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臺熊貓“黃毛丫頭”祖籍陜西 其祖母來自秦嶺

時間:2008-12-23 08:28   來源:三秦都市報

  贈臺大熊貓“黃毛丫頭”是我省秦嶺亞種大熊貓“白雪”的孫女,它的父親是“白雪”與臥龍大熊貓雜交繁殖的“琳琳”,它的姑姑“珠珠”目前在周至樓觀臺省珍稀野生動物搶救中心生活。

  陜西省珍稀野生動物搶救中心的專家為您講述“黃毛丫頭”的身世和它的親緣關係。

  國家林業局發言人1月6日正式宣佈,大陸同胞將把從四川臥龍大熊貓研究中心嚴格選出的16號大熊貓“黃毛丫頭”和19號大熊貓“小乖乖”贈送給臺灣同胞,待到時機成熟,它們將共赴臺灣,擔負起在臺灣繁衍子孫後代的使命。1月9日,本報以《贈臺大熊貓過上“同居”生活》為題報道了這對大熊貓的最新情況。

  昨天中午,陜西省珍稀野生動物搶救中心工會主席楊德夏鄭重地説,16號大熊貓“黃毛丫頭”祖籍在陜西,它是我省秦嶺亞種大熊貓“白雪”的孫女,它的父親是“白雪”與臥龍大熊貓雜交繁殖的“琳琳”,它的姑姑“珠珠”目前在周至樓觀臺省珍稀野生動物搶救中心生活。關於“黃毛丫頭”的身世和它的親緣關係,陜西省珍稀野生動物搶救中心的專家們最有發言權,他們最清楚“白雪”的故事。

  “白雪”名字取于天時地利

  1993年11月份,陜西省珍稀野生動物搶救中心接寶雞市太白縣林業局彙報,當地群眾在太白縣城南部的秦嶺深山內發現一隻帶傷的大熊貓,年齡在5歲左右。接報後,“中心”工作人員迅速趕赴太白縣。當時,太白縣迎來冬季第一場大雪,搶救成功後,因被救大熊貓為雌性,“中心”為其取名“白雪”。

  “白雪”被運回省珍稀野生動物搶救中心經全面檢查發現,其腸道由於出現寄生蟲而引起消化不良,故而産生厭食和精神萎靡症狀。經過搶救中心工作人員精心配置飼料和注射藥物後,“白雪”體質慢慢健壯起來,因其鼻樑上毛色中有一個黑色的月牙標記和性格潑辣而成為“明星”。

  亮相蘇州

  “白雪”出逃80天

  1994年8月,蘇州房山國家森林公園邀請陜西省珍稀野生動物搶救中心大熊貓參加展出,經國家林業部同意,省珍稀野生動物搶救中心把明星“白雪”送到房山國家森林公園。

  1994年8月16日,由於展出地配置的籠舍不夠完善,“白雪”與遊人見面後正在休息時,趁工作人員不備,衝出籠舍向房山上森林茂密處跑去。事發後,蘇州方面迅速向國家林業部、江蘇省林業廳、陜西省林業廳、陜西省珍稀野生動物搶救中心彙報。由於蘇州的氣候環境和森林資源狀況只允許大熊貓短暫停留,不適合長期棲息,如果不及時將其找回來,惟一的結果就是很快死去。

  一時間,“白雪”出逃的事引起了江蘇省和陜西省政府部門高度重視。陜西方面迅速派出相關專家和工作人員赴江蘇了解詳細情況研究“追捕”方案。江蘇省當時抽調1000余人,動用警犬,晝夜安排當地獵人跟蹤,由國家林業部派出的專家帶隊展開了“千人尋找國寶大熊貓‘白雪’行動”。“白雪”出逃38天后終於被人們發現,但捕捉難度極其大,為確保“白雪”不受到任何外界傷害,1000余人整整圍捕了42天,80天后,“白雪”被成功帶回到房山國家森林公園展出。

  “白雪”赴臥龍

  成為“英雄母親”

  “白雪”出逃被帶回房山繼續展出一個月後,根據國家林業部的指示,秦嶺亞種大熊貓“白雪”需要與臥龍大熊貓進行雜交繁殖,具體事宜由陜西省珍稀野生動物搶救中心與臥龍大熊貓研究中心協商。雙方協商約定,“白雪”在臥龍生産的第一胎大熊貓歸陜西所有,完成雜交繁殖年限後,臥龍方面應將“白雪”歸還陜西。

  1995年3月,“白雪”被從蘇州房山國家森林公園直接送往臥龍大熊貓研究中心。當年與臥龍大熊貓交配後,“白雪”繁殖沒有成功。1997年,“白雪”産下第一胎秦嶺亞種大熊貓與四川臥龍大熊貓雜交品種大熊貓雄崽。時任國家林業部部長的王志寶為其取名“琳琳”。

