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交流-第一屆兩岸民間菁英論壇在滬舉辦-精彩言論
 
兩岸“三通”應只爭朝夕
 
 
  來源:      日期:2005-09-16 00:03

 

    2005年9月15日9時,上海,首屆兩岸民間菁英論壇會場。大陸經濟發展與臺商在大陸投資、兩岸直接通航問題、兩岸農業交流合作的前景與方向、兩岸投資貿易正常化,一個個攸關兩岸民生、未來的議題,等待著兩岸專家學者“腦力激蕩”,各抒己見,與會人士普遍認為———

    2005年9月15日9時,上海,第一屆兩岸民間菁英論壇會場。主席臺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親切握手。

    “兩岸合則兩利,分則兩害已成為兩岸同胞堅定的共識。兩岸同胞必須緊緊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面向未來、攜手合作,共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盛舉。”賈慶林主席説。

    “我們的目的,是為兩岸找出一條可行的道路,將我們過去所架的橋索,變成跨越兩岸之間的一條直接而寬闊的康莊大道。”宋楚瑜主席説。

    大陸經濟發展與臺商在大陸投資、兩岸直接通航問題、兩岸農業交流合作的前景與方向、兩岸投資貿易正常化,一個個攸關兩岸民生、未來的議題,等待著兩岸專家學者“腦力激蕩”,各抒己見。其中,兩岸“三通”直航議題,引來最多關注。

    推動“臺北—上海試點直航”

    “我們認為可以推動‘臺北—上海試點直航’來加速兩岸直航。”宋楚瑜主席在開幕式演講中,為推動兩岸直航提出了明確的近期目標。他説,推動“臺北—上海試點直航”的主要理由有三點,第一是因為臺北與上海兩大城市,地理相近、人民生活水準接近,而且雙方民眾和貨物的往返流量大,顯然推動兩市試點直航有其必要性;再者,推動兩市試點直航可以嘉惠大上海地區的50多萬台商,節省大上海地區臺商往返兩岸的時間成本;更重要的是,兩岸要迎接國際化的挑戰,外商公司、外資企業及臺商都需要便利的交通來達到佈局全球的目標。唯有如此,上海及臺北兩地才能同蒙其利,兩地的溝通與合作得到加強,兩岸方可攜手面對國際市場的挑戰。

    宋楚瑜説:上海有超過50萬以上的臺商,大家都企盼早點直航。臺商也好,“陸商”也好,所有投資人都了解,兩地直航若能實現,匯集在上海的便利,將造成新的形勢,最終形成“上海、臺北、香港”這個新的“經濟金三角”。

    兩岸“三通”,只欠東風

    參加論壇的兩岸人士莫不認為形勢逼人。為了兩岸的共同利益,“三通”不僅勢在必行,更應只爭朝夕。親民黨籍“立委”劉文雄説,應該看到,大陸發展“一日千里”,東海大橋、大小洋山深水港的啟動,很可能令臺灣原有的“優勢”進一步削弱,若兩岸實現“三通”,臺灣海運、空運直航一年將節省1000億元新台幣,還會帶來更為廣闊的經貿合作空間。親民黨希望兩岸擴大包機直航範疇,為全面直航做好準備。他認為,未來幾個月將是兩岸直航是否可以“法制化”的關鍵時期,也是檢驗兩岸和解程度的一個契機。

    臺灣“海峽兩岸航運交流協會”理事長胡漢湘説,一個兩岸“三通”,爭執了多少年。但到目前可以説,兩岸“三通”,只欠東風。我們希望臺灣當局在兩岸“三通”上不再設置人為障礙。

    “上海航空”董事長周赤認為,現在大陸方面已經表態將採取靈活的態度談判,希望臺灣方面能早點談、儘快談。他説,包機只是航空合作的一部分,兩岸航空合作還有更為廣闊的空間。

    直航應“先易後難”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高尚全在論壇上發表專題報告時表示,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應“先易後難”。他建議,兩岸經濟合作可從“容易之處”率先突破,也就是先易後難,比如縮短上海與臺北之間的通航時間,如果兩地間的飛行時間縮短1個小時,就非常方便。他表示,解決兩岸問題要從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出發,對此兩岸均需有決心、信心和耐心。

    臺灣政治大學亞太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李桐豪提出,一段時間以來,兩岸在通航方面的進展,業已在很大程度上證明了兩岸“三通”、直航的可行性,應以此為基礎實現漸進式的突破。他説,金門、馬祖與廈門、福州已進行4年8個多月的“小三通”,如果能擴大其運作範疇,將可證明直航的正當性,而成為臺灣與大陸開放正常直航的序曲。也就是説,可以嘗試推動辦理馬祖、金門與澎湖成為自由貿易特區,使這些地區與大陸指定港埠,無論在商業與航運合作都能整合為密不可分的合作體系,則不僅有助於這些臺灣離島的經濟發展,更能向臺灣本島人民展示直航的安全性,讓臺灣當局不再有阻撓開放直航的藉口。(記者 王堯 朱華夏)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