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臺大熊貓徵名將體現親情友情

時間:2008-12-15 17:12   來源:新聞晨報

  權威發佈

  贈臺大熊貓確定來自四川臥龍

  臺灣小朋友期待已久的大熊貓在這個“六一”兒童節終於有了眉目。

  昨日上午,國家林業局宣傳辦主任、新聞發言人曹清堯在新聞發佈會上透露,向臺灣同胞贈送大熊貓的相關工作已開始,確定其來自於四川臥龍大熊貓研究中心,屆時有關人員將在那裏進行選擇。

  5月3日,中共中央臺灣事務辦公室有關負責人宣佈,大陸將向臺灣同胞贈送一對大熊貓。自從宣佈贈臺一對大熊貓後,對於其最終出自何處,當時曾經出現過很多猜測和爭執。除了呼聲甚高的四川臥龍外,還有野生大熊貓活動地的陜西秦嶺,以及北京、上海、福建等地的動物園也被納入媒體和公眾視野,但由於一直未有權威説法,所以一直備受期待。隨著昨日上午國家林業局的最終表態,這對贈臺大熊貓終於有了明確出處。

  四川臥龍大熊貓研究中心主任張和民非常高興,他説自己也是在昨日上午得到這個消息的,能把自己所在單位養育繁殖的大熊貓贈給臺灣同胞,他感到非常自豪和榮耀。張和民認為,可能是他們這裡大熊貓物種豐富、養殖繁育技術先進等原因,國家有關部門最終選擇了這裡的大熊貓。

  另外,曹清堯表示,臺灣的氣候和大陸南方相近,也有足夠的竹子種類可供大熊貓食用,完全可以滿足大熊貓的生活需要。

  選擇要求活潑、有繁殖能力的“少年”大熊貓

  曹清堯透露,在中國大熊貓種質資源最為豐富的四川臥龍大熊貓研究中心,國家有關部門工作人員將選擇現有人工繁育的大熊貓,要求必須是活潑可愛、具有繁殖能力的1歲半至4歲的大熊貓亞成體,再綜合遺傳學等因素,通過優化組合,精心挑選雌雄各一隻配對贈送。

  “根據要求,我們中心符合條件的大熊貓總共有17隻,根據這些大熊貓的雌雄性別,足夠可以配對十多對,相信完全可以滿足要求。”張和民告訴記者,從2001年到2004年,該中心有活潑可愛、符合年齡的亞成體大熊貓17隻,通俗地説,亞成體大熊貓就是相當於人的“少年”階段,活潑可愛程度最好,也最適合小朋友參觀,而綜合遺傳學等因素進行優化組合,就是在選擇一對大熊貓的過程中,儘量避免近親血緣關係,以便有利於其繁殖下一代。

  張和民表示,對於贈臺的這對大熊貓,有關方面將會派人親自前來進行確定,他們目前只有等待協商結果。

  曹清堯説,大陸已成功地解決了大熊貓的人工養殖與繁育技術,可以向臺灣提供大熊貓飼養管理技術,也歡迎臺灣有關方面派人員到大陸學習相關技術,如果需要的話,大陸方面也可以派專家到臺灣提供技術指導。

  “如果得到對方邀請,我非常願意到臺灣為其提供技術指導。”張和民很興奮,“到時,除了提供相關技術外,我們還會提出具體飼養建議,並有可能進行技術人員交流。”

  公開徵名入鄉隨俗體現親情、友情

  據了解,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負責為該對大熊貓徵名,按照以往慣例,大熊貓名稱將採取雙名制,即乳名和大名,均為兩個漢字,在大陸徵集乳名,在臺灣徵集大名。

  “是的,我們已得到相關授權。”昨日下午,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秘書長陳潤生向晨報記者證實,“如果臺灣方面有回應,我們會和對方協商,並共同為大熊貓徵名。”

  陳潤生説,通過昨日上午國家林業局的新聞發佈會,現在向臺灣贈送一對大熊貓的技術、法律問題已不存在,如果能夠得到對方的積極回應,相信很快就會進行協商,具體商討飼養大熊貓的籠舍、飼養專家技術水準等問題。

  “由於對方沒有回應,我們還無法立即展開徵名工作。”對此,陳潤生坦承,“等對方有積極回應,雙方展開具體協商之後,我們才能進行徵名工作。”陳潤生透露,關於徵名程式,他認為肯定會向社會公開徵集,一般會通過網上徵集、共同互動等多種方式來吸引公眾參與。另外,關於取名的條件,陳潤生認為應該沒有特殊要求,達到入鄉隨俗的效果就行,主要體現親情、友情等。

編輯:石慧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