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媒體聯合採訪團走進洛陽 品千年帝都文化

時間:2010-04-20 13:06   來源:台灣網

  

兩岸記者在龍門石窟前合影(台灣網 宿靜 攝)

 

  台灣網4月19日洛陽消息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走進中原、尋根河洛”兩岸記者聯合採訪團19日上午來到龍門石窟,感受洛陽千年帝都文化。

 

  洛陽素有“九朝古都”之稱,先後有夏、商、東周、東漢、曹魏等13個王朝在此建都,建都史1500餘年。位於洛陽市南13公里處伊河兩岸山崖上的龍門石窟是中國著名的三大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經過自北魏至北宋400餘年間的不斷開鑿,現存有窟龕2345個,佛像近11萬尊,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

 

  進入龍門石窟景區,整齊鑿于山崖上的一座座窟龕,一尊尊神態或威嚴,或清秀的佛像讓兩岸記者讚嘆不已,記者們在感嘆先人聰明才智與高超技藝的同時,心中對宗教的信仰也油然而生。在龍門石窟中規模最大的一組摩崖群像奉先寺,面對著慈祥端莊的盧舍那佛,記者們紛紛向其膜拜,用心感受著洛陽千餘年佛教文化的積澱。

 

  在歷史底蘊深厚的洛陽,飲食也是一種文化。在以做洛陽水席聞明的真不同飯館,兩岸記者體驗到了洛陽文化別樣的厚重。

 

  洛陽水席是中國迄今保留下來的歷史最久遠的名筵之一,真不同洛陽水席從唐代至今,已傳承1300多年。所謂水席,一是指全部熱菜皆有湯;二是熱菜吃完一道,撤後再上一道,向流水一樣不斷地更新,全席共設24道菜。一道道色味俱佳的美食引來記者們交口稱讚,不愧是“中華第一宴”。(台灣網記者 宿靜)

 

 

龍門石窟中規模最大、最精美的盧舍那佛。佛通高17.14米,頭部4米,耳朵1.9米,豐頤秀目,儀錶堂堂。(台灣網 宿靜 攝)

 

 

洛陽水席第一道熱菜“牡丹燕菜”(台灣網記者 宿靜 攝)


編輯:劉凱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