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陳政高訪台帶去“東北風” 臺媒讚“遼寧人耿直”

時間:2011-02-21 10:37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2月19日,“遼寧採購臺灣農特産品簽約啟運儀式”在臺中果菜市場舉行,現場簽訂採購協議總金額約4000萬元新台幣。首批裝滿臺中茂谷柑、蜂蜜等當地優良農特産品的5輛貨櫃車隨即啟運,將由臺中港直接運往遼寧。圖為儀式現場展示的臺中特産大甲芋頭。新華社記者 宋立東攝

  由遼寧省省長陳政高率領的遼寧經貿代表團,連日來在臺灣舉辦一系列經貿文化活動,帶來“東北風”讓臺灣同胞耳目一新。

  記者來到臺北花博會圓山園區,老遠就聽到東北二人轉藝人在“唱生活”。洪亮動聽的説唱,吸引人們迅速聚攏,他們連説“從來沒有聽過,好特別哦”、“有樂趣”!遼寧海城高蹺藝術團的演出,也讓遊人看得目不轉睛。臺北市長郝龍斌連稱二人轉非常精彩,並透露將來會在臺灣持續表演。現場舉行遼寧贈臺硅化石揭幕儀式,3顆共重1700公斤的木化石,放置在臺北花博圓山園區入口處,供品味觀賞。這一億多年的古物從遼寧空運到臺北陳列,寓意兩地友誼“長長久久、牢不可破”。

  元宵節這天,陳政高一行還會遼寧老鄉,參觀瀋陽故宮文物展,並在臺北市政府廣場與市民一道鬧元宵,賞燈會。

  “關東風情寶島行”活動十分豐富,舉辦了遼臺經貿合作論壇、遼寧文化周、遼臺大學校長論壇、旅遊推介與合作會、醫院院長論壇、宋雨桂國畫展……遼寧努力擴大在臺影響力,吸引臺胞觀光旅遊、投資創業。

  在遼臺大學校長論壇上,臺灣中興大學與大連理工大學簽署合約,在學術與學生交流方面進一步合作。旅遊推介論壇上,兩地旅遊、航空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陳政高表示,遼臺合作最好做的,最應該做好的,就是旅遊。去年有24萬台灣民眾到遼寧,遼寧到臺灣有6萬人,加在一起30萬人,不到兩地人口總數的0.55%,如果10%的人相互旅遊,就是660萬人,潛在市場巨大。

  在臺北的歷史博物館,遼寧團參觀了“大清盛世——瀋陽故宮文物展”。瀋陽故宮為此展精選清朝珍貴文物124件。兩家博物館現已是姐妹館的合作關係。

  各場活動互動熱絡。元宵節那天,遼寧團宴請在臺老鄉,出席的除了上了年紀的鄉親,還有第二代遼寧子弟和嫁到臺灣的遼寧新娘。飯桌上有湯圓,還有遼寧特産榛子,讓鄉親們嘗嘗來自家鄉的味道。陳政高説,家鄉越來越好、越美,歡迎大家回故鄉走走。臺“考試院長”關中也以鄉親身份與會。他説,現在老鄉碰面,已不再是“兩眼淚汪汪”,而是“熱情又大方”。陳政高説,遼寧大約有3000多人因婚姻來臺,大多是女的嫁來臺灣。“這種不平衡有問題,希望要調整。”引起臺下陣陣笑聲。

  在遼臺經貿合作論壇上,兩地嘉賓的講話都很感性。陳政高説,在他的腦海中,臺灣既美麗,又神奇。遼寧人愛吃臺灣的水果,愛喝臺灣的茶葉,這次將採購價值1380萬元人民幣的水果和農産品,採購520萬元人民幣的臺南魚丸。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説,他自己是一半的遼寧人,因為他母親是瀋陽人,他去過遼寧兩次,對遼寧印象深刻。遼寧交通、自然資源相當便捷和豐富,遼臺互補性非常高,合作空間很大。

  2月19日,陳政高一行專程來到新竹縣五峰鄉原幽禁張學良之地,捐助新台幣2000萬元,幫助當地建一座紀念園。

  島內媒體大量報道遼寧團的活動。許多人説,遼寧人耿直,好相處。事實上兩岸在“三通”後,交往交流不斷深化,很多方面需要深耕細作。大陸各地訪台團組不再比採購訂單的大小,而是用心務實地推動合作,使兩地經濟上互蒙其利,文化上互相欣賞。希望有更多這樣的真誠交往。(記者 連錦添 蘇寧)

編輯:薛白璐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