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臺大熊貓和珙桐樹“兩大寶”老家在雅安

時間:2008-12-12 16:49   來源:雅安日報

珙桐

大熊貓

 

  海協會、海基會在臺北舉行記者會,並宣佈互贈大熊貓、珙桐樹與長鬃山羊、梅花鹿。在各界媒體紛紛聚焦贈臺兩樣寶——大熊貓和珙桐樹時,記者從相關方面意外獲悉,贈臺大熊貓和珙桐樹的“老家”都在雅安。

  138隻熊貓從這裡走向世界

  有統計數據顯示,雅安作為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世界自然遺産核心區,涉及我市總面積 5300平方公里,佔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總面積的52%。這裡的大熊貓儲量佔四川總量1/3、全球總量1/4。雅安市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科科長李從浩告訴記者,雅安作為第一隻大熊貓發現地,建國以來,先後向國家選送了138隻大熊貓,其中有18隻作為國禮送到國外。
  時光倒回到1869年那個早春二月。阿爾芒戴維從成都來到雅安寶興縣鄧池溝擔任鄧池溝天主教堂的神甫。“但願這塊陌生而神秘的土地,能給我帶來驚喜。”果然,1869年的3月11日,阿爾芒戴維在一戶姓李的獵人家裏,看到了一張“從來沒見過的黑白獸皮”,當地人將其稱為“黑白熊”。兩個月後,阿爾芒戴維得到一隻活的黑白熊,這只大熊貓死後被製成標本,送到巴黎,一個驚人的發現隨之震撼了世界。  
  雅安,作為全球第一隻大熊貓的發現地和模式標本産地,不僅僅是野生大熊貓繁衍生息的快樂家園,也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圈養大熊貓“避難所”。
  “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時,贈臺大熊貓“團團”、“圓圓”圈舍後面的山體垮塌,巨大的石塊將圈舍完全毀壞。幸運的是,機警的“團團”、“圓圓”及時跑出了圈舍。隨後,包括“團團”、“圓圓”在內的53隻大熊貓被陸續轉移到我市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碧峰峽基地。
  “從目前的紀錄來看,選送出的大熊貓中,有3隻在此次地震後首度回‘娘家’。”有關專家介紹説。
  從臥龍轉移過來的大熊貓一到雅安,就得到了悉心的照顧。據飼養員介紹,“團團”“圓圓”生長正常,身體狀況很好,體重均在116公斤左右。它們每天要吃六頓大餐,包括它們最喜歡的竹筍、蘋果、窩窩頭、紅蘿蔔等,胃口非常好。
  另據臺灣媒體報道,接受“團團”“圓圓”的臺北市立動物園熊貓館共有4層樓,室內和室外面積約2000平方米。因為熊貓怕熱不怕冷,全部房間都採取恒溫。為保證竹子供應,臺灣方面將在公園內開闢竹林地種竹子,同時由臺灣産竹地送竹子。臺北市立動物園表示,贈臺大熊貓“團團”“圓圓”赴臺時間定於11月底或12月初,有望明年農曆大年初一與遊客見面。
10萬畝野生珙桐“輕舞飛揚”
  與大熊貓“團團”、“圓圓”同時赴臺的,還有17株來自北川的珙桐樹苗。這種1000萬年前新生代第三紀留下的孑遺植物,有“植物活化石”和“綠色熊貓”之稱。同樣是阿爾芒戴維,在發現第一隻大熊貓的同時,發現了這種花形酷似展翅飛翔的白鴿的珙桐樹。
   據記載,在阿爾芒戴維發現珙桐樹後,很快引起了歐美植物學家的重視,他們不遠千里,紛紛來川尋找珙桐。一時間,“綠色熊貓”——珙桐樹種植風靡一時。它不僅在一些著名植物園中紮下了根,而且很快出現在歐美的許多城市和街頭,以後又陸續進入了普通居民的庭院,成了聞名中外的園林觀賞樹之一。珙桐樹枝葉繁茂,葉大如桑,白色的大苞片似鴿子的翅膀,暗紅色的頭狀花序如鴿子的頭部,綠黃色的柱頭像鴿子的嘴喙。珙桐的花期為每年4月至5月,當花盛開時,似滿樹白鴿展翅欲飛,因此被西方植物學家命名為“中國鴿子樹”,並認為其有象徵和平的含意。
  今年5月,我市在滎經縣意外發現了近10萬畝的野生珙桐群落。隨後,國內從事珙桐研究的權威專家、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林學院院長包滿珠,湖北民族學院生科院羅世家教授在專程到滎經縣實地考察後稱,密集程度如此之高、面積如此之大的成片野生珙桐樹,在國內尚屬罕見。
  據包滿珠介紹,珙桐樹的繁殖性差,果子比核桃還硬,即或是在實驗室進行繁殖實驗,也要兩三年時間才發芽。同時,珙桐樹對海拔高度、空氣濕度等都非常“挑剔”,自然野生珙桐大多生長在海拔700—1600米海拔的深山中。臺灣受海拔高度和空氣濕度、溫度等條件制約,“珙桐樹移栽成活應該不難,但是要像滎經野生的珙桐林那樣繁茂,是不大可能的。”包滿珠説道。

編輯:石慧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