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每月製造一個“萬人遊臺灣”

時間:2010-08-18 09:26   來源:南方日報

  

 

廣東客“好吃”、“愛玩”,深受臺灣民眾喜愛  

  16日在臺北市舉行的“萬人遊臺灣”首團歡迎儀式上,廣東省旅遊局有關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藉“臺灣廣東周”活動的深入開展,今年我省將組織超過15萬名遊客前往臺灣旅遊,預計將為臺灣帶來約20億元人民幣的經濟收益。

  這意味著,廣東每月製造一個“萬人遊臺灣”的規模,這是臺灣遊開放兩年來所産生的巨大效應,是旅遊促進粵臺經濟發展所迸發出的“四兩撥千斤”的巨大能量。

  赴臺人數穩居前列 廣東保持每月1萬人次規模

  兩年前,臺灣地區剛剛向大陸居民開放旅遊,那些激動人心的場面,人們仍歷歷在目。時隔兩年,臺灣迅速成為廣東遊客的主要旅遊目的地之一,而廣東地區臺灣遊組團社,也由最初的5家,增加至現在的13家。

  根據廣東各大赴臺遊組團社的反饋情況,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經過兩年的發展,赴臺旅遊人數越來越多,一些組團社目前每月出團人數已達數千人。

  “從年初至今,我們每月組團量均超過3000人次。”廣東地區臺灣遊指定組團社廣之旅總裁陳白羽告訴記者,自2008年7月開放臺灣遊至今,廣之旅共組織赴臺旅遊人數62329人次。其中,僅去年就組織超過35000人次赴臺旅遊,組團人數高居全國前列。

  “基本上整個上半年的臺灣遊都非常火爆,2月的春節、4至6月份的探親旅遊再到7至8月的暑假,每個月的收客情況都非常好,據不完全統計,我司今年上半年已成功組織近2萬人赴臺旅遊。”廣東中旅臺港澳中心總監盧穗勤表示。

  與之形成呼應的是,開放兩年來,廣東的赴臺旅遊人數,一直穩居大陸各省(區、市)的前列。據省旅遊局有關負責人表示,2009年廣東赴臺旅遊人數達12.5萬人次,佔大陸各省(區、市)的1/5。今年上半年,我省赴臺旅遊人數持續增長,達到8.25萬人次。

  “年初以來,我省赴臺旅遊人數呈現逐月增長的態勢,目前大概保持每月約1萬人次赴臺旅遊的規模。”廣東省旅遊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臺灣遊越來越成熟 由稀缺資源變成超市産品

  臺灣遊開放初期,超豪華接待標準的8天環島遊,價格過萬元,當時遊客主力更是以長者居多,側重城市景觀觀光。

  “臺灣遊已經由兩年前的稀缺資源,變成現在的超市産品了。”資深旅遊專家勞毅波這樣評價臺灣遊。

  經過兩年的發展,隨著産品的多樣化、可選航班增多以及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臺灣遊開始逐步走向成熟,不僅目的地越來越多,而且行程越來越豐富,主題性也越來越強,客源群體則越來越年輕,價錢也趨向平民化。

  廣東國旅有關人士向記者介紹,開始時臺灣遊主要是以參觀景區景點為主,現在廣東各大旅行社將其加入了更精彩的元素,使遊客接觸到真正的臺灣百姓的生活和民俗民風,例如春節遊探親遊、中秋賞月遊等,讓遊客直接參與當地的傳統節日的慶典或活動,更具深度和吸引力。如在今年中秋假期,廣東國旅就推出了“中秋臺灣風情8天賞月環島遊”,旅遊、休閒、賞月過節、領略民俗風情于一體,報名非常火爆。而另一家臺灣遊組團社廣之旅,則專門針對年輕人市場,推出了大陸首條臺灣遊騎行線路,騎行線路一推出,短短一小時內,20個名額被搶購一空。參團遊客全為“80後”、“90後”,成為臺灣遊開創以來最年輕的團隊。

