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鬃山羊

時間:2008-12-18 13:46   來源:台灣網

  臺灣長鬃山羊是臺灣唯一的野生牛科動物,在分類學上,頭上有角的動物,若角為實心、會脫落,屬於鹿科,如梅花鹿、水鹿、山羌;反之,中空、不脫落,就屬牛科。羊類的角屬於後者,所以被歸為牛科動物。臺灣長鬃山羊雌雄均有一對大小一致的洞角,生長于額頂中心毗鄰之位置,終身不脫落。

  臺灣長鬃山羊擁有二尺高的跳躍能力,每小時20里的飛奔速度,在臺灣所有的哺乳類動物中,堪稱“輕功第一高手”。在南湖大山、雪山、玉山及秀姑巒山等山區碎石崖坡,偶而可驚鴻一瞥牠們飛壁縱橫的身影。其蹄向兩側分開,因此可以輕易抓穩石頭,于裸露的陡坡石岩上活動,牠們也是爬樹高手,具領域性,會以其眼前之眶下腺所分泌之腺體塗抹于樹枝或凸出的石塊上作為標記。

 

  長鬃山羊小檔案

 

  型態特徵:頭及軀幹長80-114釐米,尾長約6.5釐米,體重25 -35公斤。全體為深褐色,背頸中央一帶為黑色。腮、喉部和上頸為淺黃褐色,雌雄皆有一對洞角,呈圓椎狀,頂端尖銳且略向後曲,終生不脫落。

  分佈:由低海拔200公尺到高海拔之玉山南峰、南湖圈谷和雪山圈谷附近,都有臺灣長鬃山羊的分佈。目前在1000公尺以上的山區,它們的出現機會較高。

  食物:喜食植物及草,如冷杉、鐵杉、圓柏的葉子,以及芒草、咬人貓等。

  習性:為臺灣産唯一牛科動物,清晨與黃昏是其活動高峰,有強烈的領域性,會將身上的分泌液涂在其經常出沒路線的樹上,表示此路是它的。喜單獨活動,因其蹄有突出外側,可輕易絆住岩石表面而活動,常出現于裸露岩石崩塌處和險峻陡峭山區。

  分佈:由低海拔200公尺到高海拔之玉山南峰、南湖圈谷和雪山圈谷附近,都有臺灣長鬃山羊的分佈。目前在1,000公尺以上的山區,牠們的出現機會較高。

編輯:石慧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