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標準委等14個部門聯合發布《2005-2007年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標準發展規劃》
--2005-2007年國家將制修訂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標準926項
近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土資源部、建設部、交通部、信息產業部、水利部、農業部、商務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國家林業局、國家海洋局、中國氣象局等14個部門聯合發布了《2005-2007年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標準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政府推動、行業管理、企業為主、適應市場、突出重點、國際接軌的原則,對節能、節水、節材、節地、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廢舊產品及廢棄物回收與再利用、清潔生產等8個領域的標準制修訂工作做具體規劃。
經濟快速增長與資源環境的矛盾越來越突出,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緩解資源環境的壓力,是我國長期面臨的首要問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資源節約工作,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2005年6月,國務院發出《國務院關于做好建設節約型社會近期重點工作的通知》(國發[2005]21號),提出要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節能、節水、節材、節地、資源綜合利用和發展循環經濟為重點,盡快建立健全促進節約型社會建設的體制和機制,逐步形成節約型的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以資源的高效和循環利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對開展資源節約工作的一係列決定,國家標準委等14個部門成立了《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組織機械、電力、輕工業、建築材料、鋼鐵、有色金屬、電器等協會(聯合會)及中石油公司、標準化研究院等單位開展了規劃的編制工作,經過充分的研究論證,現已正式發布實施。
《規劃》提出2005年至2007年國家標準制修訂標準重點項目926項。其中節能重點項目330項,圍繞工業、建築、交通運輸、農業、商用和民用領域開展標準的制修訂;節水重點項目150項,圍繞工業、農業、城鎮生活以及海水利用等四大領域開展標準的制修訂;節材重點項目101項,圍繞建築材料、鋼材、木材、有色金屬領域開展標準的制修訂;節地重點項目23項,圍繞農用、城鎮領域開展標準的制修訂;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重點項目140項,圍繞太陽能熱利用、風能開發利用、太陽光伏發電、氫能開發和儲運、生物質能開發利用、海洋能開發利用等領域開展標準的制修訂;礦產資源綜合利用重點項目44項,圍繞金屬、非金屬及其尾礦等領域開展標準的制修訂;廢舊產品及廢棄物回收與再利用重點項目131項,圍繞廢棄產品、工業廢棄物、其他廢棄物以及舊貨產品等領域開展標準的制修訂;清潔生產重點項目7項,圍繞工業、服務業領域開展標準的制修訂。《規劃》還明確了每項標準的制修訂進度。
為了把各項任務落到實處,《規劃》提出了6項保障措施。一是充分發揮各部門、行業協會和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作用,建立有效工作機制;二是鼓勵企業積極參與標準研制工作,發揮企業作用,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標準化工作機制;三是結合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轉變增長方式的需求,進一步完善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標準體係;四是加強標準的前期研究,建立標準與科研協調發展機制;五是強化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標準的宣傳與貫徹力度,推動標準的實施;六是擴大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標準化的國際合作和交流。
規劃的發布和實施,標志著我國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標準體係的建立,將有助于推動全社會資源消費方式的轉變,以更好地發揮標準化在促進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工作中的作用。
來源:國家標準委辦公室
編輯:wei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