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時地利人和 大熊貓“團團”“圓圓”進新家

時間:2008-12-24 08:3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大陸贈臺一對大熊貓“團團”和“圓圓”12月23日晚間抵達臺北,住進臺北市立動物園的新光特展館。“團團”和“圓圓”抵達新家半個小時後開始進食。這是他們在臺北新家的第一餐。 中新社發 路梅 攝


  “來了!來了!”二十三日晚七時二十六分,一線橘黃色的車燈遠遠地穿透通往新光特展館的路邊樹叢,早已在寒風中守候多時的記者們不禁興奮地歡呼起來。運載著大陸贈臺大熊貓“團團”和“圓圓”的大型空調車緩緩倒入特展館的側門,儘管看到的只是運載大熊貓的箱籠,但記者的“長槍短炮”還是嘩啦啦地閃個不停。

  出於對大熊貓的保護,臺北市立動物園並未開放記者直接拍攝大熊貓,而是提供統一的視頻信號,供記者在展館三樓的國際會議廳觀看。動物園發言人金仕謙説,使用空調貨車是因為擔心臺灣天氣太熱造成“團團”“圓圓”在運輸途中的不適,但這兩天恰好來了冷空氣,對於大熊貓卻是最舒適的溫度。“這真是天時地利人和啊!”他高興地説。

  貨車艙門打開後,外側罩著紅色蓋布的“團團”的籠子首先被緩緩地移出,平穩地放在地上;緊接著,八名工作人員抬起總重超過四百公斤的籠子,在下面放上平板推車,用繩索將籠子拖向室內欄舍。在欄捨得大門口,籠子由穿著淺色連身消毒工作服的內區工作人員接手,他們推著籠子通過過道上的消毒槽之後,來到了室內檢疫室的門口,並摘除了罩布。

  臺北的熊貓飼養員陳屹彪不斷呼喚著“團團”的名字,用它熟悉的聲音平穩它的情緒。“團團”鎮定地坐在籠子裏,不時透過籠子的小孔好奇地看著外面的世界。工作人員用鑰匙打開籠門,並與欄舍口的箱籠對接。

  原本擔心大熊貓不肯出運輸籠而在箱籠裏放的小塊蘋果根本沒有派上用場,“團團”非常配合地走入了箱籠,箱籠通向房間的門打開之後,它又很快地就走進了房間。大概是旅途上喝多了水,“團團”進房間後顧不得吃也顧不得玩,而是立刻跑到房間的角落去尿尿,逗樂了在場的記者們。

  解急之後的“團團”對新環境有些陌生,略顯緊張地來回走了幾圈,對飼養員呼喚它的聲音十分敏感。不一會,它就爬上房間裏的攀爬架蹲了下來,似乎有點悶悶不樂。

  不一會,“圓圓”也順利地進了欄舍,它毫不客氣地抓起地上的一小塊蘋果放進嘴裏,大搖大擺地進了房間,顯然比“團團”要放鬆,頑皮地爬上爬下。一看“圓圓”來了,“團團”高興地爬到地上和它團聚。和往常一樣,“團團”還是喜歡當“圓圓”的小跟班,“圓圓”走到哪,它就跟到哪。進欄捨得二十多分鐘裏,大熊貓們走遍了房間的每個角落,探索了攀爬架的每個枝丫。

  晚上八點五分,熟悉環境後的“團團”也放鬆下來,撿起地上的窩窩頭放進嘴裏,隨後又啃了一根竹子。這一幕讓金仕謙非常興奮,他説,這是動物園自己製作的窩窩頭,竹子也是臺灣的箭竹,可見“團團”很喜歡臺灣的食物,應該很快能適應新環境。不一會兒,“圓圓”也坐下來大快朵頤。這讓在場的所有人都很高興。

  金仕謙表示,“團團”和“圓圓”對新環境的探索屬於正常行為,熟悉環境後它們就會開始飲水和進食等日常活動。在“團團”“圓圓”完全成熟並表現出強烈的領地意識之前,它們會一直住在同一間欄舍裏。

  臺北已經入夜,動物園的工作人員今晚卻將徹夜無眠,隨時觀察大熊貓的情況。而“團團”和“圓圓”安睡過臺北第一夜之後,就要開始他們嶄新的生活了。(完)

編輯:陳寧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