兩岸産業合作提供新模式。

  “赴臺遊”助推海峽旅遊區成為第四大旅遊板塊

  “福建將進一步拓展閩臺旅遊雙向對接,將海峽旅遊區打造成繼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之後的第四大旅遊板塊。”7日在廈門舉行的第四屆海峽旅遊博覽會圓桌會議上,福建省旅遊局副局長陳揚標表示。


  “金門至廈門海上直航航線對13個省份的大陸居民開放後,大陸游客赴臺不再只有單一通道,兩岸旅遊對接還將以‘海空聯運’等方式出現。”陳揚標説,赴臺遊客可以通過海上直航至金門,再轉機到臺灣本島,廈門和金門將成為兩岸旅遊合作的樞紐和轉机地。


  更重要的是,通過整合海上直航航線優勢,以福建為主體的海峽西岸旅遊區,將與臺灣旅遊區域連為一體,一個跨越海峽、連接兩岸的“海峽旅遊區”初具雛形。


  根據湖北大學旅遊發展研究院院長、《海峽西岸旅遊發展規劃》總主持人馬勇為“海峽旅遊區”下的定義,海峽旅遊區包括東岸臺灣地區及以浙江溫州、福建為主體、南至廣東汕頭的西岸地區,可分為核心圈與拓展圈兩個空間層次:核心圈指海峽東岸的臺灣和海峽西岸的福建全省;拓展圈的地域範圍擴展到浙江南部溫州地區、廣東東部汕頭地區,使海峽旅遊與北部的長三角和南部的珠三角兩翼相連接。


  據了解,海峽西岸旅遊區已被國家旅遊局列為“十一五”期間優先發展的12個重點旅遊區之一。借助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啟動、金馬澎海上直航開放的難得機遇,福建將進一步拓展閩臺旅遊雙向對接,將海峽旅遊區打造成繼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之後的第四大旅遊板塊。

  海峽旅遊合作機制不斷完善

  “事實上,由於閩臺間海上直航通道建立,一個小型的‘海峽旅遊圈’已經在閩臺區域內形成。”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鄧利娟教授指出。


  2001年1月,廈門與金門、馬尾與馬祖開通了海上直航航線,2006年6月又開通泉州與金門直航航線,從而建立起三條閩臺區域內旅遊交通快速通道。2004年12月、2005年6月、2007年9月福建居民赴金門、馬祖、澎湖旅遊相繼啟動,率先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兩岸雙向旅遊。截至去年底,“金馬澎旅遊”共組團2558個、55906人次,其中2007年有1271個團組30767人次,是前兩年累計數的1.2倍。


  同時,閩臺旅遊合作機制也在不斷完善。近年來,福建省每年都邀請臺灣民間旅遊組織協辦媽祖文化旅遊節、關帝文化旅遊節等節慶活動,從2005年開始,連續舉辦了三屆“海峽旅遊博覽會”,得到了臺灣旅遊業者廣泛響應,成為推動兩岸旅遊合作的重要平臺。福建旅遊業界還與臺灣六大旅行同業公會簽訂了《海峽旅遊區域協作備忘錄》,通過參加臺北旅展、海峽兩岸旅行業聯誼會、舉辦海峽旅遊論壇、邀請臺灣業者來閩考察等交流合作活動,共同開拓客源市場,培育“海峽旅遊品牌”。


  鄧利娟認為,建立在區域合作基礎上的“海峽旅遊區”的成熟形態,應使福建成為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的主要通道,實現兩岸旅遊互動,與臺灣在資源開發、市場互動、産業投資、企業管理、資訊交流等方面進行廣泛合作,提升區域整體的競爭力水準,共同努力把海峽旅遊區建成世界級的旅遊目的地,共同打造海峽旅遊品牌,形成海峽兩岸旅遊市場的一體化。

  “區域對區域”合作催生兩岸對接新模式

  廈門大學臺灣中心副主任李非教授認為,在“區域對區域”的合作架構下,兩岸旅遊業合作將真正進入實質性階段,雙方合作互補將實現區域之間資源互相補償與優化配置。


  李非認為,具體來説,兩岸將以建立“海峽旅遊區”為目標,進一步整合優勢旅遊資源,在資訊交流、客源互送、資源開發、産業投資、市場互動、企業管理等方面進行廣泛對接和合作,大陸可以引進旅遊管理人才,吸收新的旅遊經營方式以及行銷方式和理念,提高旅遊經營效率;臺灣可以拓展市場空間,降低經營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兩岸可走資源共用和利益最大化的合作之路。


  “兩岸産業的合作,經歷了企業對企業、民間對民間、行業對行業的方式,現在正進入這種‘區域對區域’的新對接模式。”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唐永紅説。


  目前兩岸經貿既處於區域一體化的背景下,又面臨兩岸形勢“趨暖”的新變化,創新兩岸交流合作方式,進一步破除障礙與壁壘,建立這種次區域層面的合作機制與模式,既是順應兩岸政治經濟關係發展態勢的需要,也是兩岸經貿合作進一步提升的客觀要求。


  “隨著兩岸經貿合作交流層面的不斷開放和深入,兩岸將在多個領域出現産業對接合作的機遇,旅遊業區域對區域的合作,將為兩岸在金融、航運、物流、高科技等産業的對接提供可借鑒的模式,成為兩岸經貿合作的一個新樣本。”唐永紅指出。

 
編輯: 李桂英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