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連結:別讓大熊貓太“沉重”

時間:2008-12-15 17:03   來源:人民日報

    國寶大熊貓作為兩岸關注的熱點。大陸民眾掀起取名熱,臺灣則是對於大熊貓能否赴臺的爭論熱。不論管它們叫“團團”、“圓圓”,還是“春嬌”、“志明”,它們都只是與政治無關的憨態可掬的大熊貓,是大陸民眾向臺灣同胞表達情誼的禮物,是份“重”禮,但並不應該沉重。

  反對大熊貓入臺的一種説法是懷疑大陸贈與動機。大陸同胞為何要送臺灣同胞大熊貓?從國臺辦陳雲林主任受權宣佈這個消息時的解釋,到目前大陸網友如火如荼的取名熱潮,都可以看出其中的善意。在中國的傳統觀念裏,情深意重,才會重禮相贈。送國寶大熊貓赴臺,展現的是大陸民眾對臺灣同胞的血肉親情,展現的是大陸消除兩岸隔閡、促進兩岸交流的責任感和主動性。

  反對大熊貓入臺的另一種説法是,臺灣若接收有損尊嚴。這又是無稽之談。這對大熊貓是大陸同胞送給臺灣同胞的,雖然還有待臺灣當局的批准,但臺北、屏東、臺中三家動物園都已明確表示願意接收,並紛紛投資籌建各種設施。這樣你情我願、兩全其美的好事,何來大陸強送臺灣、“對臺灣非常不尊重”之説呢?

  當然,島內某些人的這種反應應當説並不意外。既然春節包機曾被臆測為滿載武裝軍人到臺灣,兩岸正常媒體交流被懷疑為“統戰”島內媒體,大陸增加進口臺灣水果被指稱在“統戰”臺灣農民。那麼,對於大熊貓赴臺,同樣可以無須藉口即加之罪。而正是這種對抗的態度給兩岸人民往來增加了阻力和成本。

  和解還是對抗,折射出對兩岸關係的不同定位———雙贏或零和。加強交流與合作的“雙贏”,帶來的是共同成長、雙方獲益,這已成為全球經濟交往的基本原則,也是趨勢和潮流。與之相反的是基於一方得益、另一方必受害的“零和”,為了防止對方獲益,設置種種障礙,結果是使自己也失去了機會。以“零和”定位兩岸關係,臺灣的教訓還少嗎?小到兩代大熊貓年華老去未能赴臺,大到從“戒急用忍”到“積極管理”的兩岸政策,使臺灣錯失了成為亞太營運中心的良機。

  兩岸需要通過交流來化解歷史隔閡,也需要通過合作來抓住機遇、創造雙贏。讓兩岸往來回歸本來面目,從技術層面衡量大熊貓赴臺灣的可能性,從經濟層面衡量兩岸經貿的利弊得失,我們才敢期許這對大熊貓寶寶可以在臺灣落戶生根,才敢期許雙贏是兩岸的未來。

編輯:石慧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