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久居臺灣的老人欲回長探親見昔日好友

時間:2010-07-05 15:40   來源:吉林新聞網

  闊別多年,昔日青澀的少女如今已是耄耋老人。但兒時那段最真摯的友情、昔日那段最美好的記憶成了兩位老人最寶貴的回憶。

  今年83歲的陳耀蘭老人在臺灣居住多年,6月12日,老人終於將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長春探望親人了。4日,老人的外孫女給本報打來電話説,這次老人回家鄉,最大的心願就是想見一見當年最好的朋友、著名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呂啟鳳,但是因為多年未見,早就失去了聯繫。

  4日,83歲陳耀蘭老人的外孫女張女士給本報打來電話説,她的姨姥陳耀蘭老人在十幾歲的時候就與家人搬去臺灣居住,在這期間老人曾兩次回家鄉探望親人。“我姨姥曾在1988年和1996年回來過,一晃又15年沒有回來了。她很想念家鄉的親人。”

  再過一個月,陳耀蘭老人就將回到家鄉長春了。在回來之前,老人給張女士打來電話説,這些年她一直有一個心願,就是希望找到自己當年的最要好同學、好朋友呂啟鳳。多年未見,陳耀蘭老人已經無法聯繫上呂啟鳳,而當年那最真摯、最美好的記憶,卻成為老人一生難忘的回憶。而前些年陳耀蘭老人曾經兩次回來,第一次因為呂啟鳳老師在外拍劇而遺憾地擦肩而過,第二次終於見面了,卻短暫地匆匆告別。

  呂啟鳳老師是長春市人,著名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現任長春話劇院一級演員,呂啟鳳老師在舞臺上塑造的完美形象,一直被全國廣大電視觀眾親切地稱為“舞臺第一媽”和“天下第一娘”。4日,記者終於輾轉聯繫上了呂啟鳳老師。

  近段時間,呂老師因為身體不適而不得不推掉了好幾部影片的拍攝,為了不讓呂老師太過勞累,記者通過電話將陳耀蘭老人希望與她見面的事情告訴了她。

  “我們倆當時好得就像一個人似的。我還記得那個時候她要和家人搬到臺灣去,她就四處找我,希望我和她一起走……”提起當年,呂老師很激動,她説那時她們都很小,只有十幾歲。“我喜歡唱歌,她也喜歡唱歌,我們在一起天天唱歌,大歌本抄得很厚……”當時她們就讀的學校高中,就是後來的長春市女子高中。“我在班裏最小,她叫我小鳳,我叫她耀蘭。”

  “我記得1988年她回來那次還特意來找我,但因為我當時在外地拍戲,所以沒見到,很遺憾。當時她在門口見到了我的小女兒,她就問‘你是呂啟鳳的孩子吧。’那時她都想到拍攝地來找我了,但因為聯繫不上,她也不知道我在哪拍戲,就沒見到。”到了1996年,正當電視劇《咱爸咱媽》熱播時,陳耀蘭再次從臺灣回來了。“那次我們終於見到了,那次見面太難忘了,當時真不知道是哭還是笑,多少年了,都不是當年的模樣了,但我們互相都認出來了。”那一次的相見因為時間匆忙而很快結束了。到今年又過去快15年了。人生有多少個15年可以讓我們去等待,呂啟鳳老師説,這一次得知陳耀蘭要回來她很開心,更期待著不久的相見。

  呂啟鳳簡介

  著名表演藝術家。1931年11月生,吉林長春人。國家一級演員。畢業于長春市女子高中。曾任吉林省青聯委員、省婦聯執行委員、東北戲劇節歷屆評委、金獅獎東北區評委。現任長春話劇院一級演員,係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視協吉林分會會員、電影表演學會、莎士比亞協會會員。享受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

  主要業績:1948年參加工作,任社教隊隊員。1951年任長春市文工團團員,于1953年、1981年先後到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和中央戲劇學院學習進修。五十年來,參加演出了百餘部話劇、10部電影,近30部200多集電視劇。並導演了13部話劇,在舞臺上、熒屏上、銀幕上塑造了不同行業、不同年齡、不同類型的各階層婦女形象,被全國廣大電視觀眾親切地稱為“舞臺第一媽”和“天下第一娘”。她在話劇《雷雨》中扮演繁漪、《救救她》中扮演方老師、《戰鬥的青春》中扮演許鳳,在北京、天津、瀋陽、長春等地演出,均受到一致好評。電視連續劇《紀委書記》、《老道口》、《咱爸咱媽》、《雪野》、《大年初一》、《女人天生愛做夢》等十余部電視劇獲得了“五個一工程”獎和飛天獎、金鷹獎。其中《大年初一》獲得澳大利亞第七屆培特電視劇獎。電影《男婚女嫁》、《離開雷鋒的日子》均被評為十佳影片。進京演出話劇《關不住》曾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其所執導的《再回頭是百年人》獲吉林省匯演演出一等獎和導演一等獎。她還獲得第十屆電視金虎獎最佳女演員,並於1997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及“從事話劇五十年”榮譽證書與紀念獎牌。

編輯:劉凱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