  此外,從行程上來看,以往行程多數集中在臺灣東北部,現在除了墾丁、花蓮外,澎湖和宜蘭也逐漸走進市民的視野。一地深度遊,例如“臺北自由DIY4天”的線路,就非常受追捧。盧穗勤認為,廣東遊客,從之前的好奇、獵奇到現在對臺灣的旅遊資源及風土人情有了較為全面的認識,出游動機也變得更加理性。

  其次,旺季臺灣包機開始成為常態。旅行社在暑期、黃金周等旺季包機,直接抵達目的地。廣之旅、南湖國旅等多家組團社都開通了包機,這比以往節省了不少時間,遊玩時間更充足。本次“臺灣廣東周”中的廣之旅團隊將會乘坐包機,飛赴臺中,這也是旅行社首次包機飛往臺中。

  赴臺手續不斷簡化 每一次改變都是一個利好

  廣東省旅遊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赴臺手續不斷簡化,簽證手續也更加便利,這成為廣東遊客選擇臺灣遊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赴臺旅游過去兩年的發展中,每一次簽注手續政策的改變,對於有意前往臺灣旅遊的大陸居民來講,都是一個利好。

  記者發現,為方便大陸同胞赴臺旅遊,目前臺灣遊的政策正日趨簡化。如保證金從所有的赴臺遊客都必須繳納,發展到退休人士不需要繳納;簽注手續從必須提供個人基本資料、財産證明、單位證明等,簡化為只需要提供身份證、戶口簿等最基本的個人資料。

  此外,該負責人還表示,廣東地區臺灣遊的迅猛發展,與粵臺兩地歷史文化淵源深厚,地緣相近、人緣相親、血緣相通、商緣相生緊密相連。

  廣東是眾多臺胞的祖籍地,400多萬廣東籍同胞在島內生息繁衍,讓臺灣文化中融入了嶺南文化的元素。比如,臺灣地區的客家人至今保持了濃郁的客家風俗習慣;肇始於我省潮汕地區的三山國王信仰,在島內有近600萬信眾。因此,廣東遊客赴臺探親訪友、遊覽觀光的人數增長很快。

  自由行漸行漸近? 市場壁壘難阻大勢所趨

  經過兩年來的發展,臺灣自由行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國家旅遊局局長、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會長邵琪偉此前曾表示,大陸正在醞釀赴臺個人遊,在市場成熟、條件具備後將試點開展。廣東的廣州、深圳等地更有望成為赴臺個人遊的首批試點城市。但從旅遊業界角度看,臺灣自由行的確應按照“循序漸進、積極穩妥”的原則,在政策允許的前提下,在市場成熟、條件具備後,才有望試點開展。

  廣之旅行銷總部負責人溫前認為,畢竟臺灣遊只是開放了兩年,兩岸的交流剛過磨合期,開始踏入正軌,市場才剛開始恢復至正常狀態。當年香港遊開放,大概十年後才開放自由行。而資深旅遊專家勞毅波也認為,臺灣自由行不可能一蹴而就,他建議可先由旅行社採取半自助的方式發展,經過2至3年的過渡期後,才可嘗試正式開放自由行。

  盧穗勤則表示,臺灣自由行仍然存在市場和政策上的壁壘,如果有可能的話,希望遊客辦理相關證件的手續也能夠得到簡化,如果能夠像港澳地區一樣僅使用一本通行證,遊客辦理簽注就能暢遊臺灣的話,相信會對大陸居民赴臺旅遊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儘管對於臺灣自由行的時間表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業界對臺灣自由行的到來已經有了充分心理預期。

  粵臺兩地旅遊交流持續升溫

  近兩年來,在海峽兩岸旅遊部門的協力推動下,廣東與臺灣的旅遊交流與合作不斷加強。廣東省旅遊協會及各地市旅遊協會多次組團赴臺灣參加旅遊展覽會,進行旅遊推介及民間交流,而臺灣旅遊業界也多次組團來廣東進行考察,舉辦旅遊交流座談會等。