  按照協議,臥龍大熊貓研究中心須將“琳琳”歸還陜西,但對方當時考慮到大熊貓的遺傳多樣性,為防止近親繁殖,把“琳琳”留給了他們,又把臥龍大熊貓種群的雄性大熊貓“丁丁”替送到陜西。

  1998年,“白雪”沒有繁殖。

  1999年,“白雪”産下一對龍鳳胎大熊貓,時任國務院總理朱基親自為它們取名“青青”(雄性)和“秀秀”(雌性),“秀秀”在出生一年後因病去世。

  2000年,“白雪”又産下一對龍鳳胎大熊貓“創創”(雄性)和“珠珠”(雌性),2001年,“珠珠”被送回樓觀臺省珍稀野生動物搶救中心。目前,5歲的“珠珠”體重已達80多公斤,雖然是陜川大熊貓的雜交品種,但依然遺傳著媽媽“白雪”面闊、頭圓、鼻短、腹部呈棕色毛色的特徵,尤其在嘴角兩側長著的黑毛有別於臥龍大熊貓的種群。

  “白雪”在臥龍三胎繁殖5崽的事實,被人們冠之於“英雄母親”的稱號。

  然而,就在功成名就的時候,“白雪”于2001年5月趁飼養員打掃籠舍時,突然獸性大發,連闖臥龍大熊貓研究中心三道籠舍大門再次出逃。陜西省珍稀野生動物搶救中心為此停止了與臥龍大熊貓研究中心合作繁殖的協議。“珠珠”是臥龍大熊貓研究中心把“白雪”弄丟後頂替“白雪”賠償給陜西的。

  “孫女”將赴臺

  “白雪”雲遊4年返回

  2005年下半年,國家決定贈送給臺灣一對大熊貓,遴選對象確定在臥龍大熊貓研究中心,大熊貓“琳琳”1歲的女兒“黃毛丫頭”被列在遴選當中,編號為16號。就在遴選接近尾聲時的2005年11月20日晚,臥龍大熊貓研究中心迎來冬季第一場雪,中心保安值班時發現大門外有大熊貓留下的糞便,遂引起工作人員的注意。當晚,這只大熊貓先後5次在該中心大門外出現,後被工作人員麻醉後搶救回中心籠舍。

  這只大熊貓鼻樑上有一個黑色的月牙狀斑塊、外觀酷似出逃了4年的“英雄母親”“白雪”,但工作人員當時沒敢下結論。經檢查,這只大熊貓牙床內扎有一根動物的骨刺,牙床嚴重發炎,喂到嘴邊的竹子無法食用。體重僅50.5公斤,但精神狀態良好。工作人員懷疑其在山上吃小動物死屍時將骨刺扎入牙床。

  2005年11月23日,陜西省珍稀野生動物搶救中心工會主席楊德夏陪同國家林業局西北林業規劃設計院專家就陜西修建秦嶺大熊貓研究繁殖基地前往臥龍大熊貓研究中心考察時,利用空閒時間,前往大熊貓籠舍參觀時,一眼認出了被剛剛救回的大熊貓是失蹤了4年的“白雪”。該中心隨後根據這只大熊貓皮下埋藏的識別標記,對其身份進一步進行了確定,它就是“琳琳”、“青青”、“秀秀”、“創創”、“珠珠”的母親“白雪”。

  楊德夏説,當確定“白雪”受傷後自己向人們求助時,他覺得“白雪”的智商相當高。臥龍方面的工作人員説,“白雪”還是與陜西有緣,剛剛回來3天,“娘家人”就趕過來看望了。

  今年1月6日,國家林業局發言人正式宣佈“白雪”的孫女“黃毛丫頭”被選中時,臥龍大熊貓研究中心向陜西省珍稀野生動物搶救中心電話通知,並開玩笑説,雲遊了4年的“白雪”可能看電視、看報紙知道孫女參加遴選,“心有靈犀”的“白雪”以18歲的高齡(相當於人類45—50歲)自己跑回來為孫女送行來了。

  浙江大學教授,專門從事川、陜大熊貓研究的方勝國對楊德夏説,川、陜大熊貓在分子學上有明顯區別,陜西大熊貓頭圓、吻(鼻梁)短、臉闊、腹部毛色呈棕灰色,外觀好看,是獨立的大熊貓亞種,即秦嶺大熊貓亞種。

  出生於2004年8月31日的大熊貓“黃毛丫頭”部分毛色有別於大熊貓黑白相間的傳統毛色,呈現獨一無二的偏棕褐色。楊德夏説,這就是陜川大熊貓雜交繁殖的優勢。“黃毛丫頭”外觀上仍表現出了父親“琳琳”和奶奶“白雪”以及正在樓觀臺生活的姑姑“珠珠”的特徵。説具體一點,它的祖籍在陜西省寶雞市太白縣。

  據了解,“黃毛丫頭”目前已與它的小情郎“同居”,它現在是國寶中的寶貝,雖然它身在臥龍,但根在陜西。在不遠的日子裏,它將赴臺灣擔負起繁衍子孫後代的使命。

編輯:陳寧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