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廣東擬建26公里跨海大橋連通海南島

時間:2010-01-12 14:36   來源:廣州日報

  跨海建26公里大橋大陸連通海南島

  瓊州海峽跨海大橋項目已正式申請立項,專家稱其經濟戰略意義非常重大

  在《國務院關於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關於推進瓊州海峽跨海通道工程前期工作的表述再度引發關注。昨日,海南省交通運輸廳官員透露,跨海通道工程前期工作的進展比想像中要快,目前已正式向國家發改委申報立項。

  據介紹,目前瓊州海峽跨海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已開始,確定於2010年完成。該官員透露,目前現場已全部勘察完畢,但選線和建設方式的問題尚未最後確定。

  關於媒體報道的跨海通道工程將投資1400多億元的問題,海南省交通運輸廳廳長董憲曾表示,根據估算,1400多億元是耗資最大的西線方案的投資,而且是動態投資,靜態投資是1200多億元,如最後確定的是其他選線方案,投資可能還會少一些。至於2012年開工建設的説法,“這是我們理想中的時間,但存在各種不確定因素。”

  大橋跨海部分長26.3公里

  被譽為“黃金水道”的瓊州海峽是中國3大海峽之一,東西長度約80公里,南北平均寬度近30公里,不僅是溝通北部灣和南海中、東部的海上走廊,同時也是廣東至海南島和越南等地的海上交通捷徑。早在1974年,周恩來總理就作出批示,指示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萬里組織研究修建瓊州海峽跨海通道問題。

  從1994年開始,廣東、海南兩省正式對該工程建設開展了一系列專題研究工作,並提出了建設懸索式跨海大橋、斜拉式跨海大橋、沉管式隧道等多個比較方案和推薦方案。在10多年研究基礎上,最終確定以建設公路、鐵路兩用跨海大橋作為首選方案。

  據透露,日前,由交通運輸部、鐵道部和廣東、海南兩省共同組織編制的《瓊州海峽跨海工程規劃研究報告》已完成,專家們通過對13種工程方案進行研究比選後,確定以建設連接廣東省徐聞縣燈樓角和海南省澄邁縣道倫角的公路、鐵路兩用橋,也就是西

  線方案作為瓊州海峽跨海工程的首選方案進行重點研究。

  專家們認為,首選西線方案是因為選該方案建橋所跨的海底較平坦,地質條件相對較好,施工技術較為成熟,照此方案,大橋跨海部分長度將達26.3公里,在世界上僅次於新建成的杭州灣大橋。

  建成後駕車跨越海峽僅20分鐘

  湛江市交通局有關官員表示,跨海大橋爭取在2012年開工建設,2020年建成通車。擬建設的瓊州海峽跨海大橋將分上下兩層,其中鐵路橋為四線,設計客車時速160公里,貨運列車時速120公里,公路橋設計時速為100公里。工程靜態投資將超過1200億元,將由交通運輸部、鐵道部和廣東、海南兩省共同出資。而對於工程總造價,初步方案預計項目總投資約1421億元人民幣。

  大橋建成後,駕車跨越瓊州海峽只需20分鐘,而目前依靠渡輪通過海峽,候船和行船時間約需3小時。

  經濟戰略意義重大

  位於中國最南端的海南省,面向油氣資源豐富、戰略位置重要的南海,毗鄰國際主航道,是中國新興的能源基地和國際旅遊目的地,在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中,被賦予物流樞紐作用。但一直以來,瓊州海峽的天險也成阻斷兩岸交往的天塹。跨海大橋的建設不僅對海南和粵西的經濟社會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且對南海資源開發、實施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加強泛珠三角區域合作、促進北部灣地區發展、加快推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瓊州海峽跨海大橋建成後,海南省省會海口的6小時經濟圈,由此可延伸至廣州、桂林、南寧,12小時經濟圈可延伸至武漢、上海,運輸時效性提高甚為明顯。

  除此之外,海南的發展也有利於中國南海油氣資源開發與利用,有利於中國維護南海領土主權的完整。建設瓊州跨海大橋對於國家南海開發戰略舉足輕重,可以帶動泛北部灣經濟帶的長足發展。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