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斯憲:超越傳統旅遊發展模式 構建高端旅遊地産

時間:2010-03-21 18:01   來源:北京TRS資訊技術有限公司

  2010博鰲國際旅遊論壇地産與旅遊主題論壇在三亞舉行。圖為海南省副省長姜斯憲發表演講。攝影/吳陽

  中國網三亞訊, 3月20日上午,2010博鰲國際旅遊論壇地産與旅遊主題論壇在金茂三亞希爾頓大酒店鑽石廳舉行。海南省副省長姜斯憲發表主題演講。姜斯憲希望,借助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機遇,努力超越傳統旅遊業的發展模式,著力提高資源利用的文化含量、智慧含量、財富含量,構建現代高端旅遊地産框架,形成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的價值高地和持久動力。

  以下為演講全文: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媒體的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聚會於此,為中國旅遊地産業和海南"國際旅遊島"的可持續性發展建言獻策。作為東道,我謹代表海南省政府,對各位表示誠摯的歡迎和感謝!

  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房地産市場化運作發展史上,海南是一個繞不過去的章節。這裡是中國商品房市場化運作最早的地方,當下我國地産界的不少領軍人物都曾在海南開掘創業發展的"第一桶金"。上個世紀90年代的房地産泡沫也讓海南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併為中國房地産發展提供了前車之鑒。

  綜觀海南的房地産,在經歷了十年左右的回落和深度調整後,從2007年進入恢復性的快速增長期,尤其是在2009年底,隨著國際旅遊島上升為國家戰略,海南的房地産在短時間內出現了量價齊升的局面,(這個局面現在已趨於平緩。)並帶動海南各項經濟指標全線飄紅。這一局面也引發了很多擔心和質疑,海南房地産能否保持健康發展,將何去何從,再次成為熱門話題。

  借論壇機會,我想表達一個基本觀點,那就是--海南不會重蹈覆轍,我對海南房地産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有信心。

  這個信心來自我們對國際旅遊島建設的科學預期,來自我們對上個世紀90年房地産經驗教訓的認真總結,來自我們對海南房地産現狀和未來走勢的深入分析,以及我們對海南獨特資源的再認識。

  我想提供一組數據來支撐上述觀點:2009年海南房地産完成投資278個億,這個投資量佔我國房地産投資總量的0.78%,略高於海南佔全國人口的比重。但考慮到海南商品房銷售對象有一半左右在島外,因此海南房地産持續增長的空間仍比較可觀。2009年海南經營性土地出讓的面積和出讓收入在全國的比重都在1%以內,表明海南的土地市場總體上規範、有序、理性。按照目前的建設力度,海南每年需要投放的土地資源不超過全省陸域面積的千分之一,應當是可持續的。

  海南省委書記衛留成書記前不久談過一個重要看法,他認為上個世紀90年代海南的房地産泡沫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四點,一是上個世紀90年代海南省剛剛建省辦經濟特區,法律法規不夠健全,土地市場管理不規範;二是,當時的政府宏觀調控能力較弱,並有相當多的銀行直接參與房地産投資;三是當時海南省全省規劃和區域性規劃都沒有做好;四是當時市場條件不夠成熟。而這四點在今天都已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雖然我們對海南房地産市場的健康發展抱有信心,但我們也意識到,海南房地産的規模較小,對外依存度較高,因而它的抗波動能力相對較弱。這要求我們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用積極的和符合市場規則的政策措施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調控。其中規範企業之間的土地轉讓和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是最重要的兩個措施。

  今年1月15日,面對海南房地産價格上漲過快的問題,省委、省政府作出"兩個暫停"的決定,明確在今年3月底之前,暫停商業性開發土地出讓,暫停審批新的房地産開發項目。隨後,我省又先後出臺了若干具體規定,規範房産交易和土地轉讓,並盡可能公開市場資訊,抑制投機性購房,取得了一定效果。目前,海南已經啟動恢復商業性土地開發出讓和新的房産項目審批的準備工作,歡迎國內外優秀房地産相關企業參與海南房地産市場的公平競爭。

