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三地門

時間:2007-05-25 13:17   來源:台灣網

  三地門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地處屏東東北靠山隘寮溪畔,顧名思義即“三地之門”,三地意指水門、三地、北葉三個排灣族村落聚居地;三地門鄉擁有得天獨厚的美景,青山巒迭、溪水幽幽,更有豐富的排灣及魯凱族特殊文化資産,也是最大的山地鄉。

  三地門原地名排灣語為“音斯笛摩兒”,清朝時期漢人北移開墾時稱之為山豬毛,1935年日本將排灣族Timor、Talavatsal、Salalau三社居民遷移到今日的三地門,並規畫為棋盤街道聚落,當時屬高雄州屏東郡管轄,稱為“山地門”;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初期改設高雄縣“三地盟鄉”,1947年易名為“三地鄉”,1950年改隸屏東縣,1992年8月才正式更名為“三地門”。

  隘寮溪主要由南北兩大支流匯合而成,南隘寮溪發源於北太武山;北隘寮溪發源於知本主山附近的巴尤泡池稱為巴尤溪;南北兩溪蜿蜒向西流至三地門附近會合,有三地門大橋貫串山地與平地交通,橋下溪床戲水、露營烤肉皆宜;出山谷沿西北像流到屏東縣裏港鄉磚子附近匯入荖濃溪,全長約90公里。

  三地門鄉內除了常見之舊紋理(石板屋)外,還有部落生活所形成的梯田地景、豐年祭等文化傳統祭典以及以“排灣三寶-陶壺、琉璃珠、青銅刀”為主要發展重點的傳統工藝與文化産業,而每年的豐年祭則是當地居民的一大盛事;三地門鄉也有許多豐富的旅遊景點,例如三地門橋、22號省道公路風光、水門、德文風景區、大津瀑布、海神宮、賽嘉航空公園、臺鳳高爾夫球場、馬兒村迎賓大道、綠色隧道、戲水樂園、青山村海神宮、莎卡蘭生態園區、以及三地村工藝大道等,或到部落遺址尋幽訪古,都是相當不錯的行程!

  三地門鄉的藝術工作者,平時除了致力於傳統藝術的推廣外,在藝術品的創作更是有獨到之處,在無琉璃製作、傳統服飾的印染刺繡、陶壺、木雕、石雕等等都結合了現代藝術與原始圖騰,融合了原住民的元素,在細膩的工藝作品中多了一份原住民的情感,其中最為特別的是由原住民工藝大師撒古流親自設計施工的三地門鄉公所。

  交通資訊

  自行開車:

  “國道”一號:由高雄交流道下,接臺1乙線至後莊續行臺1線,至屏東行駛22號省道,到水門走産業道路(往臺灣山地文化園區)即可到達三地門。

  搭乘大眾運輸:

  客運:于屏東搭乘屏東客運往龍泉、三地門方向之班車至水門站,轉乘往屏東客運往臺灣山地文化園區方向之班車即可到達三地門。

編輯:鐘寶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