  2008年7月4日,廣東省旅遊局楊榮森局長率領由省中旅、深圳口岸中旅、廣州廣之旅、拱北口岸中旅、中山國旅等第一批赴臺組團社組織的廣東赴臺旅遊首發團100余名遊客前往臺灣旅遊,受到了臺灣旅遊業界的熱情歡迎與款待。同日,廣東也迎來了花蓮縣觀光協會率領的180名首航包機遊客,並在廣州白雲機場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

  2008年7月21日,臺灣高雄代表團訪問廣東,在廣州舉辦了高雄市觀光推介會,促進了廣東與臺灣兩地間的旅遊合作與交流。

  2008年11月,廣東省旅遊局旅遊促銷隊隨國家旅遊局參加了“第三屆海峽兩岸臺北旅展”,並在展銷會期間進行了廣東旅遊推介,向臺灣公眾介紹了廣東的旅遊産品和線路。

  2008年12月底,廣東省旅遊局與香港旅遊發展局聯合邀請臺灣旅行商考察團來廣東考察一程多站精品線路,加大了對臺灣旅遊市場的開拓力度。

  2009年8月,廣東省旅遊局隨國家旅遊局參加了海峽兩岸臺北旅展,並在臺北及臺中兩地舉行了旅遊推介會,加深了粵臺兩地旅遊業界的交流與互動。

  2009年11月,臺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總會首次組織了40家臺灣旅行社前來參加2009廣東國際旅遊展覽會,面向廣大廣東遊客推介臺灣旅遊産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10年8月15日,“萬人遊臺灣”首團歡迎儀式前一天,在臺北市舉行的海峽兩岸臺北旅展上,廣東旅遊局搭建展臺推介廣東。

  領隊講述 去臺灣就像回家一樣

  臺灣遊開放兩年來,海峽兩岸的民眾對彼此的了解越來越多,融合度也越來越高,而經常帶團往返于粵臺兩地的導遊,更是以親身的體驗,見證了這一歷史進程。“對我們來説,去臺灣就像回家一樣親切!”廣東中旅金牌臺灣領隊劉國峰、廣之旅資深臺灣遊領隊譚明遠告訴記者。

  臺灣購物價錢公道

  譚明遠告訴記者,臺灣民眾對祖國大陸的客人經歷了從陌生到熟悉、從猜忌到信任的過程。如今,臺灣民眾對大陸的客人都很友善,很禮貌,同時也做了非常多的努力以使祖國大陸游客更加適應。祖國大陸游客赴臺也經常是滿載而歸,這些購物體驗往往讓遊客感到特別滿意,一是因為臺灣同胞特別熱情真誠,二是因為物價也非常公正透明,甚至是物超所值。

  臺灣團一個接一個

  臺灣遊的領隊在臺灣的日子比在家的日子還要多。“我們有領隊一直記錄著每次去臺灣的日期和天數,至今已接近80次,以平均每次5天算,兩年內有400多天在臺灣。”劉國峰説,其實,從側面上也可看到,廣東的臺灣團是一團接一團,連續不斷。

  粵客愛覓臺灣美食

  廣東遊客最大特點就是“務實”、“好吃”和“愛玩”。跟其他省份的遊客不同的是,廣東人對臺灣美食的期待和熱愛,自開放初期到現在都未曾改變。廣東遊客對臺灣的整體印像是“環境乾淨、臺灣人有禮貌,很多好吃的小吃,還有很棒的水果”,大多數遊客對臺灣的小吃都讚不絕口,所以在廣東旅行社的行程上,基本會安排遊覽兩個以上夜市,滿足廣東“食客”的需求。(記者 陳戈統 籌 鄧紅輝 )

編輯:吳捷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