  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解決、改善本地居民的住房條件,是海南今年的一號民生工程。今年擬開工建設的保障性住房十萬套,包含了廉租房、經濟適用房、雙限房、公共租賃房以及棚戶區改造和城中村改造等。如果這些計劃能順利完成,可直接或間接使全省約八分之一的城鎮家庭從中受益,也有利於抑制房價。

  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房地産將繼續成為海南的支柱産業之一。而其中最具有獨特價值的是海南的旅遊房地産。

  海南地處國際公認的最適宜居住的金色緯度帶,擁有國內最佳的綜合生態環境。海南島的海岸線長達1528公里,其中具備旅遊房地産開發條件的岸線約佔一半以上,具有極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經過近些年的努力,海南已經初步形成了以觀光旅遊、時令度假、候鳥家居、會展商務等運營體系,以酒店、住宅、旅遊景點、文體娛樂設施為基本業態,從北到南沿海岸線分佈的觀光度假候居産業帶。其中已基本建成的濱海一線項目是亞龍灣,花費了十年左右的時間,而它的二線區域建設可能還要十年完成。正在積極推進建設的有海棠灣、清水灣等10余個海灣,規劃使用約166公里海岸線和536平方公里的濱海地區土地,需要三十年至五十年的時間方能基本建成,但每年都會有一些旅遊度假産品投放市場。另外,海南中部山區的熱帶雨林資源也列入了保護性開發的議程,還有溫泉等特色優勢資源有待開發利用。

  面對如此珍貴的開發資源和如此宏大的建設規模,我們希望借助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機遇,努力超越傳統旅遊業的發展模式,著力提高資源利用的文化含量、智慧含量、財富含量,構建現代高端旅遊地産框架,形成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的價值高地和持久動力。

  首先,要推動海南旅遊由觀光型為主的團隊旅遊向休閒度假生態旅遊轉型,這就需要結合旅遊度假區內部的度假産品,增強遊客延長逗留時間的意願。

  其次,要發展具有海南獨特性的主題公園,例如依託新的航太發射基地的航太主題公園以及正在策劃中的國家熱帶森林公園和國家海洋公園等。這些主題公園項目淡旺季之間的客流差異較小,有利於形成穩定的旅遊收入。

  第三,也是我今天演講中最希望予以強調的是,要創建環球企業綠都,締造海南國際旅遊島高端價值領地。這一概念的原創人是王子林博士。我對此十分認同。我們要利用海南氣候條件的獨特性,形成國內外骨幹企業和財富巨子為主體的綠色總部經濟、創意經濟、文化經濟、會展經濟、交流交往經濟等高端企業綠都業態。在網際網路高度發展和人們越來越關注發展事業和享受生活之間平衡的時代裏,這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企業綠都的發展有可能實現現代旅遊業的革命性變化。一是將觀光旅遊升級為綠色商務,其價值含量將大大提高;二是承載主體由個人轉化為企業,不僅提升了直接消費的強度,而且能從企業的經濟活動中帶來持續的稅源和其他收入;三是由旅遊度假本位轉變為以旅遊度假為愉悅背景,以總部綠色商務等經濟活動為深刻內容的高端經濟;四是推動數以萬計的企業巨子和成功人士把海南從第二居所轉變為其所從事事業的綠色延伸,成為企業的頭腦中心、研發中心、展示中心、交易中心和交流中心等。

  構建企業綠都實際上是把建設中心城市CBD和總部基地的成功實踐與海南長夏無冬的獨特氣候和環境優勢對接而成的力作,是實現海南國際旅遊島産業升級的戰略舉措,我們對此給予厚望。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我們願意為此臥薪嘗膽,奮鬥十年,努力實現中央對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的要求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期待。在此,我也籲請各位全方位地了解海南,把脈海南,為"國際旅遊島"的可持續性發展貢獻出無窮的智慧和創意,謝謝大家!

  姜斯憲:

  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協助省長負責省政府日常工作,並分管發展改革、國土環境資源、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外事僑務、國有資産等方面的工作。曾在上海擔任過副市長等職務。(文/吳陽)

編輯:李典典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