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乞巧節與臺南聯姻 女兒節傳統藝人多“婆婆”

時間:2010-08-17 09:50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10廣州乞巧文化節8月14日在此間開鑼,今年的廣州乞巧文化節是廣州市首度與臺南市七夕節的“聯姻”, 臺南七夕立體紙雕“七娘媽亭”前來廣州珠村展覽,而早在今年7月廣州選派了10件作品寄往臺南市參加七夕展覽,乞巧節吸引眾多年輕人前來參觀遊玩,“女兒節”上的傳統藝人大多為頭髮斑白的婆婆們。

  今年的廣州乞巧節依舊在素有中國乞巧第一村之稱的廣州珠村舉行,今次七夕節不但有舊時風俗,也兼有即將到來的廣州亞運氣息,珠村沿途都挂上火紅的燈籠,一直將遊人引到珠村古舊街巷——七夕街。

  隨著古式鐘鼓樂器的奏響,以古禮程式拜“七仙”為核心的開幕式正式開始。儀式內少女身著漢服,致祭文、三叩首、行“笄禮”——古代女子15歲成年禮和穿針乞巧儀式。隨後在明德堂內展示玉女“迎七娘”儀式。

  “擺七娘”是傳統七夕時姑娘們將製作的手工藝品擺放在八仙桌上,向織女乞求智巧和美好姻緣。珠村元德陳公祠內的八仙桌上擺滿了珠串瓜果和絲絹鮮花,乞巧藝人們製作的牛郎和織女重逢鵲橋,仙女神態惟妙惟肖,亞運元素創新地加入乞巧手工,包括樂羊羊和運動員的手工造型都出現在八仙桌上。

  和朋友一同前來的梁小姐説,以前了解乞巧都是看一些靜態圖片,這次參觀看到的乞巧、拜七仙,動態地感受傳統文化。活動還吸引眾多攝影愛好者,不少年輕人則直喊非常新鮮。

  雖為傳統民俗,但因接觸少,一些年輕人表示對乞巧二字甚至不太了解。和男友一起來拍拖的梁小姐是第一次來乞巧文化節,她説自己並不了解七夕的傳統活動有什麼,但覺得參加這樣的民俗活動很有意義。

  乞巧節又稱女兒節,許多家長帶著孩子一起來。退休十餘年的王女士和老友一同前來珠村感受乞巧節。她説以前都是幾家女孩子聚在一起“擺七娘”,還有用七娘粉拉皮美容等習慣過乞巧節,由於她們這一輩很多人都在城市生活,沒有保持這個傳統,“乞巧手工很多都失傳了。”記者在現場看到,乞巧藝人多為“乞巧婆婆”,年輕人則較少。

  不過,記者也發現,近年來,不少廣州市民也開始重新重視傳統節日。這次的廣州乞巧文化節就多了學生的參與,文化節舉辦首屆廣東大學生乞巧作品創意大賽,融合東方的情侶文化、乞巧文化。珠村小學的學生們也參與了這次的乞巧文化節,共做乞巧作品。(唐貴江 李夢雨)

編輯:吳捷

相關新聞

圖片