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團圓圓”身康體健 隨時準備“入嫁”臺灣

時間:2008-12-12 13:20   來源:台灣網

 

12月11日下午,“團團”、“圓圓”在雅安碧峰峽大熊貓飼養基地內開心進食。(鐘寶華 攝)

 

  台灣網12月11日四川雅安消息 備受關注的大熊貓“團團”、“圓圓”不久後將“入嫁”臺灣,它們是否已做好準備?日前,兩岸近30家媒體專程來到四川雅安探望了這兩隻可愛的小傢夥。

  在地震中機敏逃生後的大熊貓“團團”和“圓圓”,現住在四川雅安碧峰峽大熊貓飼養基地,兩岸媒體到達時,它們正在開心進食。

  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主任李德生介紹,“團團”、“圓圓”被平安轉移到雅安碧峰峽後,在專家、飼養人員的精心呵護下,健康狀況已恢復至地震前水準,而且體重均有所增加,雄性“團團”112公斤,雌性“圓圓”114公斤,兩個小傢夥已做好隨時“入嫁”臺灣的準備。

  兩個“保姆”全程陪護進臺北

  為保證“團團”、“圓圓”平安入臺,飼養基地方面安排有全程照料人員,目前確定是兩位,一位是從事大熊貓醫療疾病防控將近30年的獸醫,一位是一直陪伴“團團”、“圓圓”成長的飼養員。根據商定,兩位“保姆”預計會在臺北停留2個月,就飼養管理、醫療保健等情況做更細緻具體的傳授交接。

  關於“團團”、“圓圓”赴臺的運送過程是媒體關注的重點。李德生表示,運送預案已作出,但在正式起運前,仍會同臺北市動物園進行溝通,進一步完善並最終確定,也不排除對必要環節進行演練的可能。

  幫助熊貓適應環境 建議人工調溫

  “大熊貓到臺灣後,環境適應要逐步過渡。”李德生説,四川與臺北兩地氣候類型不同,為幫助“團團”、“圓圓”適應當地環境,建議臺北市動物園初期採取人工調溫措施,從“雅安環境”開始,慢慢過度至臺北地區的自然環境。

  李德生介紹,近期運送時機最佳,剛好是兩地氣溫較接近的時候,將有半年的時間留給“團團”、“圓圓”,逐步適應次年到來的臺北盛夏。

  提醒臺灣同行:選好竹子很關鍵

  作為知名的熊貓飼養專家,李德生也通過媒體給臺灣同行提了個醒:熊貓很挑食,選好竹子很關鍵。

  “大熊貓的食性很特別,吃竹子是很挑剔的,四季吃的竹子品種不同,甚至不同季節食用竹子的部位也不同。”李德生提醒説,島內同行應該做好竹子選擇方案,最好利用一年的時間,總結出“團團”、“圓圓”食竹習性,以滿足它們的生長髮育及生理方需求。

  “團團”“圓圓”生寶寶 至少要再等一年

  雖然“團團”、“圓圓”將送進臺北,但大陸飼養基地還是會持續關注它們的生活。“特別是在生兒育女方面,只要臺北方面有什麼請求,我們絕對全力以赴。”李德生説。

  他告訴記者,雌熊貓“圓圓”明年將進入發情期,比還處於青少年期雄熊貓“團團”要早。而且氣候環境的改變也會對熊貓繁殖造成影響,熱的地方發情偏早,冷的地方偏晚,雖然最近兩個“青梅竹馬”的小傢夥感情很好,常有互動,但“團團”、“圓圓”生寶寶,估計還需要等上一年。

  李德生説,“團團”、“圓圓”不久後將入臺,對於和它們朝夕相處、特別是共同經歷汶川地震的飼養員們來説,心中確有種種不捨,但大家也都希望“團團”、“圓圓”能夠早一天給臺灣同胞帶去幸福與歡樂。(記者 鐘寶華)

 

兩岸媒體採訪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李德生(鐘寶華 攝)

 

  背景資料:

 

  2005年5月,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陳雲林受權宣佈,大陸同胞將向臺灣同胞贈送一對象徵和平團結友愛的大熊貓。

 

  2006年1月6日,國家林業局宣佈兩隻贈臺大熊貓遴選結果出爐。1月28日,通過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一億多人次觀眾投票,“團團”“圓圓”成為兩隻贈臺大熊貓的乳名。

 

  “團團”是雄性,生日是2004年9月1日;“圓圓”是雌性,生日是2004年8月30日。

 

  但是,民進黨在臺當政期間,長期以種種理由阻撓、拖延大熊貓入臺,致使“團團”和“圓圓”至今未能與臺灣同胞見面。

 

  2008年5月汶川特大地震發生時,原居住在臥龍的“團團”和“圓圓”受到驚擾。6月18日,“團團”和“圓圓”被轉移至雅安碧峰峽基地,得到精心呵護並很快康復。

 

  2008年8月,臺“農委會林務局”宣佈,經“熊貓項目審查小組”對臺灣相關動物園的實地勘查和審查會議決議,臺北市立木柵動物園獲准接收大陸贈臺大熊貓“團團”和“圓圓”。

 

 

飼養員手裏捧的“團團”“圓圓”的食物,有胡蘿蔔等。

 

 

武警哥哥為“團團”“圓圓”入臺前站好最後一班崗(鐘寶華 攝)

編輯:石慧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