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邊趖
 
 
  來源:      日期:2005-10-21 17:05

 

  臺南小吃,種類繁多,其中以歷悠久而聞名,有以口味特殊而聞名,而以名稱奇特至聞名全省者,則要數「鼎邊趖」了。 

  在十多年前,臺南只有一家出售「鼎邊趖」,後因生意興隆,經營者才逐漸增加;到了今日已完全失去「糊」的狀態,而成為一種湯類的小吃。 

  「鼎邊趖」所用材料甚多,除了生蚵、金針、木耳、筍絲、幹魷魚絲以外,尚有一種狀如麵粉皮的材料,它是用米磨成粉調稀後火熱的大鍋子一澆,煮成薄片,然後切絲,吃起來清爽味甘,別具風味。

  它和棺材板一樣,有一個奇特的名字。鼎是「大口鼎」的意思,也就是閔南話中所説的「大鼎」和「大鍋子」的意思。銼則是閔南話「游動」、「蠕動」的意思。因此熟悉閔南話的人,就不難覺得,鼎邊銼的意思其實是很鮮明的。它所用的基本原料是米漿。整個來説,就是用米漿在大鍋中游動、蠕動煎熟,再加上配料煮熟,成一種類似高湯的美食。據説它最早是福州菜的一種,它的外表乍看之下,有點像春卷皮。不同的是,春卷皮是以麵粉製成;鼎邊銼是以米漿作原料,吃起來有點像粿仔條。鼎邊銼一般都是煮湯吃,將所有的材料放進大鍋裏煮熟,再放進小碗裏。雖然是小小的一碗,內容卻是芳香無比,夏天食用特別爽口。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