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網11月29日天津消息 臺北科技大學循環型環境研究中心主任張添晉教授今日表示,兩岸在生態工業園區建設中蘊涵著極大的商機,希望各位臺商能夠抓住機遇發展。他認為兩岸在生態工業園區的建設方面也有很多可值得雙方借鑒的經驗。
張添晉援引用國際上的發展經驗進行了分析。他說,當民眾生活品質提高後,就會開始要求環境品質的相應提升。目前國際上對生產的原料和產品等有很高的規定,包括原料中的有害物質量、原料中的用料能源品種等,都要求用量最少化。這使得提供產品的制造商急需環保的、可循環利用的資源能源,需要工業生態化。
張添晉認為資源的回收利用就是工業生態化的一個起始點,而這回收再利用積累到一定程度後,利潤和效益將是可觀的。將來生態化工業園區就服務于產業鏈的末端和前端,而前端就是國際上的壓力。國際上對產品制造商的責任要求越來越重,制造商就會回頭要求有一些有生態鏈接的生態化工廠,所以生態園區就在此成型。
張添晉說,這方面大陸的商機非常多,因為大陸現在的經濟現今快速發展,有很多的資金進來,其所衍生出來的物質將來都要回收,那回收就要靠這些生態工業園區來做。所以生態工業園區建設大概會在十年後會取代現在的基礎建設。基礎建設當然都會被要求,但生態工業園區會替整個環境達到生態電解的作用,然後就朝類似歐洲的發展模式去發展。所以說將來的前途是很大的。
張添晉認為兩岸在生態工業園區的建設有很多可互相借鑒的方面。現在中國大陸有11個工業生態園區,都是政府大力扶持,在朝著一個良好的方向在發展。而且臺灣地區目前的傳統工業區和高科技工業區都投資大陸,生態工業園區的重要性會越來越明顯,因為它將來可逆向,把回收的東西過來,作成原料和產品,一些單位就不用再用一些開採的原來和產品,對他們的產品的本身將有很大的幫助。(李桂英 魏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