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海南保亭發展熱帶特色農業

時間:2010-01-12 11:09   來源:海南日報

溫泉水煮蛋是保亭的特色産品。海南日報記者 張傑 攝

  數萬畝紅毛丹紅遍山野,萬噸級冷庫冠絕瓊島中南,還有那不回家的牛、會上樹的雞、沖浪的魚在林間溪中自在逍遙。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的特色農業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蘊藏著無限生機。

  縣委書記鄭作生説,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熱帶水果産業,並通過政府補貼扶持,大公司大企業帶領農民創市場,多渠道發展生態農業,保亭正走出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農業道路。

  紅毛丹發展至3萬多畝

  説起保亭的特色農業,就不能不提到紅毛丹。記者每次坐車從五指山回海口,經過保亭時,一家名為“紅毛丹賓館”的旅店招牌總是非常顯眼。據説,賓館老闆當年就是種植紅毛丹發財致富,所以後來即使轉行了也不忘本,開家賓館也要起名“紅毛丹”。

  紅毛丹是典型的熱帶珍稀水果之一,其果實外形美觀、肉質細嫩、鮮美爽口,是果中佳品,曾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為優先推廣的“四大水果”之一,但由於紅毛丹生長對氣候、土壤、溫度、濕度的要求比較苛刻,在我國大陸地區,只有保亭最適宜發展種植紅毛丹。

  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紅毛丹就被國家農墾總局從馬來西亞引進我國,最後僅在保亭種植獲得成功,但保亭在1995年以前種植面積僅保留在400畝左右,而且是用於科研試驗的。

  縣長彭家典説,為了促進紅毛丹産業發展,保亭縣委、縣政府出臺多種扶持發展種植措施,經過十多年的努力,保亭紅毛丹面積已發展為現在的3萬多畝(含農場種植面積)。

  如今保亭已是中國最大的紅毛丹生産基地,而紅毛丹也和七仙嶺一起,成為最能代表保亭的金字招牌。在每年由保亭舉辦的海南七仙溫泉嬉水節期間,來自各地的遊客都對保亭當地産的紅毛丹讚不絕口。

  紅毛丹的迅猛發展得益於規模化産業發展。在保亭,種植上千畝的公司已有萬畝紅毛丹基地、亨通公司、馳宇公司等,通過大型投資公司的帶動,産業鏈已進一步拉長,還推出了“七仙嶺紅毛丹”品牌,並已暢銷省內外,每年運出的産量不斷增加,深得消費者的青睞。

  除特色紅毛丹外,保亭的龍眼、荔枝、芒果等發展也非常迅速,為當地農民帶來了大量財富。該縣三道鎮三弓村農民黃昌龍,擁有果園面積85畝,去年總收入20萬元,其中龍眼14萬元,紅毛丹6萬元。

  萬噸冷庫年內建成投産

  熱帶水果産業的快速發展,也為保亭農業帶來了新的挑戰。水果生産的季節性很強,而市場價格波動又大,如何才能讓保亭的水果賣出最好的價錢,取得最大的效益,就成了一個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在保亭新政鎮內,海榆中線248公里處的路旁,一個佔地103畝的萬噸級冷庫正在興建中,項目負責人盧德忠告訴記者,該冷庫年底前就可建成投産,屆時將成為海南中部和南部規模最大的、集農産品預冷、冷藏、加工和交易於一體的運銷中心。

  據了解,此前保亭還沒有一家水果保鮮預冷企業,銷往島外的紅毛丹、荔枝等水果,都要先運往廣東茂名等地進行預冷保鮮,不僅路途遙遠不方便,也增加了成本。

  該冷庫于去年10月開始建設,總投資5200多萬元,其中150萬元是保亭縣政府的補貼。縣委書記鄭作生説,政府投入的150萬元,很好地拉動了民間資本5000多萬元,還帶動了整個熱帶水果産業的發展。

  盧德忠説,原來保亭的水果都是在地頭包裝,農民開著小車到處叫賣,價錢自然上不去。冷庫建成後,水果儲存的時間更長,可以打時間差,並且通過深加工、精包裝,直接進入超市和高檔賓館。還可以制訂標準,交給農民去生産,發展訂單農業。“大企業配送是未來農業的發展趨勢。”

  縣農業局副局長高照雄告訴記者,萬噸級冷庫的建成,將解決保亭農業增産不增收,産量不低效益低,賣不出好價錢等問題,對增加農民收入,提升産業結構也具有重大意義。

  多渠道發展特色農業

  與熱帶水果産業一起堪稱保亭農業發展“雙璧”的是蓬勃發展的畜牧水産業。今年上半年,該縣的生豬存欄量就已達到11萬多頭、牛存欄12569頭、羊存欄8883隻、家禽22萬隻,畜禽肉類總産量2909噸,水産品總産量1347噸。

  縣畜牧獸醫與漁業局副局長陳才雄説,過去保亭的豬源不夠,還要從廣西等地引進,這幾年通過積極發展養豬産業,年出欄量上萬頭的養豬基地都不止一兩個,不僅解決了當地生豬市場緊缺的問題,更成為三亞等市縣生豬市場的主要供應地。僅去年一年,保亭銷往省外的生豬已突破3萬頭。

  目前,保亭已成立了4家養殖專業合作社和1家養殖行業協會,會員達到285人和13家企業。養鴨業産、供、銷一條龍的模式已初步形成氣候,全縣28戶養鴨大戶,統一由蒙永國、張進昌等幾個個體老闆提供種苗、飼料,産品實現保價增利銷售的經營模式已經形成。

  近幾年,保亭的一些特色農副産品也漸漸打響了名頭,不回家的牛、會上樹的雞、會飛的鴨、沖浪的魚、五條腿的豬、溫泉水煮的蛋,引來八方食客,為保亭農業和旅遊業增色不少。

  這些禽畜基本都是放養于田地山野,以野果、野草為食,處於半野生的狀態。利用現有的林地資源,發展林下經濟,促進農業和生態共同發展,這也是保亭農業的一大亮點。

  隨著保亭旅遊業的發展,以旅遊為代表的第三産業的經濟比重漸漸超過了第一産業農業。現在保亭已有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吃旅遊飯。在檳榔谷、呀諾達等景區,很多農民上午陪遊客拍照、賣旅遊産品,下午去種田,放牛,既不耽誤農業生産,又增加了收入。旅遊農業正成為保亭農業發展的新方向。

  相關連結

  -會上樹的雞——農家放養的土雞,白天在山林中覓食樹籽小蟲,晚上經常睡在農家果樹上,皮脆肉滑。

  -會飛的鴨——吃田螺、小蝦長大的鴨子,半野生狀態。

  -不回家的牛——平時放養在山林間的黃牛,特別是小黃牛肉,帶皮爆炒、火鍋都十分適宜,膠質特別豐富。

  -沖浪的魚——在水質純凈的山溪中生長的魚,因長年在湍急的溪水中生活,肉質特別滑嫩,適合香炸或煲仔。

  -溫泉水煮的蛋——用93℃高溫的溫泉煮熟,用吸管吸食。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