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邱宅:承襲中原建築文化的純正血脈

時間:2010-01-12 12:57   來源:海南日報

俯瞰海口中山路六十三號的邱家老宅。 海南日報記者 陳德雄

邱宅造型獨具一格的木雕藝術。 海南日報記者 陳德雄

邱家老宅前堂木製的八頁門一端。 海南日報記者 陳德雄

邱家老宅前堂大廳。 海南日報記者 陳德雄

  海南省海口市中山路63號的邱家老宅,是一處典型的瓊北古民居;這座民居,引起了目前正在撰寫《海南古代建築史》的海南大學社科中心研究員閻根齊的關注,他在研究海口古建築時,特別向海南日報記者推薦了這所宅院。

  邱家老宅不論是建築用材和技藝,還是空間佈局和設置,都沿襲了中原傳統建築的風格,其在文化血脈上的純正性,讓今人看到了中國古代建築的永久魅力。

  邱家老宅的大門臨街,玄武岩材質的門框顯得非常牢固,繞過中間豎有擋板的門樓,便可看見第一進老屋,前門上方檐下兩側,有2個“鬥拱”托住檁子和桷木。

  “在古代的民居中,鬥拱一般不會出現在平常百姓家的建築上,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員家庭才能使用,但到了清末,地處南疆的海南島大戶人家大膽使用一下,不是沒有可能的事情。”10月底,閻根齊與記者一起探訪邱家時如是説。

  典型性

  前後建築同中軸線

  據邱氏後人稱,邱家老宅始建於清代咸豐七年,即1857年,當時的主人是邱成順;老宅坐南朝北,前後五進,一度連綿百餘米,1913年拆掉最後一進後,目前只剩四進,但後面兩進中,第三進已經基本上坍塌,第四進也成了危房,真正能住人的只有前面的兩進。

  閻根齊説,邱家現存的四進老屋,從前往後,分別是前堂、中堂和後寢,高度呈稍稍遞增之勢,而且它們都處在同一條中軸線上,南北貫通,房屋週邊兩側各有一條小巷子,是供婦女和兒童日常走動的,他們不能從中堂正屋穿過;這與北方傳統的民居是一樣的,是典型的瓊北民居,表現出了“男尊女卑”的封建意識,但也體現了瓊北作為海南政治、文化中心的歷史厚重感。

  可以想見,五進正屋和兩側的廊廡,曾經組合成了邱家老宅的4個四合院,而四合院正是中原文化的明顯標誌。

  包容性

  二十多戶五代同堂

  邱家老宅的內部全是板材結構,即使是內墻也以木板、柱子代之(柱子底下有近1米高石柱礎支撐,既顯得美觀大氣,又能有效防止木材受潮腐爛),門扇、門頁則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安裝和卸下,尤其是第二進的前門部位,無墻,由8扇門來代替,且做工精巧,門板可以上下移動,以決定房屋的通風度和採光量。

  屋主邱慶洋告訴海南日報記者,聽長輩説,以前邱家每逢擺設壽宴和婚宴,便把這些位於房屋中軸線上的木門和擋板悉數卸下,於是南北一時間通透起來,屋裏屋外最多時能擺24桌酒席,十分熱鬧和壯觀。

  邱慶洋説:“海南建省前,邱家人丁最多時曾有5代,20多戶200多人全部住在這裡,在同一屋檐下生活;現在還是5代人的家族,但許多人都搬出去住了,只有幾戶人家仍住在老屋。沒有人居住的房子,老化和毀壞的速度也很快。”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