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臺灣經濟要想轉型和提升必須依靠大陸市場
 
  來源: 中國臺灣網      日期: 2005-03-25 13:47

 
 

  中國臺灣網消息 3月23日,來自國防大學防務學院高級指揮班的30名外籍軍官來到中國臺灣網參觀,並就其所關心的臺灣問題和與會的專家進行咨詢和交流。有外籍軍官詢問有關臺灣產業經濟及未來發展狀況時,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研究員、重大和基礎課題研究中心主任、科研室主任劉紅指出,臺灣經濟要想完成新的轉型和提升,只有更好地依靠大陸這一市場。

  劉紅向外籍軍官介紹,臺灣的產業整體發展水平是比較高的,最大的產業是服務業,已經佔GDP總值的60%以上。但由于臺灣自身面積小,服務業的對整個島內經濟的提升影響有限。從經濟產業來講,臺灣的高科技開發及高科技產品,包括電腦、通訊、電子產品處于比較先進的地位。特別是臺灣的筆記本電腦,世界上每生產3臺筆記本電腦,就有1臺是臺灣產的。臺灣的制造業如石化、鋼鐵也比較發達。臺灣的農業跟高科技的結合做的比較好。但臺灣農業現在受WTO開放農產品市場的衝擊比較大。

  臺灣經濟的總體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比較高的程度。比如去年臺灣的人均總產值是14000美元左右,但近5年來,臺灣經濟陷入了一個低速發展的階段。前50年臺灣的經濟基本上處于不斷上升發展狀態。自從民進黨執政以後,因為政治上的、國際上的種種原因,臺灣的經濟進入了一個低速發展階段。特別是2001年,出現了50多年來第一次負增長,是-2.35%,2003年增長了3.5%,2004年增長了5.3%。從數字上來看,臺灣的經濟還可以,但是這兩年來臺灣經濟處于一種緩慢復蘇狀態。

  最後,劉紅強調,無論是國際經濟界還是島內經濟界都有一個共同的看法,就是臺灣經濟要想完成這次新的轉型和提升,只有更好地依靠大陸這一市場。

  北京聯合大學臺研所所長徐博東對這個問題補充說,臺灣的經濟是外向型經濟,它現在跟大陸的依存度是25%,而且這個數字每年都在增長,臺灣經濟的增長每年有2%以上是靠跟大陸經濟往來取得的。所以臺灣經濟離開了大陸很難得到發展。臺灣的旅遊業也相當發達,但是現在有點萎縮,畢竟島的面積比較小。再就是大陸的遊客現在還不能去,如果它開放大陸到臺灣的旅遊市場,將會刺激臺灣經濟。 (吳燦)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